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大国

作品数:19 被引量:845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企业
  • 5篇生产率
  • 3篇新经济
  • 3篇实证
  • 3篇劳动力
  • 3篇劳动力成本
  • 3篇出口
  • 2篇新经济地理
  • 2篇新经济地理理...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实证分析
  • 2篇企业生产率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经济地理
  • 2篇产能
  • 2篇产能过剩
  • 1篇新新经济
  • 1篇信贷
  • 1篇信贷配置
  • 1篇一般贸易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
  • 7篇江西财经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18篇吕大国
  • 6篇简泽
  • 5篇李晓萍
  • 4篇沈坤荣
  • 4篇耿强
  • 3篇江飞涛
  • 1篇黎德福
  • 1篇李平
  • 1篇梁琦
  • 1篇符通

传媒

  • 5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科研管理
  • 1篇经济评论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经济学报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主要基地,开发区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依靠资本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也将难以持续,中国经济已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变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
吕大国
关键词:开发区产业集聚
文献传递
“出口学习效应”的再检验:基于贸易类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已有研究大多认为加工贸易企业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但这些研究均未给出可靠、明确的经验证据。本文使用中国工业-海关匹配数据和倾向分值匹配方法分别研究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具有显著的短期"出口学习效应",并且其短期"出口学习效应"的强度甚至高于一般贸易企业,但并不存在长期"出口学习效应";按出口强度分类后,进一步发现,加工贸易企业中,只有低出口强度企业具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高出口强度企业不仅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出口对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一般贸易企业,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无论低出口强度还是高出口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
吕大国沈坤荣简泽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学习、研发效应与企业生产率提升——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2
2015年
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相关国内文献,大多集中在检验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对如何产生"出口学习效应"的具体机理较少涉及。本文认为,产生"出口学习效应"的主要原因来自企业出口后的研发概率与绩效更高,在出口过程中企业会更有可能选择研发投入,且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更为显著;本文以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基于多达100万个样本点的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后选择研发投入的可能性会增加21.63%,而研发投入的选择,给这类企业带来了每年约7.3%的生产率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不仅可以发挥比较优势,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也是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更加自主选择研发投入,并在中长期提升生产率,获得动态优势的重要途径。
耿强吕大国
经济集聚、选择效应与企业生产率被引量:121
2015年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相结合的嵌套模型,采用1999~2007年中国288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及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1999~2007年全国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来看,经济集聚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不同生产率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低效率企业倾向选择中小城市回避市场竞争,即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2)1999~2002年及2003~2007年分时段全国样本检验结果及比较显示,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经济集聚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生显著变化,1999~2002年期间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2003~2007年期间主要表现出显著的拥挤效应。2003年以来,地区之间的“竞次式”补贴性竞争加剧,这削弱了区域内产业、企业的内在联系与协同发展,经济聚集过程中集聚效应显著减弱。此外,两个时段内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空间定位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3)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经济过度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集聚效应。无论东部地区内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内部,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而言,选择效应均不显著。因而,全国层面呈现出的显著选择效应,主要源于低效率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中西部中小城市以逃避东部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
李晓萍李平吕大国江飞涛
关键词:企业生产率
出口学习的生产率效应:基于贸易类型的实证分析
研究大多认为加工贸易企业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但这些研究均未给出可靠、明确的经验证据.本文使用中国工业-海关匹配数据和倾向分值匹配方法分别研究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q...
吕大国沈坤荣简泽
关键词:生产率效应
基于劳动力成本差异的异质性企业集聚
虽然“新”-新经济地理理论突破了新经济地理理论企业同质性假设的局限,但“新”-新经济地理理论延续了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思路,着重研究市场规模对异质性企业集聚的影响,而忽略了劳动力成本这一重要的供给因素。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发...
吕大国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
文献传递
出口贸易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二元外贸结构的视角被引量:17
2015年
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包括一般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这两类不同的贸易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将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运用差分GMM方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加工贸易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一般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吕大国耿强
关键词: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出口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兼与林毅夫先生商榷
财政分权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干预企业投资和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动机,特别是对于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特征的行业,无论从政绩显示还是从财政、地方就业等方面考虑,各级地方政...
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
关键词:区域经济政府竞争政策环境产能过剩
文献传递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减速”与对策被引量:5
2014年
无论是从需求角度还是从供给角度解释服务业增长都是将经济体作为封闭经济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开放经济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将开放经济考虑进来就会发现: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产品内价值链分工所导致的制造业迁移,不仅能够解释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服务化,还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而言,应对"结构性减速"就是应对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制造业的竞争。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相对低劳动力成本,成功实现国内"雁阵"模式;二是通过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沈坤荣吕大国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价值链分工
研发选择、市场拓展与生产率提升——出口企业的转型策略选择与绩效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研究不同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强度对企业研发选择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企业选择研发的概率高于不出口企业。出口企业中,一般贸易企业选择研发的概率高于混合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混合贸易企业选择研发的概率高于加工贸易企业。研究还发现,研发在短期内并不能促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原因是研发存在滞后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生产率提升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无论哪种类型出口企业,低出口强度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出口强度;高出口强度企业拓展国内市场,降低出口强度都将提高研发概率与绩效。这表明,出口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积极拓展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拓展与研发的协同效应,实现转型升级。
吕大国沈坤荣
关键词:生产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