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宝华

作品数:416 被引量:2,111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5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4篇医药卫生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92篇直肠
  • 89篇结肠
  • 77篇手术
  • 64篇外科
  • 60篇便秘
  • 58篇细胞
  • 55篇切除
  • 54篇肠癌
  • 45篇肿瘤
  • 44篇腹腔
  • 41篇切除术
  • 40篇直肠癌
  • 40篇腹腔镜
  • 33篇疗效
  • 33篇慢传输性便秘
  • 31篇肠肿瘤
  • 29篇外科治疗
  • 27篇CAJAL间...
  • 26篇受体
  • 25篇梗阻

机构

  • 40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兰州军区兰州...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川北医学院附...
  • 4篇武汉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昆明...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 2篇解放军第三二...
  • 2篇白求恩国际和...
  • 1篇第二炮兵工程...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415篇刘宝华
  • 126篇童卫东
  • 109篇张连阳
  • 77篇张胜本
  • 50篇罗东林
  • 47篇张安平
  • 47篇文亚渊
  • 43篇付涛
  • 40篇何渝军
  • 36篇陈金萍
  • 34篇李春穴
  • 32篇王代科
  • 29篇李凡
  • 27篇周继红
  • 27篇黄显凯
  • 24篇王亚旭
  • 22篇龚水根
  • 22篇熊仁平
  • 21篇王李
  • 19篇陈惠孙

传媒

  • 5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9篇中华胃肠外科...
  • 19篇中国普外基础...
  • 16篇重庆医学
  • 15篇大肠肛门病外...
  • 15篇消化外科
  • 13篇临床外科杂志
  • 1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0篇中华消化外科...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现代医药卫生
  • 7篇中国肛肠病杂...
  • 7篇局解手术学杂...
  • 6篇中华急诊医学...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医学教育探索
  • 5篇结直肠肛门外...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8篇2015
  • 5篇2014
  • 19篇2013
  • 17篇2012
  • 12篇2011
  • 14篇2010
  • 22篇2009
  • 27篇2008
  • 22篇2007
  • 31篇2006
  • 30篇2005
  • 60篇2004
  • 27篇2003
  • 23篇2002
  • 19篇2001
  • 6篇2000
4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细胞毒诱导分化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诱导分化剂联合细胞毒药物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效能,寻找治疗胃癌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α-干扰素(α-IFN)和5-Fu,分别以单用、两两双用和联用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作用,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和CEA测定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①随着单用、双用和联用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平皿克隆形成率逐渐下降,细胞周期示G0/G1期细胞相对积聚,DNA合成受抑制。②癌细胞恶性表型逐渐消失,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培养液CEA滴度逐渐下降。③药物作用后细胞凋谢现象明显,可见大量凋谢小体。结论:3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对胃癌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谢作用。
夏锋王代科刘宝华冯素珍陈林李义兵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Α-干扰素胃癌
热休克蛋白70在大鼠严重创伤后早期肝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早期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 ,HSP70 )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及其在肝脏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176只 ,采用严重胸部撞击伤伴单侧股骨骨折模型。动态观察创伤后 2 4h大鼠肝组织HSP70、肝脏病理、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等变化。结果 HSP70在肝组织中表达伤后迅速增加 ,8h达到峰值 ,2 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肝脏病理、血清ALT及TB的改变无显著差异。使用Ru4 86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再致伤后 ,肝组织HSP70表达较单纯创伤组明显增多 ;肝窦内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 ;血清ALT及TB在伤后早期即有明显升高。结论 HSP70可能参与了肝组织细胞抗损伤机制的启动 ,但HSP70过高表达 ,则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罗东林周继红刘宝华黄显凯刘大维邱俊熊仁平
关键词:创伤热休克蛋白动物实验
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内皮素A型受体基因定位和转录表达
1997年
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内皮素A型受体基因定位和转录表达刘宝华陈惠孙王代科胡德耀周继红文亚渊内皮素(endothelins,ETs)具有强烈而持久的缩血管效应.ETs只有与靶细胞上的内皮素受体结合,方可实现其生物学效应[1].内皮素A型受体(endoth...
刘宝华陈惠孙王代科胡德耀周继红文亚渊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内皮素受体基因转录表达
经会阴耻骨直肠肌插入间置法治疗低位直肠阴道瘘被引量:1
2007年
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s,RVF)是连接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之间异常的病理性管道,内衬上皮细胞。RVF可导致女性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其初次手术修补成功率70%~100%,再次或多次修补成功率40%。85%。本文报道我院10年来采用经会阴耻骨直肠肌插入间置法治疗的10例RVF的诊治体会。
张连阳王韬姚元章孙士锦黄显凯刘宝华张胜本
关键词:直肠阴道瘘耻骨直肠肌会阴手术修补阴道后壁直肠前壁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路径的规范化及应用前景:附433例报道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路径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4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路径选择及发展前景。结果 行手助腹腔镜手术5例(1.2%),完全腹腔镜手术(Dixon手术需做左下腹小切口取出标本,Miles手术利用会阴切口取出标本)412例(95.2%),腹部免切口肛门拖出式吻合手术16例(3.7%)。中转开腹手术11例(2.5%)。290例(67.0%)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7年,发现吻合口或盆腔肿瘤复发7例(2.4%),远处转移22例(7.6%),死亡46例(15.9%),无戳孔转移发生。结论四孔腹腔镜技术仍是临床应用的主流;规范化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保证疗效和操作便利的前提;单孔或经自然腔道的直肠癌根治术是手术进一步微创化的探索方向。
童卫东高羽张安平李春穴张连阳王李李凡赵松刘宝华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手术
结直肠癌骨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沈康强何双梧刘宝华王代科
关键词:骨髓微转移CKEMACEA单克隆抗体
圆形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采用圆形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42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肠内黏膜脱垂22例,直肠外黏膜脱垂20例,均经排粪造影诊断。结果42例均行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PPH),术后随访2~40个月,2例术后半年少量便血,肠镜检查为吻合口丝线缝合处肉芽生长所致。总有效率为88.1%(37/42),其中直肠内黏膜脱垂有效率为81.8%(18/22),直肠外黏膜脱垂有效率达95.0%(19/20)。结论PPH术治疗直肠外黏膜脱垂优于直肠内黏膜脱垂,手术简便。
张连阳刘宝华童卫东张胜本
关键词:圆形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直肠黏膜脱垂
结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高峰李文惠刘宝华
关键词:结肠癌前哨淋巴结
酚酞对大鼠结肠动力及肠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酚酞对结肠肌电、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应用电生理、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酚酞对大鼠结肠动力、ENS多种神经递质及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结果大鼠饲以酚酞3月后,结肠慢...
童卫东张胜本刘宝华张连阳黄显凯
文献传递
p53抑制剂对热化疗损伤结肠上皮细胞p53、Bax和MDM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p53抑制剂PFT-α(pifithrinalpha,PFT-α)对热化疗诱导原代培养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及p53靶基因Bax和MDM2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结肠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热化疗组和PFT-α加热化疗组,运用顺铂联合温热(43℃)处理结肠上皮细胞30min,对比加入不同浓度的PFT-α后,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分析PFT-α对热化疗杀伤DLD1细胞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结肠上皮细胞的p53、Bax和MDM2蛋白表达。结果热化疗导致结肠上皮细胞发生凋亡,Bax和MDM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FT-α作用于顺铂联合温热处理结肠上皮细胞后,细胞凋亡率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同时p53在结肠上皮细胞胞核/胞质表达比例下降,Bax和MDM2的表达逐渐降低。热化疗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并未受到低剂量PFT-α影响。结论PFT-α对热化疗损伤结肠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p53核转位和抑制促凋亡基因Bax和MDM2的表达相关,抑制p53可作为克服热化疗抗肿瘤治疗副效应的新策略。
张安平刘宝华张连阳童卫东何渝军付涛
关键词:基因表达热化疗结肠肿瘤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