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出血急性期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脑出血组42例,为发病24h内住院的脑出血患者;对照组28例,为本院同期的健康体检者。观察指标:入院时和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患者一般情况,出血部位,出血量,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NIHSS评分,随访6个月时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第7天的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的低(P<0.05)。大量出血或GCS评分≤8分者,NT-proBNP水平分别高于中、小量出血及GCS>8分者(P<0.05)。随访6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高的脑出血者,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差。结论脑出血后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出血量越大,病情越重,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因此,血浆NT-proBNP水平有可能成为监测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和预测预后的重要及快捷指标之一。
- 陈娜杨琴吴兆敏范层层黄家贵
- 关键词:脑出血N端脑钠肽前体GCS评分NIHSS评分预后
-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急性脑梗死组50例,为发病24h内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0例,为本院同期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观察指标: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患者一般情况;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的预后。结果脑梗死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P<0.0 5)。有意识障碍者和高血压组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和正常血压组。随访3个月时,10例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增高。梗死面积越大,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脑梗死预后越差。因此,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有可能成为监测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和预测预后的重要及快捷的指标之一。
- 吴兆敏陈娜范层层黄家贵杨琴
- 关键词:脑梗死NT-PROBNPD-二聚体预后
-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
- 背景: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残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需要临床医师寻求更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近年的研究表明,脑钠肽(Brain Natri...
- 吴兆敏
- 关键词:脑梗塞D-二聚体预后评价
- 文献传递
- 局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侧脑室下带Shh信号通路成分的动态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研究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成分在局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侧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的动态表达,初步探讨该通路在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调控作用.将8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假手术组(n=12)、缺血6、12、24 h和3、7 d,共7组(n=12).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sion,MCAO)模型.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局灶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带Shh、Gli1 mRNA和蛋白变化.与正常组比较,Shh、Gli1mRNA和蛋白在假手术组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模型组6 h表达增高(P<0.01),24 h达峰值(P<0.01),3 d时接近正常水平(P>0.05),7 d表达又升高(P<0.01).缺血性脑卒中可以上调Shh信号通路成分在SVZ区的表达,提示S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卒中后神经再生机制的调控.
- 范层层杨琴陈娜吴兆敏黄家贵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SHH信号通路神经再生
- HELLP综合征并发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1例被引量:2
- 2012年
- HELLP综合征(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s,and lowplatelets syndrome,HELLP syndrom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及母儿生命[1]。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由Hinchey于1996年提出,是一种临床影像学疾病。在影像学上主要显示脑后部(尤其是顶枕区)皮质和皮质下水肿。
- 吴兆敏杨琴
- 关键词:HELLP综合征产后子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