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 作品数:19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诊断原发性肝癌价值探讨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在肝癌107例、肝硬化53例、肝衰竭患者40例和健康人3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采用ROC曲线寻找GP73诊断肝癌的最佳截断点,并与AFP进行比较,以评价GP73诊断肝癌的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123.5±22.4ng/ml、108.9±30.3ng/ml和130.3±45.6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44.1±38.9ng/ml,P<0.05);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分别为236.6±205.3ng/ml、5.3±5.56ng/ml和53.9±40.40ng/ml;选择血清GP73最佳截断点为77.4ng/ml,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100%,AFP的最佳截断点为35.4ng/ml,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64.2%,特异度为100%;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Edmondson分级和结节数目多寡之间无显著性相差,而在不同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是否合并肝硬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GP73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优于AFP,尤其在AFP阴性患者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 孔颖 蔺淑梅 王维娟 古艳丽 张曦 叶峰 杨雪亮关键词: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HBV体外感染卵巢颗粒细胞 2012年 目的建立HBV体外感染颗粒细胞模型,研究HBV在颗粒细胞中的复制情况,为深入研究HBV经卵细胞母婴垂直传播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原代颗粒细胞体外培养后用HBV阳性血清感染。收集培养上清,在不同时点检测HBsAg、HBeAg定量,实时定量PCR检测HBVDNA。免疫组化检测培养细胞中的HBsAg和HBcAg。巢式PCR检测细胞中的HBVDNA及HBV-mRNA。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内的HBVDNA。结果成功建立了HBV体外感染颗粒细胞模型,在培养上清中可以持续96h检测到HBsAg和HBV DNA,在细胞内检测到HBsAg和HBcAg的阳性信号,PCR扩增显示细胞内有HBVD-NA及HBV-mRNA的存在,原位杂交证实细胞内HBVDNA阳性。结论 HBV能够在体外感染颗粒细胞,并在其内复制,该结果为深入研究HBV经卵细胞传播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 叶峰 蔺淑梅 金燕 张曦 孔颖 赵英仁 陈天艳 刘敏 张树林关键词:母婴传播 颗粒细胞 体外培养 高尔基体蛋白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了解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肝癌、肝硬化、肝衰竭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GP73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及肝... 孔颖 蔺淑梅 王维娟 叶峰 张曦 王小清 郑淑琴关键词:肝癌 血清标志物 高尔基体蛋白73 文献传递 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抗病毒治疗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及内科保肝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抗HBV治疗的获益情况。方法收集整理近7年来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33例肝功能失代偿期的HBV相关HCC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在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生存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进行保肝治疗、射频治疗及介入治疗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单独应用上述几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单纯内科保肝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而在单纯内科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NAs抗病毒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射频治疗者为8.5个月,射频治疗的同时联合NAs抗病毒者为12个月;介入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介入治疗的同时加用NAs抗病毒治疗者为13个月。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治疗与内科加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χ2=7.35,P=0.007;射频治疗与射频加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χ2=11.78,P=0.001;介入治疗与介入加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χ2=16.43,P=0.000)。结论给予肝功能失代偿期的HBV相关HCC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延长其生存期,可使患者获益。 张健 蔺淑梅 杨雪亮 孔颖 唐甜甜 张曦 叶峰 刘小静关键词:失代偿期 原发性肝癌 HBV preS1蛋白及ASGPR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肝组织中的分布 2017年 目的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的亚细胞定位及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研究二者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V preS1蛋白及ASGPR在HepG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以及二者是否存在共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V preS1蛋白和ASGPR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在HepG2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均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表明HBV preS1蛋白弥散分布于肝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在胞膜上可见明亮的红色荧光,而胞质中的红色荧光较弱,表明ASGPR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膜上,在肝细胞质中呈弱表达。提示在HepG2细胞的细胞膜上HBV preS1蛋白与ASGPR具有共定位。在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中,HBV preS1蛋白在肝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核中均有阳性表达;ASGPR不仅在肝细胞膜上有阳性表达,在胞质中的表达率也较高。此外,ASGPR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形式与HBV preS1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76,P<0.000 1)。结论 ASGPR除介导HBV入侵外,可能还参与了病毒的分泌及胞内运输等其他生命活动。 张曦 刘小静 陈云茹 孔颖 杨雪亮 张凯 安小翠 叶峰 蔺淑梅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PRES1蛋白 细胞定位 射频消融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及Wanfang八大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相关的临床对照试验(CCT)。由2位评价员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CCT(1 3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PEI组的1、2、3年生存率及肿瘤完全坏死率高于RFA组,局部复发率低于R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发热外,RFA+PEI组不增加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FA+PEI组1年生存率、肿瘤完全坏死率高于PEI组,局部复发率低于PE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RFA或单纯PEI治疗相比,RFA联合PEI治疗肝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完全坏死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并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张凯 李征 蔺淑梅 杨雪亮 孔颖 刘小静 张曦 石磊 陈云茹 叶峰关键词:肝肿瘤 射频消融术 无水乙醇注射 临床对照试验 META 恩替卡韦长期治疗HBC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HBcAg和HBV DNA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144周的HBsAg、HBeAg和HBV DNA定量值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14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中(12、24、... 王小清 蔺淑梅 叶峰 孔颖 张曦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文献传递 胸腺素α1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机制 2014年 1972年Goldstein等[1]首次从牛的胸腺中分离并提纯胸腺素α1(Tα1),发现Tα1可以诱导和促进T细胞分化和成熟,减少T细胞凋亡[2],促进IFN-γ、IL-1、IL-2、IL-10和TNF-α的生成[3],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4],刺激巨噬细胞分化,减少骨髓抑制[5]。随着对胸腺素认识的深入,已逐渐将该药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人工合成28个氨基酸的Tα1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肿瘤和感染[6-7]。1995年Tα1开始进行乙型肝炎Ⅲ期临床实验[8],后被多个国家批准用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现就Tα1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机制和疗效现综述如下。 杨雪亮 蔺淑梅 叶峰 唐甜甜 李岳礁 孔颖 张曦 刘小静 张健关键词:胸腺素Α1 病毒性肝炎 疗效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免疫缺陷性疾病 T细胞分化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将角色扮演教学法运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见习教学中,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快理解并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以提高其临床技能及沟通交流能力。方法:教师选择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三期重叠典型病例,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编写剧本,课前实验组学生按设计好的剧本进行准备,课堂上表演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就诊过程,表演结束后进行讨论总结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参与角色扮演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相关理论考试成绩和病案分析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89.5%的实验组学生对角色扮演教学法满意,并主动乐于参与。结论:角色扮演法可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相关知识点,提高了学习热情及主动性,这一教学方法可在其他传染病教学中推广。 张曦 刘小静 陈云茹 杨雪亮 孔颖 张凯 叶峰 蔺淑梅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法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医学专业 胸腺素α1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浆TNF-α与IL-10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胸腺素α1(Tα1)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浆TNF-α与IL-10的影响。方法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后分组,干预组大鼠注射Tα1,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ALT、AST、TBIL含量及血浆TNF-α、IL-10水平,获取的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1)模型组及干预组ALT、AST、TBIL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同一时间点,干预组ALT、AST、TBI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模型组及干预组肝组织均出现明显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明显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急性肝衰竭表现,且两组均随着时间不断加重。同一时间点,干预组肝细胞坏死程度较模型组轻,浸润的炎性细胞也较模型组少。(3)模型组及干预组TNF-α、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及干预组TNF-α、IL-10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同一时间点,干预组TNF-α明显低于模型组;干预组IL-10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Tα1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肝细胞炎症及坏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有关。 杨雪亮 张凯 孔颖 唐甜甜 张曦 蔺淑梅 刘小静关键词:胸腺素Α1 急性肝衰竭 TNF-Α 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