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鸿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修饰
  • 1篇荧光
  • 1篇溶瘤
  • 1篇溶瘤腺病毒
  • 1篇人肝
  • 1篇人肝癌
  • 1篇人肝癌细胞
  • 1篇转录
  • 1篇转录活性
  • 1篇转运
  • 1篇细胞间
  • 1篇细胞间通讯
  • 1篇腺病
  • 1篇腺病毒
  • 1篇连接方式
  • 1篇磷酸
  • 1篇磷酸化

机构

  • 4篇浙江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作者

  • 4篇刘鸿
  • 2篇蒋海
  • 2篇谢宏霞
  • 2篇王毅刚
  • 1篇石文芳
  • 1篇章康健
  • 1篇周秀梅
  • 1篇丁鑫鑫
  • 1篇钱其军
  • 1篇曾凤辉
  • 1篇赵新泰
  • 1篇周华

传媒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癌抑制基因-1转运功能区的研究
2011年
肝癌抑制基因-1(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ppressor 1,HCCS1)是一种潜在的肝癌抑制基因,在细胞内发挥蛋白分拣运输的作用,其抑癌作用有可能与蛋白转运的功能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旨在寻找HCCS1序列中与转运功能相关的序列区域。首先通过亚克隆技术,构建以pEGFP-C2为载体,对不同长度HCCS1-cDNA片段进行亚克隆,将构建的亚克隆转染到HeLa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长度HCCS1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与6-磷酸甘露糖受体(M6PR)的共定位。经过PCR及亚克隆后,目的片段成功插入载体质粒,构建了以pEGFP-C2为载体的含有4个不同长度HCCS1片段的亚克隆。分别是:pEGFP-C2-N1836,pEGFP-C2-N1572,pEGFP-C2-1707和pEGFP-C2-1506,其中pEGFP-C2-N1836和pEGFP-C2-N1572编码的HCCS1蛋白,长度不同均呈颗粒状、极性分布于核周的胞质内,且与M6PR有共定位;而pEGFP-C2-1707片段编码的HCCS1蛋白虽然也呈颗粒状分布于核周,但极性分布消失,且与M6PR共定位消失;pEGFP-C2-1506与pEGFP-C2-1707结果相似。结果显示了HCCS1-cDNA的5’端的129 bp序列为与HCCS1的极性及M6PR共定位相关的区域。
周华刘鸿赵新泰周秀梅
关键词:免疫荧光转运
隧道纳米管:一种新型的细胞间通讯连接方式被引量:3
2008年
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间存在着细胞连接、细胞通讯等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这对于个体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最近在哺乳动物细胞间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细胞间通讯连接方式,根据其形态及结构特征,这种细长的膜管被命名为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TNTs一直处于形成和断裂的持续变化状态之中,在相互连接的细胞间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并且可以作为细胞间交流的通道,从而在广泛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NTs在动物细胞间很可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
刘鸿王毅刚石文芳钱其军
磷酸化和乙酰化修饰对STAT3功能的调节被引量:3
2010年
STAT3是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的胞质转录因子。当细胞因子与JAK相连受体结合时,JAK通过自身磷酸化而被激活,激活后的JAK可磷酸化一个或多个受体位点并呈递给STAT3而与之结合。随后STAT3发生Tyr705和Ser727位点的磷酸化并从受体上解离,而后转移至细胞核中调控基因表达。近来有研究表明STAT3的Lys685可发生乙酰化修饰,并且它对STAT3二聚体的稳定形成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研究STAT3的乙酰化与磷酸化修饰之间的关系以及对STAT3活性调节的影响,本文应用Western印迹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等方法发现CBP可以增强STAT3Ser727的磷酸化,增强STAT3的转录活性。此外,STAT3 Tyr705去磷酸化能减弱STAT3的乙酰化水平,而且Tyr705的磷酸化修饰对STAT3的转录活性影响很大。上述结果对于如何靶向持续激活的STAT3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依据。
谢宏霞曾凤辉刘鸿蒋海王毅刚
关键词:磷酸化乙酰化STAT3转录活性
Survivin介导的条件复制型溶瘤腺病毒表达IL-24蛋白对人肝癌细胞PLC作用机制探究
2010年
条件复制型溶瘤腺病毒Ad.sp-E1A_((△24)-IL-24对人肝癌细胞株PLC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LC经PBS、Ad.sp-E1A_((△24)以及Ad.sp-E1A_((△24)-IL-24处理48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LC经PBS、Ad.sp-E1A_((△24)以及Ad.sp-E1A_((△24)IL-24处理24 h、48h后细胞中凋亡信号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Ad.sp-E1A_((△24)和Ad.sp-E1A_((△24)-IL-24能将PLC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其值分别为43.74%±6.61%,49.48%±7.60%,两者与未感染病毒的对照组(18.91%±1.83%)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P值均<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病毒处理组中CHOP的表达量、caspase 12的剪切水平及STAT3、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尤其以Ad.sp-E1A_((△24)-IL-24处理组较为明显。SOCS3的表达量病毒处理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Ad.sp-E1A_((△24)-IL-24能有效阻滞PLC细胞周期在S期,并可能通过内质网压力、STAT3与MAPK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诱发PLC细胞凋亡。
蒋海丁鑫鑫刘鸿谢宏霞章康健
关键词:溶瘤腺病毒人肝癌细胞IL-24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