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脱毒
  • 2篇硫酸铵
  • 2篇甲醛溶液
  • 2篇白喉
  • 2篇白喉杆菌
  • 1篇毒素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伤风
  • 1篇培养基
  • 1篇破伤风
  • 1篇破伤风类毒素
  • 1篇破伤风梭状芽...
  • 1篇注射用
  • 1篇注射用水
  • 1篇无细胞
  • 1篇无细胞百白破
  • 1篇无细胞百白破...
  • 1篇无细胞百日咳
  • 1篇吸附无细胞百...

机构

  • 5篇成都生物制品...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唐朝晖
  • 4篇秦敏
  • 3篇张华
  • 2篇吴永超
  • 2篇张飞伟
  • 2篇杨国友
  • 2篇顾洁
  • 1篇梁淑芳
  • 1篇刘晓凤
  • 1篇邓杰
  • 1篇李应伟
  • 1篇胡慧琼
  • 1篇邓雪莲
  • 1篇周晓舟
  • 1篇黄锴

传媒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无细胞百日咳脱毒PT抗原超滤工艺研究
2013年
通过超滤去除无细胞百日咳脱毒PT抗原的色素、脱毒剂等小分子,考察了超滤装置、超滤液类型及其pH值、超滤膜孔径对超滤后制品外观、蛋白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0kD孔径的膜式超滤器,用pH值为7.8的含0.5mol·L-1 NaCl的PB缓冲溶液对无细胞百日咳脱毒PT抗原进行超滤,能有效去除色素、脱毒剂等小分子,超滤后制品物理外观良好,蛋白回收率接近80%。
黄锴胡慧琼杨国友张华唐朝晖梁淑芳秦敏
关键词:超滤
一种白喉类毒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喉类毒素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取白喉杆菌培养液,加入硫酸铵至硫酸铵的终浓度为20~24%(w/v),离心,去除沉淀,澄清过滤;(2)加入硫酸铵至硫酸铵的终浓度为21~25%(w/v),离心,...
秦敏张飞伟张华唐朝晖吴永超顾洁耿其秀
文献传递
一种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取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液,杀菌,离心,澄清过滤,得上清;(2)取上清液,超滤,分次加入硫酸铵至硫酸铵的终浓度为22~26(w/v),离心,收集沉淀,将沉淀溶...
秦敏张华杨国友唐朝晖吴永超顾洁耿其秀
文献传递
白喉杆菌培养基相关质控标准探讨
2013年
目的 建立白喉杆菌培养基的相关质控标准.方法 分别制备氨氮含量≥1.8 g/L和<1.8 g/L的白喉杆菌培养基用于白喉杆菌大罐培养,采用t检验对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按确定的培养基配方制备15批白喉杆菌培养基用于白喉杆菌大罐培养,检测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并分析培养基氨氮含量与白喉杆菌产毒间的相关关系.配制15批15% ~20%的麦芽糖溶液,分别作为补料于白喉杆菌培养过程中加入大罐,检测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并分析麦芽糖溶液浓度与白喉杆菌产毒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采用氨氮含量≥1.8 g/L的培养基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明显高于采用氨氮含量<1.8 g/L的培养基培养(t=0.5635,P<0.05).在确定的氨氮含量范围(1.8 ~2.0 g/L)内,培养基氨氮含量与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呈线性正相关(r=0.52).当麦芽糖溶液浓度为15% ~ 20%时,麦芽糖溶液浓度与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呈线性负相关(r=-0.53).结论 白喉杆菌培养基氨氮含量控制在1.8 ~2.0 g/L,补料麦芽糖溶液浓度控制在15% ~20%时,大罐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可达到规程要求.
邓雪莲李应伟唐朝晖
关键词:培养基白喉毒素氨氮含量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2014年
目的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adsorbed 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 P)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确定供试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aximum valid dilution,MVD),并将两个厂家的鲎试剂(λ=0.25 EU/ml)进行灵敏度复核试验后,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Ⅻ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采用稀释法进行供试品干扰试验,确定无干扰稀释倍数;采用凝胶限量试验对13批DTa P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并采用动态显色法定量检测其中6批DTa P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供试品MVD为800倍;两个厂家鲎试剂灵敏度均在0.125-0.5(0.5-2λ)范围内,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的标准。将DTa P稀释400倍可排除干扰。13批DTa P凝胶限量试验结果均〈12 EU/剂,其中6批DTa P动态显色法结果均〈2.5 EU/剂,相同6批疫苗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凝胶限量试验与动态显色法均可用于DTa P细菌内毒素检查,但凝胶限量试验更经济,操作更简便,适用范围更广。
刘晓凤唐朝晖邓杰周晓舟张飞伟秦敏
关键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内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