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峰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颅脑
  • 5篇出血
  • 4篇脑出血
  • 3篇手术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颅内
  • 3篇脑损伤
  • 3篇高血压
  • 2篇血肿
  • 2篇预后
  • 2篇神经内镜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去骨
  • 2篇去骨瓣
  • 2篇去骨瓣减压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微创
  • 2篇微创手术

机构

  • 12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2篇孙晓峰
  • 7篇李建
  • 6篇刘惠祥
  • 5篇倪海波
  • 5篇张立
  • 5篇钱晓波
  • 2篇沈鸟松
  • 2篇高嵘
  • 1篇肖柯
  • 1篇虞正权
  • 1篇孙建
  • 1篇王中
  • 1篇蒋锋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创伤合并脑血管颅外段钝性损伤3例被引量:1
2022年
脑血管钝性损伤是由颅脑创伤或颈部外伤所致椎动脉和颈动脉的钝性损伤,其颅外段损伤通常是由颈部创伤引起,可致严重的外伤性脑梗死,若无法早期诊断、治疗,可危及生命。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3例颅脑创伤合并脑血管颅外段钝性损伤的患者。2例患者合并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伴闭塞,其中1例经抗血栓治疗后颈动脉管腔恢复正常,另1例因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而行去骨瓣减压术,抗血栓治疗后颈动脉仍闭塞;1例患者合并双侧椎动脉损伤伴闭塞,导致小脑和脑干梗死而死亡。对于伴有严重颅底骨折、颈椎骨折、颈部软组织血肿及面部骨折的创伤患者,要高度警惕存在脑血管颅外段钝性损伤的可能。
李建张立刘惠祥邱耀忠孙晓峰倪海波刘诚林季东凯
关键词:颅脑创伤钝性损伤抗血栓治疗外伤性脑梗死颈部外伤
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6-0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常规的术前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观察组良好率64.86%,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4.34±0.44)分,对照组为(3.89±0.43)分。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18,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颅内压下降快,值得推广。
孙晓峰刘惠祥高嵘蒋锋倪海波钱晓波李建季东凯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颅脑损伤GOS评分
不同监测方式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考察不同监测方式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拟行去骨瓣减压术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均采用床旁超声和颅脑C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监测方式对血肿情况、侧脑室宽度、中线移位、出血量及迟发症状的检出情况。结果:床旁超声法和颅脑CT法检出的血肿上下径、前后径和左右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超声法和颅脑CT法检出的侧脑室宽度绝对值、中线移位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床旁超声法,颅脑CT法迟发症状总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和颅脑CT在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测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床旁超声可行动态监测,具有无创性,相对更为便捷,颅内CT对术后迟发症状的检出相对更高,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为适宜的监测方式。
孙晓峰张立钱晓波季东凯李建倪海波刘诚林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颅脑CT床旁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应用于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7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TBI后的第1周内(1、2、3、4、5、6、7 d)、第1周(14 d)和第3周(21 d)行TCD检查,计算血管痉挛指数,分析血管痉挛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并比较不同轻、中、重度TBI组别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TBI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进一步评估中重度TBI患者血气分析中钙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分压和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结果:最终有效病例60例,轻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中度TBI,中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重度TB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TBI血管痉挛发生时间晚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TBI的管痉挛持续时间短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TBI患者发生血管痉挛后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发生血管痉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应用于TBI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血管痉挛发生率越高,发生时间越早,持续时间也越长;TBI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更高;中、重度TBI患者血管痉挛的发生与患者钙离子浓度呈负相关。
盛豪刘诚林孙晓峰李建季东凯蔡一帆丁嘉圣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管痉挛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探讨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1年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马蹄形切口,注意避免对重要血管区以及功能区造成损伤,将硬膜星状切开,借助显微镜观察,对血肿进行清除;微创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根据B超结果确定骨窗,剪开硬脑膜并悬吊,选择合适脑沟进入血肿腔,采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以B超检查血肿清除效果,根据需求决定是否再次实施血肿清除。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颅内压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与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钱晓波邱耀忠孙晓峰刘惠祥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预后
钻颅颅内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钻颅颅内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血肿量30~50 m 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钻颅血肿引流组与常规开颅手术组,每组均为28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GCS评分和术后1周GCS评分、6个月后GOS评分、住院时间长短以及医疗费用等参数指标。结果 (1)钻颅血肿引流组与常规开颅手术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G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6个月GOS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3)钻颅血肿引流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开颅手术组(P<0.05),钻颅血肿引流组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常规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进行钻颅血肿引流术可以与常规开颅手术取得基本相同的手术结果,但钻颅血肿引流术能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治疗费用,因此钻颅血肿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孙晓峰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
凝血功能异常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BI)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与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50例TBI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重型损伤三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24h的凝血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后根据GCS标准将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各型TBI中凝血功能指标均有异常,随着伤情的加重,TBI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依次增加,血小板(PLT)水平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PT、APTT、TT、FDP和DD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LT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与TBI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沈鸟松刘惠祥肖柯孙建孙晓峰
关键词:颅脑创伤凝血功能异常预后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3例,存活32例;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其中Ⅰ级者8例、Ⅱ级11例、Ⅲ级6例、Ⅳ4例、Ⅴ级3例,本组患者总的良好预后率为71.4%(25/35)。结论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量>30 ml),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有助于手术安全有效及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李建刘惠祥沈鸟松季东凯孙晓峰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颅内压监测
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应用单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的Rankin评分(MRS)、巴塞尔指数(BI)、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GCS、MR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还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季东凯刘诚林倪海波李建孙晓峰钱晓波邱耀忠张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脑室外引流组(30例)与单纯脑室外引流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安全性及预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单纯脑室外引流组比较,神经内镜+脑室外引流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增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脑室外引流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方面较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具有更大优势。
倪海波孙晓峰钱晓波邱耀忠刘惠祥张立王中虞正权
关键词:神经内镜丘脑出血脑室出血微创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