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祥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耕作
  • 3篇耕作方式
  • 2篇通量
  • 2篇排放通量
  • 2篇温室气体
  • 2篇轮作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菜
  • 1篇有效磷
  • 1篇三江平原
  • 1篇三峡库区
  • 1篇三峡库区消落...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汞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呼吸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市农业资...

作者

  • 7篇刘志祥
  • 4篇江长胜
  • 4篇郝庆菊
  • 3篇祝滔
  • 1篇何熙

传媒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三峡环境与生...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颗粒态氮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土壤颗粒态氮作为土壤有机氮中的非稳定性部分,对土壤中氮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作物的生长及增产增收也有着重要意义。试验以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于1989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冬水田平作、水旱轮作、垄作免耕和垄作翻耕等耕作方式对土壤颗粒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及颗粒态氮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上到下含量逐渐降低。在0-60cm的土壤深度内,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依次为垄作免耕(1.53g/kg)>冬水田平作(1.50g/kg)>垄作翻耕(1.31g/kg)>水旱轮作(1.16g/kg);颗粒态氮平均含量依次为冬水田平作(0.55g/kg)>垄作免耕(0.46g/kg)>垄作翻耕(0.40g/kg)>水旱轮作(0.35g/kg)。免耕能够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但无助于颗粒态氮含量的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的颗粒态土碳氮比大于全土碳氮比,表明颗粒态土壤有机质易被微生物分解,是土壤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刘志祥郝庆菊江长胜江长胜
关键词:耕作方式全氮紫色水稻土
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全磷储量和有效磷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全磷含量及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0~60cm土层深度下,土壤全磷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撂荒地(231.19 mg/kg),坡耕地(127.45mg/kg),果园(114.78mg/kg)和林地(78.52mg/kg),全磷储量亦有此特征,为撂荒地(2.18Mg/hm2),坡耕地(1.18Mg/hm2),果园(1.06Mg/hm2)和林地(0.70Mg/hm2);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果园(17.64mg/kg),坡耕地(15.24mg/kg),撂荒地(4.11mg/kg)和林地(3.33mg/kg);土壤有效磷占全磷含量的百分比为果园(15.9%),坡耕地(14.6%),林地(4.1%)和撂荒地(1.7%).这些结果表明耕地弃耕撂荒后有助于土壤全磷的累积,但其土壤的供磷水平降低;林地开垦为坡耕地和果园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并使得坡耕地和果园土壤的供磷水平升高.
刘志祥江长胜祝滔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全磷有效磷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2年
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库区汞的"水库效应"日益受到关注,消落带土壤作为汞污染的源与汇,对库区环境有重要影响。该文就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
何熙蔡叶茂刘志祥
关键词:消落带甲基汞三峡库区
稻-油轮作农田油菜生长季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以西南地区稻-油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11月—2010年4月油菜生长期间采用静态暗箱法进行了土壤呼吸速率的观测,通过选择植株生长处、株间及行间3个样点研究土壤呼吸速率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异质性,综合分析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根系生物量、土壤有机碳以及C/N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季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5:00。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显著,呈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1月。在植株尺度上,土壤呼吸作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较高的土壤呼吸速率通常出现在靠近油菜植株的地方,表现为:植株生长处(336.71 mg·m-2·h-1)〉株间(248.48 mg·m-2·h-1)〉行间(141.77 mg·m-2·h-1)。土壤呼吸作用中根呼吸作用所占比例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表现为生长初期小于生长中期和后期。在整个油菜生长季,根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为25.78%~72.61%,平均为51.03%。土壤呼吸速率受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与地表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线性关系,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徐志波江长胜郝庆菊郝庆菊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因素
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油菜季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于1990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传统的冬水田(DP)耕作方式改变为水旱轮作(SH)、厢作免耕(XM)和垄作免耕(LM)后,油菜生长季土壤CO2,CH4和N2O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4种处理下CH4排放通量在整个油菜季上下波动,除DP外均有吸收和排放现象;N2O的排放通量除施肥后有较大的上升外,其他时段都表现的较为稳定;CO2的排放季节变化明显.从排放总量上来看,4个处理油菜季排放的CO2总量大小顺序为:LM(5099.87)>XM(4617.33)>SH(4528.42)>DP(3715.23kg/hm2);CH4排放总量大小为:DP(20.49)>LM(1.69kg/hm2),SH和XM表现为少量的CH4的汇,大小为SH(0.55)>XM(0.13kg/hm2).N2O总排放量的大小为:SH(4.57)>XM(2.87)>LM(2.71)>DP(0.89kg/hm2).4个处理油菜季排放的CO2,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全球增温潜势(GWP)大小顺序为:20a时间尺度LM,SH,DP和XM,100a和500a时间尺度大小顺序为LM,SH,XM和DP.因此,将冬水田改成垄作免耕、厢作免耕及水旱轮作制度后,虽然CH4排放通量会显著降低,但却会显著增加土壤CO2和N2O的排放.如果3种气体同时考虑,从长远来看,耕作方式的改良会增加紫色水稻土油菜生长季土壤中CO2,CH4和N2O的总温室效应,从这一点考虑,对环境是不利的.
廖秋实郝庆菊江长胜江长胜
关键词:耕作方式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耕作方式对水稻——油菜轮作紫色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其中CH4、CO2和N2O被认为是三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有着双重危害作用,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   ...
刘志祥
关键词:耕作方式温室气体土壤环境排放通量
文献传递
三江平原旱田土壤甲烷氧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透气性良好的旱田土壤是大气CH4的主要吸收汇,对于降低大气CH4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三江平原选择两块旱田,分别于1987年和1993年由沼泽湿地开垦而成(分别简写为87D和93D),种植方式均为大豆-冬闲,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2003年和2004年两个生长季的CH4排放进行了野外观测,发现不同垦殖年限的两块旱田在CH4氧化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它们均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2003年大豆生长季内87D旱田表现为向大气排放CH4,排放量为0.68 kg/hm2,而2004年则表现为吸收大气CH4,吸收量为1.29 kg/hm2;93D旱田在2003年和2004年大豆生长季内均表现为吸收大气CH4,吸收量分别为0.57和1.07 kg/hm2,旱田CH4排放上的这种年际变化主要是由大气降水的年际差异造成的.土壤水分状况是控制CH4氧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植物参与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氧化CH4的能力,2004年,在植物的参与下,93D旱田和87D旱田土壤与无植物处理相比对CH4的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197.2%和268.6%.
刘志祥郝庆菊祝滔宋长春
关键词:旱田CH4土壤含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