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旻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名医工程研究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肝癌
  • 4篇细胞
  • 3篇肝肿瘤
  • 3篇癌组织
  • 2篇单链
  • 2篇单链抗体
  • 2篇抗肝癌
  • 2篇抗体
  • 2篇肝癌组织
  • 1篇单链抗体库
  • 1篇氮烯
  • 1篇氮烯咪胺
  • 1篇蛋白
  • 1篇遗传学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噬菌体
  • 1篇噬菌体单链抗...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杨冬华
  • 7篇周旻
  • 6篇汤绍辉
  • 5篇黄卫
  • 5篇卢筱华
  • 2篇周鸿科
  • 1篇叶刚
  • 1篇李康

传媒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肝癌组织细胞角蛋白7、19表达的评估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7、19(CK7、CK19)和AFP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K7、CK19和AFP的表达,观察3种表达产物在肝癌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结果:106例肝癌组织中,CK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肝细胞癌29.4%(25/85),胆管上皮癌58.3%(7/12),混合型肝癌66.7%(6/9)。CK19表达阳性率为:肝细胞癌23.5%(20/85)、胆管上皮癌50.0%(6/12)、混合型肝癌55.6%(5/9)。CK7和CK19共同表达阳性率为:肝细胞癌9.4%(8/85),胆管细胞癌41.7%(5/12),混合型肝癌55.6%(5/9)。CK7、CK19、CK7/CK19在混合型肝癌和胆管上皮癌表达阳性率高于肝细胞癌。AFP表达的阳性率为:肝细胞癌56.4%(47/85)、胆管上皮癌25.0%(3/12)、混合型肝癌33.3%(3/9),AFP在后两者的表达阳性率低于前者。结论:CK7和CK19在混合型肝癌和胆管上皮癌表达阳性率高于肝细胞癌。而AFP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之相反。联合检测CK7、CK19和AFP可能对肝细胞癌和胆管上皮癌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周旻杨冬华汤绍辉黄卫卢筱华
关键词:角蛋白肝肿瘤
药物敏感试验指导胃癌合并恶性腹水的腹腔内化疗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用药物敏感试验预测胃癌腹水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观察其在指导胃癌合并恶性腹水腹腔内化疗的价值。方法选择47例腹水癌细胞阳性胃癌患者,随机分离19例的腹水癌细胞,用三磷酸腺苷(ATP)法分别检测其对卡铂、泰素、5氟尿嘧啶、顺铂、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甲氨蝶呤、丝裂霉素、氮烯咪胺的敏感性,各选择最敏感的1种药物对患者进行腹腔内化疗。观察治疗后腹水完全缓解率、腹水癌细胞转阴率,并与28例顺铂单药腹腔内化疗组比较。结果19例腹水癌细胞对抗癌药物敏感的例数分别为卡铂7例、泰素6例、5氟尿嘧啶6例、顺铂6例、阿霉素5例、羟基喜树碱5例、丝裂霉素5例,对甲氨蝶呤和氮烯咪胺均不敏感。治疗后药物敏感试验组腹水完全缓解率为57.9%,高于顺铂组的28.6%(P<0.05);药物敏感试验组腹水中癌细胞转阴率为68.4%,高于顺铂组的32.1%(P<0.05)。结论用药物敏感试验指导胃癌合并恶性腹水腹腔内个体化化疗,可提高恶性腹水的完全缓解率和腹水中癌细胞转阴率,该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周旻杨冬华汤绍辉黄卫卢筱华
关键词:腹腔内化疗恶性腹水腹水癌细胞完全缓解率氮烯咪胺转阴率
肝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近年来,肿瘤疫苗备受关注,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主要涉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基因修饰疫苗、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固化疫苗、化学修饰肝癌细胞疫苗、人细胞融合肝癌疫苗和细胞因子-微粒肝癌疫苗等方面.
周旻杨冬华
关键词:肝癌肿瘤疫苗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高强度聚焦超声
集落挖掘法在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包被膜的集落挖掘法方法,探讨其在抗人肝癌噬菌体抗体库筛选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吸附-洗脱-扩增”将抗人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亲和富集1至4轮,再用集落挖掘法和随机挑取法检测每轮库菌克隆,筛选出能与肝癌细胞结合的阳性克隆,计算阳性克隆比例(即阳性克隆出现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经1至4轮亲和富集后,集落挖掘法检出阳性克隆的频率分别为:0.3%、5.1%、11.5%、69.7%,而随机挑取法检出的频率分别为:0%、4.2%、8.3%、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检出的阳性率一致,但前者一次检测的克隆量大、检出阳性克隆的绝对数多。结论:集落挖掘法是一种高效、简便、快速的筛选方法。
周旻杨冬华汤绍辉卢筱华黄卫李康
关键词:肝肿瘤
大肠癌组织p14^(ARF)与p53基因变异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p14ARF基因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及p53基因突变状况,探讨两者改变的关系及p14ARF-p53通路功能破坏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直接测序、甲基化特异PCR和RT-PCR分别检测56例原发性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突变、5′CpG岛甲基化、mRNA表达及p53基因突变状况。结果:①大肠癌组织p14ARF总变异率为27%(15/56),其中1例纯合性缺失,14例5′CpG岛甲基化,未见突变发生。②15例p14ARF基因变异的大肠癌组织其相应mRNA表达阴性(13例)或低水平表达(2例),41例未发生基因变异的大肠癌组织和所有癌旁正常组织p14ARFmRNA均显示明显表达。③大肠癌组织p53突变率为48%(27/56)。④56例大肠癌组织中,12例仅发生p14ARF变异,24例仅显示p53突变,3例同时有p14ARF5′CpG岛甲基化和p53突变,17例p14ARF和p53均无变异,p14ARF-p53通路总变异率为70%(39/56),p14ARF5′CpG岛高甲基化与野生型p53状态有关(P<0·05)。⑤低分化腺癌组p14ARF变异率(44%,7/16)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20%,8/40)(P<0·05),但两组间p53突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大肠癌p14ARF基因5′CpG岛高甲基化是其表达失活的主要机制;②大肠癌p14ARF基因高甲基化与p53基因突变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事件,两者的失活可能各自出现于不同的大肠癌亚组中;③p14ARF高甲基化或p53突变引起的p14ARF-p53通路功能破坏在大肠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汤绍辉杨冬华黄卫周旻周鸿科
关键词:肠肿瘤
人肝癌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启动子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一种重要的胎儿生长因子,其基因含4个不同的启动子(P1~P4)。在生长发育过程中,4个启动子不同的生物活性,具有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独立性表达特征,P2~P4为胚胎型启动子,P1为成人型启动子。在胎肝和新生儿肝中IGF-Ⅱ mRNA表达量最高,其中P3活性最大,其次分别为P4及P2,P1失活,在成人肝脏中IGF-Ⅱ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约为新生儿峰值的1/10,其中P1活性最大,依次为P4、P2及P3,约70%成人肝脏P3呈关闭状态,仅30%成人呈微量表达。近年研究发现,IGF-Ⅱ在模型动物肝脏和人类肝脏的癌前病变及肝癌组织中呈过量表达,但不同学者报道的IGF-Ⅱ异常表达量及阳性率差异较大,且多数为IGF-Ⅱ蛋白水平的定性研究。我们分析了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肝癌的P1~P4调控的IGF-Ⅱ转录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旨在阐明IGF-Ⅱ基因启动子在肝癌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汤绍辉杨冬华黄卫周旻周鸿科卢筱华叶刚
关键词:肝肿瘤
抗肝癌单链抗体体外亲和力成熟的改造及意义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从体外模拟抗体的体内成熟过程,以获得高亲和力抗肝癌单链抗体。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随机突变抗肝癌单链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构建抗肝癌噬菌体抗体次级突变库,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中筛选出高亲和力单链抗体突变株。结果抗肝癌噬菌体抗体次级突变库容为4.5×10^7,经过3轮富集筛选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鉴定获得2株突变株M90、M116,不仅保留原始克隆的特异性,而且相对亲和力指数分别为原始克隆的1.7倍和2倍。结论错配PCR结合噬菌体展示技术是提高单链抗体亲和力的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手段。
卢筱华杨冬华周旻汤绍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