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动脉
  • 13篇冠状
  • 13篇冠状动脉
  • 10篇非体外
  • 9篇动脉旁路
  • 9篇冠状动脉旁路
  • 8篇动脉旁路移植
  • 8篇体外循环
  • 8篇旁路移植
  • 8篇外循环
  • 8篇冠状动脉旁路...
  • 8篇非体外循环
  • 6篇外科
  • 6篇冠脉
  • 5篇血性
  • 5篇手术
  • 5篇缺血
  • 5篇主动脉
  • 5篇疗效
  • 5篇非体外循环下...

机构

  • 2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8篇孔烨
  • 21篇杭钧彪
  • 20篇章剑锋
  • 18篇朱良纲
  • 17篇瞿晓红
  • 9篇周健
  • 4篇隋亮
  • 2篇隋亮
  • 2篇张奇
  • 2篇张瑞岩
  • 2篇沈卫峰
  • 2篇张佳胤
  • 2篇沈振亚
  • 2篇章剑峰
  • 2篇朱承谟
  • 2篇李彪
  • 2篇曹敏
  • 2篇胡健
  • 2篇张宪
  • 2篇张立颖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2篇全国冠状动脉...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第八届华东六...
  • 1篇首届全国分子...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8
  • 1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不同主动脉无钳夹技术在冠脉手术中的应用
孔烨杭钧彪朱良纲瞿晓红章剑锋
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技术在冠脉旁路术中的运用
2010年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SVG)的微创技术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08年10月对65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采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术(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2.6根,平均耗时(45±25)min,术后无下肢切口感染、下肢水肿,淋巴管炎和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平均卧床2~3d。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微创大隐静脉采集术创伤小,能明显减少术后下肢切口相关并发症。尤其对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术后下肢切口疼痛,提高病人术后活动能力,减少卧床与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朱良纲孔烨章剑锋杭钧彪
关键词:内窥镜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搭桥术
C30.4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分析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文章指出,OPCAB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外科临床治疗早期效果满意,且对于高危病例,其临床应用可能更具有潜在优越性。不断优化和完善...
孔烨杭钧彪瞿晓红朱良纲周健章剑锋
关键词:心脏手术冠状动脉动脉移植
文献传递
冠脉内膜剥脱加补片成形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冠脉旁路术
孔烨杭钧彪章剑锋瞿晓红朱良纲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急性肺栓塞的诊治
2005年
杭钧彪瞿晓红孔烨朱良纲章剑锋周健
关键词:肺栓塞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抗凝治疗
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正>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4月,入选22例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冠脉旁路手术的冠心病患者。记录各例临床、冠脉、肾动脉造影情况,...
张奇沈卫峰孔烨杭钧彪张瑞岩张建盛胡健张宪
文献传递
二尖瓣成形术用于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目的:初步评估二尖瓣成形术用于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总结分析根据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解剖特点,而采用相应的瓣膜成形技术临床经验。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在心胸外科收治的冠心病病例中,对...
孔烨杭钧彪瞿晓红朱良纲章剑锋隋亮
文献传递
冠脉内膜剥脱加补片成形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冠脉旁路术
目的:在非体外冠脉旁路手术中,对于严重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靶血管,采用冠脉内膜剥脱加补片成形后,再予以再血管化。本文初步评价此项外科技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于术后病例的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评估。方法:自2006年11月至2007...
孔烨杭钧彪章剑锋瞿晓红朱良纲
文献传递
慢病毒介导的HRE-VEGF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慢病毒系统将HRE-VEGF整合基因转染至MSCs细胞,评价该新型MSCs用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同尾酶法构建9拷贝缺氧反应元件,并构建9HRE-VEGF表达载体。使用慢病毒系统将目的基因9HRE-VEGF转染干细胞建立转基因MSCs,检测其在不同缺氧、复氧时间VEGF的表达。结果:慢病毒系统转染MSCs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成功构建了整合有9HRE-VEGF的新型转基因MSCs,在低氧下表达VEGF,而在常氧状态下VEGF表达关闭。结论:HRE对转导的VEGF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缺氧状态下VEGF稳定表达,此低氧诱导调控方式将更有利于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治疗。
孔烨徐洪章剑锋邬祎程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缺氧反应元件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施行OPCAB患者,共460例,占同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98.7%。其中男性356例(77.4%);年龄≥70岁的高龄病例240例(52.2%)。根据术前外科高危因素将全组分为高危病例组(265例,57.6%)和普通病例组(195例,42.4%)。全组457例经正中胸骨切口完成OPCAB,3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ATS-CAB)。21例65岁以下患者施行了全动脉化OPCAB。结果:3例(0.6%)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457例手术均于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平均桥血管数为(2.98±1.12)支/例。手术死亡8例,总死亡率1.74%,其中普通组1.0%,高危组2.3%。83例(18.0%)术后给予正性药物支持,11例(2.4%)术后应用主动脉内囊反搏支持。460例中68.9%的病例手术当天拔除气管插管,全组平均ICU治疗时间(43.8±20.7)h。术后并发症依次为肺部感染(3.7%)、呼吸衰竭(1.1%)、肺动脉栓塞(1.1%)、胸骨感染(1.1%)、需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0.8%)、脑血管意外(0.6%)、二次开胸止血(0.6%)和围术期心肌梗死(0.4%)等。结论:OPCAB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外科临床治疗早期效果满意,且对于高危病例,其临床应用可能更具有潜在优越性。不断优化和完善OPCAB的外科技术,以及默契的麻醉配合,是保障OPCAB手术高实施率和低术式转换率的重要环节。
孔烨杭钧彪瞿晓红朱良纲周健章剑锋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