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华

作品数:166 被引量:84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2篇儿童
  • 56篇肺炎
  • 35篇肺炎支原体
  • 30篇哮喘
  • 29篇支气管
  • 29篇气管
  • 23篇小儿
  • 17篇支原体肺炎
  • 17篇肺炎支原体肺...
  • 16篇蛋白
  • 16篇患儿
  • 15篇细胞
  • 12篇急性
  • 11篇新生儿
  • 11篇支原体感染
  • 11篇体感
  • 11篇肺损伤
  • 7篇炎症
  • 7篇婴幼
  • 7篇婴幼儿

机构

  • 16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包头市第四医...
  • 2篇大连市儿童医...
  • 2篇沈阳市第四人...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哈尔滨第二四...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66篇韩晓华
  • 69篇尚云晓
  • 52篇蔡栩栩
  • 29篇王佳
  • 24篇陈宁
  • 23篇刘立云
  • 21篇张晗
  • 17篇姚慧生
  • 16篇单丽沈
  • 15篇刘春峰
  • 14篇舒林华
  • 14篇韩玉昆
  • 14篇伊丽丽
  • 9篇袁壮
  • 9篇韩丽娜
  • 8篇李淼
  • 7篇魏克伦
  • 7篇赵淑琴
  • 6篇张琴珍
  • 6篇王植嘉

传媒

  • 21篇中国实用儿科...
  • 2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5篇中国小儿急救...
  • 14篇中国当代儿科...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实用儿科临床...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小儿急救医学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第二十次全国...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新生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优生优育...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8
  • 13篇2017
  • 15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17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链球菌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被引量:7
2004年
韩晓华
关键词:红霉素
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7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原发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并予及时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方法:对2003年12月—2011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病房住院被诊断为的原发免疫缺陷病27例患儿的临床...
王佳韩晓华
关键词:儿童患者病理机制
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检测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肺炎肺炎支原体基因检测与临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相关性。方法:(1)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住院的肺炎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同期采集咽试子标本,应用巢式PCR扩增23SrRNA...
张睿韩晓华
文献传递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被引量:18
2009年
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哮喘关系密切,MP感染可通过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生长因子的释放,诱导IgE产生及神经调节等机制引发哮喘。对于初发喘息、哮喘严重发作及慢性哮喘反复发作难以缓解及疑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测。对于MP感染相关性哮喘,应及时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韩晓华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哮喘儿童
11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临床特点分析
2012年
目的总结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agammaglobulinemia,XLA)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11例XLA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XLA的临床特点。结果11例XLA患儿首次出现症状年龄最早为0.4岁,最迟为4岁,平均2.4岁;初次诊断年龄3.5~13.0岁,平均7.0岁;63.6%(7/11)的患儿首次诊断年龄〉7岁;母系家族中男性有类似疾病史的患儿仅占18.2%(2/11);2例因重症感染死亡,1例失访,其余8例均存活。11例(100%)患儿有呼吸道感染史,中耳炎及消化道感染率分别为.54.5%(6/11)和36.4%(4/11)。11例患儿血IgA、IgM、IgG较正常值均明显减低;其中9例血IgG均〈2g/L,其余2例血IgG均〈2.4g/L。外周血CDl9均≤1%,T细胞的突出表现为其中9例CD4/CD8比值倒置。11例患儿中8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XLA。结论XLA患儿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初诊年龄相对较晚;感染主要以呼吸系统为主,中耳炎及消化道感染亦较为常见,未见有关节炎表现;有明确家族史者甚少;早期诊断、静脉注射人丙种球蛋白长期维持治疗可改善预后。
王佳韩晓华何蓉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儿童
槐杞黄颗粒佐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佐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共选取24个儿科中心住院或门诊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 00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口服槐杞黄颗粒3个月.依据肺炎的分类,分别将上述两组分为:大叶肺炎研究组、大叶肺炎对照组、支气管肺炎研究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观察对比各组住院期间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胸部正侧位片或肺部CT肺部炎症吸收情况、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并于3个月后随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次数、食欲增加的情况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共2 378例完成临床观察.大叶肺炎研究组、支气管肺炎研究组住院天数、发热天数显著少于大叶肺炎对照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P<0.001).大叶肺炎患儿中,治疗后2周大叶肺炎研究组实变吸收情况显著优于大叶肺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肺炎程度评分大叶肺炎研究组低于大叶肺炎对照(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大叶肺炎研究组、支气管肺炎研究组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次数显著低于大叶肺炎对照、支气管肺炎对照组.大叶肺炎研究组、支气管肺炎研究组较大叶肺炎对照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食欲增加显著(P<0.001).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21例(轻度腹泻),研究组12例,对照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常规治疗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能够显著缩短发热天数、住院天数、促进大叶肺炎患儿实变的吸收,降低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口服3个月槐杞黄颗粒可有效减少肺炎支原体肺炎后患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的次数,增加患儿食欲,安全性好.
单丽沈尚云晓李淼韩晓华成焕吉黄燕戴吉成曲书强孙珺白燕刘长山任少敏李迎春孙丽平邹映雪徐浩吴秀清闫虹陈静姚莉苏艳琦贾春梅史成华刘建华张中平王峻韩玉玲王艳芬王玉水杨光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槐杞黄颗粒多中心研究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
目的:总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并随访观察其预后。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诊断的34例BO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进行总结,随访...
韩晓华李娜王佳陈宁蔡栩栩苏林华尚云晓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儿童患者病因学影像学诊断
儿童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管理被引量:4
2021年
气道黏液通常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泌出现异常时可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黏液聚集并阻塞气道,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同时过量黏液可降低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和局部防御功能,导致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支气管哮喘、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下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是影响这些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儿童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的重要性,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
姚慧生韩晓华
关键词:儿童气道黏液高分泌黏蛋白物理治疗
嵌合体型Patau综合征一例
2011年
患儿男,辽宁锦州人,就诊年龄15个月,因“咳嗽伴间断发热18d”入院。18d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声咳,无痰,伴发热,38.7℃,在当地医院静滴头孢呋辛5d,红霉素2d后热退,仍咳嗽,入院前2d再次发热,38.4℃,持续不退,入住我院。病来无呕吐,无喘息,无皮疹,饮食及睡眠差,二便正常。患儿系第1胎第1产,32周早产儿,出生体重2.3kg,生后正常,否认窒息史,母乳喂养。患儿4个月会抬头。
吕海涛韩晓华
关键词:间断发热头孢呋辛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患儿咳嗽
高IgE综合征一例被引量:2
2011年
患儿,男,12岁,以“腹部包块4个月”为主诉入我院小儿普通外科病房。患儿入院前6个月于其右侧腹股沟区发现鸡蛋大小包块,同时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每日发热2~3次,包块触痛(+)。于当地诊所行抗感染(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10d,用药3d后热退。经抽吸脓汁4次后,包块逐渐变小。同时在距原包块约10cm右侧腹股沟区再次出现一约“拳头”大小的包块。10d后患儿腹部触及包块,当地医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考虑为“腹腔脓肿”,遂入我院小儿外科住院行“腹腔囊肿根治术”。
王佳韩晓华李心元吕良英高云霞
关键词:高IGE综合征腹部包块头孢菌素类药物普通外科病房体温波动腹腔脓肿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