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星

作品数:286 被引量:1,711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67篇农业科学
  • 81篇生物学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5篇基因
  • 46篇黑鲈
  • 46篇大口黑鲈
  • 39篇罗非鱼
  • 33篇养殖
  • 32篇草鱼
  • 29篇克隆
  • 18篇微卫星
  • 18篇广东鲂
  • 17篇蛋白
  • 16篇尼罗
  • 16篇尼罗罗非鱼
  • 16篇繁殖
  • 15篇免疫
  • 14篇唐鱼
  • 13篇鱼类
  • 13篇人工繁殖
  • 12篇水产
  • 11篇乳链球菌
  • 10篇原核表达

机构

  • 259篇中国水产科学...
  • 58篇上海海洋大学
  • 14篇广东海洋大学
  • 9篇上海水产大学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山大学
  • 5篇大连水产学院
  • 5篇佛山市南海区...
  • 3篇暨南大学
  • 3篇湛江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广西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嘉应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68篇叶星
  • 130篇白俊杰
  • 52篇田园园
  • 51篇劳海华
  • 50篇简清
  • 46篇卢迈新
  • 42篇罗建仁
  • 41篇孙成飞
  • 41篇李胜杰
  • 38篇董浚键
  • 29篇马冬梅
  • 25篇樊佳佳
  • 25篇谢刚
  • 24篇高风英
  • 23篇许淑英
  • 23篇于凌云
  • 21篇邓国成
  • 20篇潘德博
  • 20篇祁宝伦
  • 18篇庞世勋

传媒

  • 2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0篇水产学报
  • 10篇淡水渔业
  • 9篇南方水产科学
  • 8篇水生生物学报
  • 8篇大连水产学院...
  • 8篇水产科技
  • 7篇上海水产大学...
  • 6篇水利渔业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 5篇海洋渔业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基因组学与应...
  • 4篇生物技术通报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中国生物化学...
  • 3篇珠江水产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13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20篇2011
  • 19篇2010
  • 25篇2009
  • 15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12篇2005
  • 11篇2004
2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口黑鲈溃疡综合症病毒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口黑鲈溃疡综合症病毒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大口黑鲈溃疡综合症病毒DNA甲基转移酶3’端非编码区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预期扩增167bp片段:上游引物PF:5’-GCTCGTTCGGTTGTGCT...
马冬梅白俊杰邓国成李胜杰叶星于凌云陈昆慈谢俊
文献传递
大口黑鲈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被引量:7
1990年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产于美洲的淡水河湖中,为肉食性温水鱼类。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生长快,病害较少,容易饲养。在一般情况下,养殖一周年体重可达0.6~0.8公斤,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名贵鱼类。 1984年广东省引进该鱼进行试养。1987年3~4月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经过催产,自然受精与孵化,获得了一批鱼苗。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刘家照冼炽彬叶星林波
关键词:大口黑鲈人工繁殖胚胎发育
广东与海南养殖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被引量:109
2010年
从中国广东、海南罗非鱼主养区发生爆发性疾病的多个养殖场的罗非鱼病鱼体上,分离到多株致病菌株。人工感染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有多株经腹部注射分离细菌浓度为1×106CFU/mL时可使100%的受感染鱼死亡,选择其中7株强毒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与鉴定。不同菌株对药物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菌株来源无相关性,29种抗生素中对13种敏感、7种不敏感、9种存在菌株的差异。各分离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呈β溶血。采用链球菌快速鉴定系统ID32STREP、Lancefield分析及多项补充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初步判断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PCR扩增16S rRNA基因和GBS-specific gene cfb(CAMP factor)基因的全长序列,BLAST分析显示所有菌株的16S rRNA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无乳链球菌的相应序列高度同源(>99.8%),各分离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也高度同源(≥99.9%?100%)。各菌株cfb基因序列高度同源(100%),BLAST显示与已知无乳链球菌的相应序列也具有高度同源性(≥99.0%)。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判定广东与海南罗非鱼主养区2009年夏季发生的罗非鱼爆发性疾病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
卢迈新黎炯叶星邓国成江小燕田园园赖翠玲
关键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生理生化药物敏感性
大口黑鲈hepcidin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抗菌肽hepcidin cDN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通过SacI酶切线性化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hepcidin,电转化毕赤酵母P.pastoris GS115,PCR扩增筛选,甲醇诱导表达等进行了hepcidin真核表达工程菌株的构建及诱导表达。结果显示:hepcidin cDNA成功插入表达载体pPICZαA,并整合到酵母基因组中;经甲醇诱导,RT-PCR检测显示hepcidin cDNA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转录。
李胜杰白俊杰刘碧莲叶星于凌云全迎春
关键词:HEPCIDIN毕赤酵母真核表达
草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0
2002年
用DNAExtractionKit提取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肝脏的总DNA,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纯化后克隆到pGEM Teasyvectorsystem的T载体上,筛选转化子,提取质粒,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序列测定的结果显示克隆了草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1140个碱基及两侧部分序列共1254bp。用DNA分析软件VectorNTI6.0比较草鱼与GenBank中18种鱼类cytb的序列,显示草鱼与它们的cytb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草鱼与这18种鱼的cytb基因序列同源性所建立的进化树,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叶星白俊杰劳海华简清罗建仁
关键词:草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克隆
卷口鱼耗氧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0
2002年
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的耗氧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关系式为y=0.3539X0.5646.耗氧率却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减少,关系式为y=0.3519X-0.4340.水温和水流量对耗氧率都有影响.在一定水温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38X12'1,水温24~30℃时耗氧率变幅较小,24℃以下、30℃以上时耗氧率变幅较大.在一定的水流量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12X0.5086.卷口鱼的呼吸耗氧率存在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耗氧高峰出现在每日10:00~13:00和20:00~23:00,白天的耗氧率均大于晚上.
谢刚许淑英祁宝崙叶星
关键词:耗氧量耗氧率体重水温水流量
唐鱼β-actin基因远端调控序列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唐鱼β-actin基因远端调控序列及其应用。它是采用RT-PCR方法从唐鱼基因组DNA中得到的。本发明将该远端调控序列插入到红色荧光表达载体(DsRed2-1)上,构建了pT-LA-DsRed(7.1kb...
叶星王海英郁二蒙白俊杰简清夏仕玲劳海华
文献传递
广东鲂(“非汉字符号”)×团头鲂(“非汉字符号”)杂交子一代及其双亲染色体组型的分析被引量:16
2002年
采用活体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制作了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及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广东鲂、团头鲂和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n=48,最大的染色体对均在 SM组。广东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18sm+4st,总臂数NF=92;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22sm,总臂数NF=96;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组型及总臂数与母本广东鲂的相同。广东鲂和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较相似,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广东鲂与团头鲂杂交成功、杂种后代可育的原因。
叶星谢刚祁宝伦潘德博许淑英庞世勋
关键词:广东鲂团头鲂杂交子一代染色体组型亲本
广东鲂精子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3
1999年
潘德博许淑英叶星谢刚庞世勋祁宝伦苏植逢
关键词:广东鲂精子超微结构生物学特性
草鱼出血病病毒的基因组与抗原蛋白研究
叶星邓国成田园园张莉莉江小燕白岳强劳海华白俊杰吴淑勤黄志斌全迎春李胜杰于凌云王广军马冬梅简清
1、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传统病毒学研究方法,首次分离到草鱼出血病病毒广东株(GCRV-GD108株)并证实其为广东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原体;2、创新应用长片段cDNA克隆新技术结合聚乙二醇核酸沉淀法成功克隆了该株全基因组...
关键词:
关键词:草鱼出血病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