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涛
- 作品数:60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主流农民工文学形象塑造的价值判断
- 2012年
- 价值负载"空缺"是农民工形象塑造的显著特点:作者既不以人物的"落后性"来展示人物的负价值,从而间接表达自己的价值追求,也不以人物"先进性"来展示人物的正价值,从而直接从正面表达自己的价值追求。农民工形象的特殊价值负载状况与作家的双重视角密切相关。"道德"与"历史"的双重视角,是导致创作主体内在价值冲突的关键因素。
- 周水涛
- 关键词:农民工类型小说
- 新范例·新视阈·新期待——评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被引量:1
- 2013年
- 陈思广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又一部著作《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以下简称《审美之维》)于2012年10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陈思广继《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1922-1949)》后又一部有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力作。
- 周水涛
- 关键词:长篇小说史论视阈
- 一种文化能指的新意味——评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中的“父亲”被引量:1
- 2005年
- 周水涛
- 关键词:乡村小说《包氏父子》《二马》《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阶级论
- 农民工小说草根创作中的生存意识
- 2009年
- 与精英创作相对的草根创作是农民工小说创作的半壁江山。其中蕴含的独特的生存意识既是"打工作家"特殊人生体验的展示,又是农民工阶层生存理念的表现。展示农民工面对苦难的坚强刚毅与知天认命,强调农民追求"现代生活"的合理性,看重农民工的生存权,是草根创作生存意识的具体表现。平民性、底层性、凡俗性是农民工小说草根创作中生存意识的基本属性。
- 周水涛
- 乡村书写的思想资源与新时期父亲叙事三种
- 以改革话语与五四文学精神为内核的现代化理念、由保守主义思潮烘托的文化守成思想、以关注三农为主旨的'三农话语'与新时期阶段父亲叙事的三种态势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现代化理念促成了父子对立与父子同构两种审父模式,改革话语重在揭示...
- 周水涛
- 关键词:当代文学叙事技巧父亲形象思想资源
- 文献传递
- 传递城乡蜕变的混响——论农民工题材小说矛盾揭示的深刻性被引量:1
- 2010年
- 农民工题材小说是一种描写农民城镇务工生活的小说类型,其创作主体由两大群体构成:以张伟明、周崇贤、王十月等打工作家为代表的南方“草根”创作群体,以罗伟章、刘庆邦、孙惠芬等为代表的内地“精英”创作群体。这一创作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段。它面对的现实是现代化的急速推进:赶超型的现代化所致的二元经济社会格局长期存在导致一系列社会矛盾,工业化使中国农业成为“弱势产业”、
- 周水涛
- 关键词:小说类型社会矛盾农民工题材城乡
- 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建构被引量:3
- 2003年
-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建构的三大特点。一是多向的文化思考:审视农民文化、反思传统、追求“诗意的生存”是文化思考的主要指向。二是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意蕴建构:多元文化的共存为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提供了多种文化依托及文化选择的余地,从而造就了作品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文化类型的多样性,而大众文化的兴起又带来了作品的文化品位的变化。三是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展示:地域文化审美意识的确立是地域文化展示的关键前提,先后兴起的乡村小说文化群落的创作在地域文化层面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从地缘角度切入的文化展示深化了作品的文化探寻。
- 周水涛
- 关键词:乡村小说文化意蕴地域文化
- 农民工小说的流变与发展被引量:3
- 2009年
- 周水涛
- 关键词:农民工阶层小说作家队伍打工生活东南沿海
- “城市化”与20世纪90年代乡村小说的新变化被引量:3
- 2003年
- 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 ,它为我国上世纪 90年代乡村小说带来新的创作资源和新的创作格调。它在三个方面促进了乡村小说的变化 :城市化所致的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城市文化对乡村的进逼使部分作家拒斥城市、皈依乡土 ;城市化使乡村的人文状况受到作家们的关注 ,其中传统价值观的处境、乡村在经济、政治方面显现出来的文化劣势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化带来了近年乡村小说审美格调的变化 ,如城市生活描写成为乡村小说的有机构成部分、乡土色彩淡化、文风趋向质朴平实等。
- 周水涛
- 关键词:城市化乡村小说文学风格
- 略论赵树理早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批判——兼论鲁迅乡村小说的文化审视
- 2003年
- 与鲁迅乡村小说相较,赵树理创作于40年代的乡村小说的文化批判有三大特点:对农民文化的认同使赵树理以平视的目光审视农民文化,五四人文精神和阶级论构成其文化批判的双重视角,而以故事负载文化内涵、以直觉思维构建文本和在政治学社会学层面展开批判等特点使其小说具有形而下的批判格调。这三大特点是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成功之处,但这些特点也带来了其文化批判的两大缺憾:自足的文化心态限制了作者的文化视野,"问题小说"的创作模式影响其批判深度。赵树理小说文化批判的形象性、具体性与鲁迅小说文化批判的抽象性、形而上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
- 周水涛
- 关键词:乡村小说文化批判农民文化形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