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美颖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颅内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神经病
  • 2篇内血肿
  • 2篇周围神经
  • 2篇周围神经病
  • 2篇颅内血肿
  • 2篇超声
  • 2篇出血
  • 1篇电图
  • 1篇眩晕
  • 1篇血管炎
  • 1篇血管障碍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溶解
  • 1篇血栓溶解疗法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机构

  • 10篇重庆三峡中心...

作者

  • 10篇古美颖
  • 4篇张书琼
  • 4篇周杰
  • 3篇刘勇
  • 3篇李莉
  • 2篇邓榕
  • 2篇谭明贤
  • 2篇陈胜利
  • 1篇张力
  • 1篇徐光燕
  • 1篇李波
  • 1篇刘学芬
  • 1篇冯薇
  • 1篇王敬
  • 1篇任必勇
  • 1篇刘华文
  • 1篇张军
  • 1篇张杰
  • 1篇吴芳
  • 1篇邓超

传媒

  • 4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肌电图诊断化疗诱导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3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32例患者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为34.4%(11/32),胫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为28.1%(9/32);正中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65.6%(21/32);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检查异常率68.8%(22/32);尺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56.2%(18/32);尺神经感觉神经检查异常率62.5%(20/32).肌电图检查共发现异常22例(临床诊断13例,未诊断9例),异常率为68.7%(22/32).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10例,均未获得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异常率(40.6%)与神经肌电图诊断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利于提高化疔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张力邓超刘华文任必勇张军刘学芬黄小平黄羽古美颖冉文华
关键词:化疗药物神经肌电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对高同型半胱氨酸导致急性脑卒中的致病机制予以研究.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组为观察组、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为对照组,各30例;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多对比度斑块成像技术,测定脑动脉斑块负荷、脂核占斑块比率、斑块内出血、维帽破裂情况;使用对比剂的转移常数识别斑块内炎症细胞的数量以及新生血管的密度.结果 观察组低危斑块4例(13.33%)、中危斑块10例(33.33%)、高危斑块16例(53.33%),对照组低危斑块13例(43.33%)、中危斑块6例(20.00%)、高危斑块11例(36.67%),观察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危险分层程度高于对照组(U=-2.032,P=0.042);观察组斑块无内出血12例(40.00%)、斑块内出血18例(60.00%),对照组斑块无内出血22例(73.33%)、斑块内出血8例(26.67%),观察组的斑块内出血风险高于对照组(χ2 =6.79,P=0.009);观察组纤维帽未破裂9例(30.00%)、纤维帽破裂21例(70.00%),对照组纤维帽未破裂17例(56.67%)、纤维帽破裂13例(43.33%),观察组纤维帽破裂风险高于对照组(χ2=4.34,P=0.037);斑块内炎性细胞的数量以及新生血管的密度观察组为(0.188 ±0.265) Ktrans/min、对照组为(0.118 ±0.183)Ktrans/min,观察组斑块内炎性细胞的数量以及新生血管的密度高于对照组(t=11.831,P=0.000).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导致斑块内出血、维帽破裂、斑块内炎性细胞活跃及新生血管增加,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
刘勇古美颖彭小琼李王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障碍同型半胱氨酸
硬皮病合并颅内系统性血管炎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因“复视、头痛1年,左侧偏身麻木无力1个月”于2008年8月11日入院。既往史:24年前患“硬皮病”,经治疗后好转,未复发。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右侧眼眶部为著,视物成双,下视时明显,右眼活动受限。在外院按“多发性硬化”给予激素治疗(具体不详)后无好转。此后患者在上海某医院按“海绵状血管瘤”给予口服“银杏叶片、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复视逐渐好转。入院前1个月患者出现左侧偏身麻木、无力。体检: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右额部、右顶部皮肤为浅褐色,局部皮肤萎缩、下陷,右顶部皮肤部分头发脱落。脑神经未见异常,左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尚可,左侧腱反射较对侧活跃,左侧面部、肢体针刺觉减退,左侧病理征(+)。辅助检查:胸部CT、妇科超声、腹部超声检查均正常。
古美颖李莉张书琼
关键词:系统性血管炎硬皮病腹部超声检查颅内皮肤萎缩下肢肌力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例
2007年
古美颖周杰张书琼谭明贤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双侧肢体高血压病史病理征阳性脑脊液检查药物使用
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62例于2012-01—2013-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1例。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实验组接受整脊手法治疗,对比2组疗效;手术前后对实验组进行TCD检查,观察其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高达94.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1%(P<0.05)。实验组患者椎动脉血流变化主要呈分散状态分布。结论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杰冯薇古美颖
关键词:整脊手法颈性眩晕
不同剂量甲钴胺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8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甲钴胺治疗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85例经确诊为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28例)和C组(28例)。除常规治疗外,A组予甲钴胺1500 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B组予甲钴胺50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C组不予甲钴胺。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各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A组和B组效果优于C组(P〈0.01),而A组疗效又优于B组(P〈0.05)。三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明显(P〈0.05),A组和B组改善优于C组(P〈0.05),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疗效,而大剂量使用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古美颖
关键词:甲钴胺神经传导速度
颅内血肿微创术后单纯液化引流与冲洗后液化引流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术后不同引流方法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进行血凝块引流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应用血凝块液化剂(尿激酶加玻璃酸酶)液化血凝块引流而不行冲洗步骤,B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血肿后应用血凝块液化剂(同上)液化引流。结果A组血肿清除率与B组相当,而A组再出血发生率(3.8%)明显低于B组(22.7%)(x2=4.594,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术后多数患者单纯使用液化剂就能很好弓I流血肿,且再出血风险明显降低。
古美颖王敬吴芳
关键词:颅内血肿引流术
超声增强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超声增强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增强溶栓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2M№超声监测2h]和标准溶栓组(单用rtPA)。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前血压、溶栓前脑缺血溶栓治疗(thrombolysisinbr斑ischemia,TIBI)血流分级、闭塞血管部位。主要转归指标为3个月时的转归良好率(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次要终点为溶栓后2h的完全再通、持久性完全再通、有症状脑出血和病死率。结果超声增强溶栓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标准溶栓组(64%对36%;x2=6.522,P=0.011);超声增强溶栓组持久性完全再通率(40%对8%;P=0.018)和完全再通率(48%对12%;P=0.012)均显著高于标准溶栓组,但再闭塞率(8%对12%;P=0.637)、有症状脑出血发生率(4%对4%;P=1.000)和病死率(4%对4%;P=1.000)均与标准溶栓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增强溶栓能提高rtPA推注后2h内持久性完全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以及3个月时的转归良好率,而且不增高有症状脑出血和死亡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溶栓治疗方法。
陈胜利程启燕邓榕周杰张弦伟刘勇古美颖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超声疗法静脉溶栓
人颅内血肿中的HO-1、UCB和Fe的含量测定及其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研究
张书琼李莉陈胜利薛维李波周杰张先祥谭明贤徐光燕古美颖邓榕刘勇张杰
由于本实验证实脑出血后颅内血肿中HO-1的表达和血红蛋白代谢产物的蓄积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对脑出血患者在脑出血后早期(3天内)应用HO-1抑制剂或是铁螯合剂可能能减轻血红蛋白代谢...
关键词: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HO-1颅内血肿UCB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卒中后抑郁早期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 P300在卒中后抑郁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7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在病程2周时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轻度 PSD 组(n =15)、中度 PSD 组(n =11)、重度 PSD 组(n =4)和无抑郁组(n =37),所有患者均行 P300检查;30例 PSD 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氟西汀干预组(n =15)和未干预组(n =15),病程3个月时再次行 P300检查。结果 PSD 组的 P300潜伏期为(351.30±22.48)ms,与无抑郁组潜伏期(320.92±15.45)ms 比较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295,P <0.01);PSD 组的 P300波幅为(5.09±1.47)μV 亦较无抑郁组的(6.47±1.74)μV 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75,P <0.01)。四组间 P300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4.484,P <0.01),其中中度 PSD 组 P300的潜伏期[(362.73±20.56)ms]与重度 PSD 组 P300潜伏期[(369.75±22.54)ms]均较无抑郁组[(320.92±15.45)ms]和轻度 PSD 组[(338.00±15.70)ms]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但中度 PSD 组和重度 PSD 组比较,P300潜伏期、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使用氟西汀干预组在病程3个月时 P300潜伏期[(326.40±24.42)ms]较治疗前[(356.13±25.76)m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73,P <0.01),与未干预组病程3个月时[(342.07±21.24)ms]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2.058,P <0.05)。结论 P300可以作为早期筛查诊断 PSD 的客观指标,而早期进行抗抑郁干预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 PSD 患者预后。
李莉古美颖张书琼
关键词:抑郁氟西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