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振宇

作品数:54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7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病毒
  • 12篇家蚕
  • 11篇细胞
  • 11篇基因
  • 11篇传染
  • 11篇传染性
  • 10篇法氏囊
  • 10篇法氏囊病
  • 10篇传染性法氏囊
  • 10篇传染性法氏囊...
  • 9篇法氏囊病病毒
  • 9篇传染性法氏囊...
  • 6篇多角体
  • 6篇疫苗
  • 6篇免疫
  • 5篇多角体病毒
  • 5篇基因表达
  • 5篇肝病
  • 4篇带绦虫
  • 4篇乙肝

机构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江苏省农业科...
  • 8篇南京军区联勤...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军区军事...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市肿瘤研...
  • 4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陕西省疾病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解放军农牧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4篇刁振宇
  • 44篇邓小昭
  • 23篇周宗安
  • 18篇高健
  • 11篇王永山
  • 10篇张林元
  • 9篇张云
  • 9篇刘玉
  • 8篇罗函禄
  • 7篇李光富
  • 6篇王元伦
  • 6篇张双全
  • 5篇何亮
  • 5篇许可
  • 5篇孔晶
  • 4篇陈华标
  • 4篇赵新泰
  • 4篇胡云龙
  • 3篇李锦军
  • 3篇金丽娜

传媒

  • 10篇药物生物技术
  • 6篇中国兽医学报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Curren...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病毒学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9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病毒/家蚕细胞系统稳定高效表达HBeAg基因的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以 HBe Ag(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 )基因置换家蚕核多角体病毒 (Bm NPV)中多角体蛋白基因编码序列 ,获得高效表达 HBe Ag的重组病毒 r Bm HBe。在重组病毒复制过程中 ,家蚕 Bm N细胞的病理变化与野生型病毒的感染相同 ,但不能形成多角体。重组病毒的复制为典型的一步生长曲线 ,感染后 2 4 h~ 36h,病毒效价递增并达到最高。感染后 2 4 h,培养液中可检测到表达产物HBe Ag,72 h达到高峰。病毒感染复数的改变对 HBe Ag表达的影响是时限性的。低感染复数时HBe Ag产量较高。细胞接种密度及病毒接种时间对 HBe Ag的表达有较大的影响 ,最适的细胞接种密度为 3.2~ 6.4× 1 0 5 细胞 /瓶 ,在细胞指数生长前期 (48h~ 60 h)接种重组病毒 ,对于获得较高的重组病毒复制效价和 HBe Ag的产量都是有利的。在采用最佳技术参数组合的条件下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 HBe Ag滴度可达 1∶ 32 0 0 0。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在生产中高效稳定地制备HBe Ag,以满足供应配套乙肝 HBe Ag/抗
邓小昭何亮刁振宇张林元李光富
关键词:核多角体病毒E抗原HBV
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rBmNPV)的复制及所载HuIFN-α基因的表达被引量:4
1995年
报道了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BmNPV)在家蚕细胞BmN中复制的细胞病理学变化,除了不形成多角体以外,与野生型病毒相同.研究了病毒感染复数、细胞接种密度和细胞生长阶段对重组病毒复制和α-干扰素(IFN-α)表达量的影响.在一定低感染复数时,α-干扰素的产量较高.对于重组病毒的复制,最适的细胞接种密度为3.6~7.0×105细胞/瓶.在细胞指数生长前期(48~60h)接种重组病毒,对于获得较高的重组病毒复制效价和α-干扰素的产量都是有利的.
邓小昭张林元于明明李光富刁振宇钟江乐云仙陈宜峰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表达
hsBLyS分泌型表达载体构建及CHO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本实验引物延伸合成人红细胞生成素信号肽序列 ;信号肽序列和人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hu mansolubleBLymphocyteStimulator,hsBLyS)基因重叠延伸拼接成融合基因 ;融合基因插入pcDNA3、pcDNA3 1、pEFneo质粒 ;信号肽引物设计时 ,突变同义密码 ,最终重组质粒成为分泌表达质粒 ;磷酸钙共沉淀将表达质粒和标志质粒pSV dhfr,共转染CHO—dhfr- 细胞 ;选择培养液筛选 ,氨甲喋呤扩增表达 ,获稳定表达rhsBLyS细胞株 ;ELISA检测浓缩表达上清 ,结果表明 :rhsBLyS表达量由 0 13 μg/mL上升至 0 5 5 μg/mL .
吴海涛胡云龙刁振宇金丽娜李洁张双全
关键词:HSBLYSCHO信号肽分泌型表达载体免疫调节因子
用连续长片段RT-PCR扩增HCV结构基因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与方法 :使用连续长片段 RT- PCR,扩增 HCV的结构基因。 结果 :利用连续长片段 RT- PCR技术 ,结合热启动和两段 PCR一次扩增出长 2 .3kb的 HCV结构基因和部分调控序列 ,并用测量分子质量和限制性酶切的方法进行了鉴定。 结论 :利用长片段 RT- PCR可一次扩增出 C、E1、E2基因和部分 5 - N TR。
高健邓小昭王永山刁振宇周宗安何亮
关键词:丙肝病毒结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
用微载体培养家蚕BmN细胞高效表达人α-干扰素基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在1000ml滚瓶中,用微载体Cytodex3培养家蚕细胞,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细胞接种浓度3.6×105细胞/ml、微载体浓度5g/L),5天后,细胞的终密度达2.8×106细胞/ml,细胞增长指数为7.9。在细胞指数生长期(48~60小时)用载有人α-干扰素(IFN-α)基因的重组病毒接种(感染复数为0.4PFU/细胞),5天后,培养上清中IFN-α效价为6.4×106IU/ml,是用方瓶培养的家蚕BmN细胞IFN-α的表达量的4倍。
邓小昭张林元周永春陈宜峰李光富刁振宇
关键词:微载体细胞培养Α干扰素基因表达
汉坦病毒和恙虫病东方体复合感染的组织细胞培养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汉坦病毒(HV)和恙虫病东方体(Ot)在宿主体内共生情况。方法采用Vero E6细胞体外培养法研究HV、Ot在宿主细胞内共生特征。结果5组感染Veto E6细胞体外培养检测结果发现:先后、同时和单纯实验感染的5组细胞中,HV和Ot先后、同时接种感染组在细胞传至第3代时检测均见有HV和Ot的双重感染,阳性率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增加。而HV和Ot单纯分别感染组细胞传第2代时即可检测到HV和Ot,阳性率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传代培养中单纯感染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先后和同时感染组。其结果均用PCR和RT-PCR进行了基因鉴定。结论研究结果提示HV和Ot可在同一宿主细胞内共生,在感染初期有相互抑制作用;对HV和Ot的流行病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邓小昭许可孔晶刁振宇钱俊英谈永飞张矛曹广文张云
关键词:汉坦病毒恙虫病东方体宿主组织细胞
不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株VP2基因部分核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比较被引量:3
1999年
根据已报告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 c D N A 序列,在病毒 V P2 区域,设计 1 对引物,并在 2 引物上分别加 Pst Ⅰ和 Eco R I酶切位点。对 2 个 I B D V 分离株 J S3 和 J S4,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提取病毒 R N A,然后进行逆转录和 P C R 扩增,将扩增片段经酶切纯化后克隆于 p U C18 质粒载体中,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 c D N A 序列。将测定的分离株与标准对照株( S1) I B D V V P2 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计算机分析比较, J S3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3 与 J S4 的同源性为 99% 。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 J S3 和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6% , J S3 和 J S4 的同源性为 98% 。这表明在我国流行的 I B D V 毒株与标准毒株相比不仅在免疫学反应上有差异,而且在病毒核酸序列上有变异,这种变异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逃避的分子基础。
王永山周宗安刁振宇高健邓小昭罗函禄赵新泰李锦军刘维全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
全文增补中
用辅助性T细胞表位增强猪带绦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反应被引量:1
2004年
在猪绦虫融合抗原 pCC2 7(本室从六钩蚴cDNA表达文库筛选的 3个保护性抗原经拼接所得 )基因片段 5′末端引入 1个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2个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 (TGG) ,构建成DNA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将这种DNA疫苗免疫小鼠和仔猪。动物试验结果表明 ,TGG表位可提高小鼠血清 pCC2 7抗体IgG、IgG1、IgG2a的水平 ,且长时间保持较高应答水平。用该疫苗免疫仔猪获得了 89%的保护率。
刁振宇邓小昭周宗安陶开华王元伦刘玉顾志香吴琳高键
关键词:猪带绦虫DNA疫苗谷胱甘肽还原酶
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细胞中表达HBeAg基因被引量:8
1998年
以PCR技术扩增含有PreC信号肽序列及完整的HBeAg基因的序列(即HBcAg基因5′端447bp),在5′端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克隆到家蚕核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pBm030上,与野生型BmNPV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空斑纯化后得到多角体基因失活的重组病毒。ELISA法测定表明培养液上清中HBeAg效价达1∶32000,细胞内HBeAg效价为1∶2000,培养液及细胞内的HBcAg含量极低(<1∶160)。研究结果表明,BmN细胞能正确识别与切割HBeAg信号肽序列,所表达的HBeAg效价高,纯度好。
邓小昭刁振宇何亮乔仁良张林元
关键词:E抗原家蚕乙型肝炎病毒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双穿梭载体的构建及GFP和HBeAg融合蛋白的表达被引量:6
1999年
用AcNPV穿梭载体Ac-Bacmid与野生型BmNPV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通过同源重组得到整合了lacZ/Tn7at/miniF表达盒的BmNPVBacmid,除能在大肠杆菌/BmN细胞中穿梭复制外,还能感染BmN-PV的非允许细胞Sf9,成功地构建了BmNPV的双穿梭载体.经与重组转座质粒pFGHe转座,获得了插入gfp/HBVe融合基因的重组rBm-Bacmid(rBmGHe),在家蚕细胞中表达了既能发射绿色荧光又具有HBeAg抗原性的双功能融合蛋白.
邓小昭邓小昭刁振宇朱应
关键词:穿梭载体GFPHBEAG核多角体病毒家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