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明宇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斜视
  • 4篇手术
  • 4篇内障
  • 4篇白内障
  • 3篇上斜肌
  • 3篇术后
  • 3篇综合征
  • 3篇斜肌
  • 2篇延长术
  • 2篇眼外肌
  • 2篇转位
  • 2篇转位术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疗效
  • 2篇肌麻痹
  • 2篇A型斜视
  • 2篇垂直斜视
  • 1篇代偿头位
  • 1篇动眼神经

机构

  • 13篇徐州市第一人...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天津市眼科医...

作者

  • 14篇司明宇
  • 6篇范可顺
  • 2篇杨士强
  • 2篇郭新
  • 2篇岳以英
  • 1篇刘海洋
  • 1篇龙克利
  • 1篇李甦雁
  • 1篇戈振华
  • 1篇张正培
  • 1篇季苏娟
  • 1篇范巍
  • 1篇李春建
  • 1篇宋超
  • 1篇周雷

传媒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黑龙江医药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江苏省第十五...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垂直斜视手术对复发性上睑下垂睑裂高度影响的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垂直斜视矫正术后,复发性上睑下垂睑裂的变化,探讨伴有垂直斜视的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手术方案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6年,12例(15只眼)伴有垂直斜视的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根据垂直斜视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2例合并DVD综合征的外斜视,在矫正外斜的同时行上直肌后徙;4例外斜V征,行水平斜视矫正联合双眼下斜肌断腱术;1例眼球后退综合征,行内外直肌后徙+下斜肌断腱术;4例双上转肌麻痹,行患眼下直肌后徙+上直肌缩短;1例下直肌麻痹,行患眼上直肌后徙+下直肌缩短。术后观察睑裂高度的变化。结果随访6~24个月,11例垂直斜视矫正后,睑裂较术前提高(2.27±0.59)mm,睑裂高度(7.33±0.90)mm;1例垂直斜视矫正后,睑裂较术前提高1 mm,睑裂高度6 mm。12例患者垂直斜视矫正后复发性上睑下垂均明显改善。结论通过本组12例患者总结,对复发性上睑下垂应认真分析复发的原因,不是盲目再次行上睑下垂矫正术,应仔细检查眼位,如合并有垂直斜视,明确垂直斜视类型,如DVD综合征、A-V型斜视、动眼神经麻痹、眼球后退综合征、双上转肌麻痹、下直肌麻痹等应先行垂直斜视矫正,垂直斜视矫正后,上睑下垂得以明显改善,效果满意。术后观察3~6个月斜视度稳定后,如残存上睑下垂,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再选择是否行上睑下垂矫正手术。手术时根据上直肌功能和Bell现象选择额肌瓣悬吊术或提上睑肌缩短术,以减少上睑下垂术后复发几率和避免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
邵新香李春建司明宇
关键词:垂直斜视
微创玻璃体手术技术的拓展应用——经角膜人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婴幼儿白内障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经角膜人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婴幼儿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7例(28眼)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幼儿采用经角膜入路的晶状体切除及玻璃体切除术。在近角膜缘的透明角膜上用23.G穿刺刀做两个切口,分别置微套管,一侧与灌注管相连,另一侧伸入玻切头。通过两个微套管进行经角膜入路的前囊圆形切开、晶状体皮质吸出、后囊圆形切开以及前段玻璃体切除。对于2岁以上的婴幼儿,我们通过角膜的隧道切口-期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OL).而2岁以下的则给予术后配戴框架眼镜,2岁以后二期植入IOL。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舒适度以及炎症反应。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一期IOL植入4眼。术后第1天除一患儿由于角膜上皮剥脱哭闹外,其余患儿均可以自如眨眼,翌日该患儿角膜上皮痊愈后安静。术后所有患儿角膜清亮,眼部炎症反应轻,前房无出血、渗出,无低眼压及高眼压发生。一周后轻微的结膜充血逐渐消退。随访了4。50个月.所有家长述患儿可以看见物体并自由玩耍。检查见所有术眼视轴有4-6mm的透明区,瞳孔圆.IOL位置正,均无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论经角膜入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婴幼儿自内障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患儿不适症状较少,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李延雁张正培季苏娟刘海洋司明宇范可顺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
虹膜拉钩在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在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观察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13例13眼外伤性白内障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悬韧带离断3例,年龄8-61岁,晶体脱位小于180度,白内障...
邵新香范可顺司明宇
关键词:虹膜拉钩晶体脱位超声乳化
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在A型斜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矫正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的A型斜视的效果。观察术后水平斜度的矫治以及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和术后代偿头位的改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施行此手术,随访资料完善的21例A型斜视,其中,A型外斜12例,A型内斜9例(排除单侧上斜肌亢进的A征内外斜,Broun综合征和Helveston综合征)。双侧上斜肌定量延长,观察术后,对A型外斜,A型内斜水平斜度改善的影响,以及患者客观旋转角度和代偿头位的改善。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A型斜视行双侧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的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术前外斜A征斜视度平均为(25.62±10.06)-△,手术减少了(26.60±11.22)△。术前内斜A征的斜视度,平均为(34.21±15.04)-△,手术减少了(33.40±14.38)-△两组在A征的矫正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1,P=0.24)。术前眼底照FDA测算客观旋转度,平均右眼in14.21O,左眼in15.37°,术后3个月右眼in5.10°,左眼in4.92°。术后13例代偿头位消失,2例好转,1例无改善。结论伴有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是矫正A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法,对A型内、外斜视水平斜度无明显影响,在设计水平斜视度矫治方案时,可不额加斜肌对水平斜度的影响。对客观眼球旋转度和代偿头位有明显改善。
邵新香司明宇范可顺
关键词:上斜肌A型斜视
人工晶体光学部后囊膜夹持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光学部后囊膜夹持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15岁以下42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根据舒适不同分为四组:Ⅰ、超声...
邵新香司明宇李春健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白内障
不同术式治疗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式疗效,并观察融合功能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行手术治疗的62例斜视度在-30△^-45△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30例,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B组共32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3-6月的手术疗效,手术后斜视度≤-8△或者+8△为疗效满意。同时分析患者融合功能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一周有4例过矫,斜视度在+8△^+15△,三月复诊时,无一例过矫;手术后一周时有一例欠矫,3-6月时仍有一例欠矫,疗效均满意。B组患者手术后一周有1例过矫,斜视度在+8△^+15△,此过矫患者3-6月复诊时仍过矫,斜视度在+8△^+15△,有4例患者欠矫,其中有2例患者看远、看近斜视度均欠矫,另外2例以看近欠矫,看远不欠矫。并且发现此欠矫患者的融合功能较其他正位患者的融合功能差。结论:对于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式效果好,疗效确切。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式对于融合功能较好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同样有效。
司明宇邵新香
关键词:术式疗效
不同三联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及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三联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8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行两种不同三联手术方法治疗,对其术中、术后并发症、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散光、眼压等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低眼压、脉络膜、视网膜脱离以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两组术后较术前均具有良好的提高视力、控制眼压的作用(P<0.05),角膜内皮计数无明显损失(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角膜散光与对照组相比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青白三联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尤其超声乳化青白三联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范可顺邵新香周雷戈振华司明宇
关键词: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三联手术
单纯下斜肌后徙术后原在位水平斜视度的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单纯行下斜肌后徙手术后水平斜视度的变化分析,探讨下斜肌后徙手术对原在位水平斜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01/09在我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合并小角度水平斜视及小度数V型斜视患者共30例,仅行下斜肌后徙手术,水平方向小度数斜视未行手术矫正。其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5例,行单眼下斜肌后徙术;V型斜视5例,行双眼下斜肌后徙术。随访3~6mo,术前、术后行33cm和6m三棱镜交替遮盖斜视度检查,同视机检查,Titmus立体图检查,Worth四点灯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眼底照相检查等,进而比较手术前后远、近水平斜视度变化(双侧者以1/2斜视度计算)。结果:(1)外斜组23例(包括5例外斜V征)手术前后看远、看近水平斜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分别使原在位外斜减小平均值3.35±2.87△,4.37±2.65△。(2)内斜组7例看远手术前后水平斜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使内斜减小平均值2.43±1.99△;看近手术前后水平斜视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论:下斜肌后徙手术后原在位外斜、内斜度数都有减小,这种变化通过手术后逐步完善、建立的融合功能代偿产生。
司明宇李甦雁邵新香宋超
上直肌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在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上直肌颞侧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内斜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11例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外展神经全麻痹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斜视度、代偿头位角度、受累眼外转和内转受限的程度.11例患者均行上直肌颞侧转位手术,其中8例同期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内直肌后徙手术采用术中调整缝线方法,根据术中眼位,确定内直肌后徙的位置.平均随访6个月以上.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第一眼位内斜度、代偿头位角度、外转及内转受限的程度.结果 10例患者一次手术矫正至正位,患者代偿头位和复视消失,患者均对手术结果满意.1例患者上直肌全肌腹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后欠矫,残余代偿头位及复视,3个月后行下直肌颞侧转位术,头位及复视消除.11例患者内斜视从术前31.2°±13.7°矫正至术后3.4°±1.7°(t=7.28,P<0.01);代偿头位从术前26.1°±7.7°矫正至术后0.9°±3.0°(t=10.75,P<0.01);外转受限从术前-4.8±0.9矫正至术后-2.0±0.9(t=8.84,P<0.01);内转受限从术前-0.2±0.4矫正至术后-1.0±0.4(t=4.62,P<0.05).本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垂直或旋转复视.结论 上直肌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可以同期进行.单独上直肌转位不会带来新的垂直斜视和旋转斜视.上直肌转位术联合调整缝线下的内直肌后徙术是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的有效方法之一.
司明宇杨士强郭新岳以英邵新香
关键词:斜视手术眼肌麻痹
复发性上睑下垂与垂直斜视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垂直斜视矫正术后,复发性上睑下垂睑裂的变化.〔方法〕:对12例伴有垂直斜视复发性上睑下垂的患者根据垂直斜视的不同性质分别采取:2例合并DVD,外斜,在矫正外斜的同时行上直肌后徙;4例Ⅴ型外斜,行水平斜视矫正...
邵新香司明宇李春健
关键词:垂直斜视动眼神经麻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