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肺炎
  • 2篇肺炎支原体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多态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遗传学
  • 1篇支原体肺炎
  • 1篇全身
  • 1篇全身炎症
  • 1篇全身炎症反应
  • 1篇全身炎症反应...
  • 1篇综合征
  • 1篇小儿
  • 1篇小儿肺炎
  • 1篇小儿肺炎支原...
  • 1篇小儿肺炎支原...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刘铁英
  • 2篇韩晓华
  • 1篇刘立云
  • 1篇赵永强
  • 1篇尚云晓
  • 1篇敬宏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肺炎支原体P1基因多态性分析现状被引量:3
2007年
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黏附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成功定植是感染的关键一步,黏附通过MP表面的P1蛋白介导与宿主细胞的分子受体结合。传统上基于P1基因序列的变异将MP分为两型,新近研究表明,在P1基因上有2个特异的重复序列,一个重复序列被命名为RepMP4,位于编码区的5′末端,另一个为RepMP2/3,位于3′末端。针对这两个重复序列的PCR扩增,结果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使分型更为细致,共检出8个亚型,这表明在P1基因型中存在着更多的亚型。P1基因的变异可能通过重复序列之间的重组出现在MP染色体其他的位置上而发生。通过直接测序法对临床分离株P1基因更为广泛的研究可做出更精确的分型,以进一步了解P1基因多态性的现状。
刘铁英韩晓华
关键词:基因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炎性相关因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2
2007年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血沉(ESR)及血常规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探讨它们的变化与MPP病情轻重的关系,以利于临床评估病情,防止病情恶化,判定疗效。方法住院MPP急性期患儿92例,入选MPP患儿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中符合小儿SIRS诊断标准2项者为S1组,符合≥3项者为S2组。入院初及治疗1周后分别检测血清CRP,PCT,ESR及血常规。结果①入院时CRP均值各组均增高,增加值S2组>S1组>非SIRS组(P<0.01,0.05)。治疗1周后,各组CRP指标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但S2组仍高于S1组和非SIRS组(P<0.01)。②入院时PCT均值非SIRS及S1组无增高,S2组明显高于前两组(P<0.01);治疗1周后,非SIRS组和S1组较入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2组较入院初明显下降(P<0.01),但S2组仍显著高于S1组和非SIRS组(P<0.01)。③入院初S2组ESR较非SIRS组和S1组显著增快,各组ESR入院初与治疗1周后比较无明显变化。④S1和S2组入院时血WBC计数和NE均高于非SIRS组,且S2组高于S1组(P<0.05),治疗1周后S1和S2组血WBC计数和NE与入院初比较有所下降。⑤在各项炎性相关因素指标(CRP,PCT,ESR,WBC/NE)中,非SIRS组中以CRP单项增高为主,占65%;S1组2项增高为主,占56%;S2组以3项及以上同时增高为主,占70.4%。结论CRP是MPP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敏感检测指标,动态监测CRP可判断MPP病情轻重、帮助判断治疗效果,结合PCT,ESR,WBC及NE多项感染炎症指标检测结果,能更准确地预测MPP病情严重程度、发生合并症及混合细菌感染的可能。
韩晓华刘立云敬宏刘铁英赵永强尚云晓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