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健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农民
  • 3篇产权
  • 3篇产权认知
  • 2篇地方性知识
  • 2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社会
  • 2篇环境社会学
  • 1篇地产权
  • 1篇地方化
  • 1篇学理
  • 1篇学术
  • 1篇移民
  • 1篇意愿
  • 1篇中国移民
  • 1篇人类生存环境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学理论
  • 1篇审视
  • 1篇实践逻辑
  • 1篇实证

机构

  • 9篇河海大学
  • 4篇南京城市职业...

作者

  • 9篇刘海健
  • 6篇王毅杰
  • 1篇范艳萍

传媒

  • 3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社会
  • 1篇南方人口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产权认知视角下的农民“反行为”分析——以河东村为个案
2014年
通过对河东村农民偷盗铁矿石等行为的调查发现,农民"反行为"虽与逐利动机和厂民关系恶化不无关系,但其背后却潜藏着一套地方性的社会文化逻辑。尽管农民并未拒斥国家法,但其产权认知与法定产权存在一定矛盾,体现了农民生活世界中的"理法冲突"。因此,农民的"反行为"从形式法角度来看是违法的,在农民眼中却具有合理性。产权认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生活世界的特征,是促成"反行为"的重要社会诱因之一。因此,乡镇企业发展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更加重视农民的社会认知因素。
刘海健王毅杰
关键词:农民产权认知地方性知识
劳动过程视域下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
2014年
"抽象农民工"的总体化思维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揭示青年农民工处境形成的具体机制。资本(市场)和工人行动(反抗)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场所、劳动过程中得到清晰展现。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需求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相关部门应在青年农民工的劳动过程和工作场景中融入柔性管理的精神,从政策层面加强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使青年农民工受到更多的尊重,从而进一步融入城市社会。
刘海健
关键词:青年农民工
农地产权的地方化实践逻辑--基于Q村土地确权风波的考察被引量:13
2015年
农民对土地权属的认定及其理由与法定产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虽然体现了农民的利益诉求,但其背后深层诱因更值得深思:农民对确权文本和相关法规进行了有利于自身的解释,实现了自身的产权建构。继而从更深层观之,农民的产权认知则成为产权建构的社会文化基础。这是农民在土地利用中的约定俗成和历史延续中塑成的,并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一定冲突。不过,农民并未完全排斥国家法与确权文件,而是将其与地方性知识共同作为获取利益的工具。农村土地制度的实施与改革必须要充分考量农民的生活实践。
王毅杰刘海健
关键词:农地产权认知
农村水务纠纷的形成与解决——基于若干案例的分析
2013年
我国历史上的农村水务纠纷形式多种多样、成因复杂,尽管此类纠纷无法彻底解决,但各地水务部门在处理此类纠纷时仍有自己的策略,并影响到我国当代农村水务纠纷的产生与解决。具体来讲,各地存在的独特生计方式和历史遗留问题会对水务管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诸多水务纠纷的形成都与此密切相关。若忽略了上述因素,则有可能导致水务纠纷频发。充分重视水利管理中的"地方性知识"和历史遗留问题,是解决农村水务纠纷的重要基础。
刘海健
关键词:农村地方性知识
福柯对人类主体化命运的审视与超越被引量:2
2009年
作为福柯的成熟之作,《规训与惩罚》通过对监狱制度诞生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规训社会"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断裂和偶然,福柯以谱系学的方法生动而真实地揭示出"权力—知识"关系何以成为人类肉体(身体)的牢笼,而人类又何以对此浑然不觉。主体化似乎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命运,而晚期的福柯又通过其关切自身的伦理学(生存美学)超越形塑主体的权力与知识。
刘海健范艳萍
关键词:权力谱系学
农民“反行为”何以可能?——以产权认知与物的分类为视角被引量:3
2011年
河东村农民中盛行的偷盗铁矿石、私自开铁矿等"反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涵。在对铁矿归属的认定上,农民的观念与法定产权之间存在冲突,即农民具有独特的产权认知。进而,这一产权认知嵌于农民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物的分类"图式,而这一图式是塑造农民行为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可见,农民认知与行为方式受到地方性知识与内生秩序的影响。我们必须超越理性小农和生存伦理的假定,在特定文化情境中揭示农民的行为动因,以其本土实践来理解他们的生活世界。
刘海健王毅杰
关键词:农民产权认知
第二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2009年
王毅杰刘海健
关键词:环境社会学人类生存环境环境问题
第二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9年
刘海健王毅杰
关键词:环境社会学中国移民社会学理论
家庭背景与流动儿童的留城意愿——一项基于家庭教育内容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本文利用2007年年末在南京市进行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资料,以家庭对其子女"如何与城市人交往"的教育内容为切入点,探讨不同家庭背景的流动儿童是否有着不同的留城意愿。研究发现,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留城意愿存在着显著影响,而流动儿童的家庭背景差异也影响着家长的教育内容。
王毅杰刘海健
关键词:流动儿童留城意愿家庭背景文化再生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