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琼

作品数:10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葡萄膜
  • 8篇膜炎
  • 6篇葡萄膜炎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炎
  • 2篇葡萄膜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免疫
  • 2篇基因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 2篇表达及意义
  • 1篇蛋白
  • 1篇性关节炎
  • 1篇眼病
  • 1篇腰骶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杨培增
  • 10篇俞琼
  • 8篇黄祥坤
  • 8篇周红颜
  • 6篇李兵
  • 5篇张震
  • 4篇王红
  • 4篇张锐
  • 4篇褚利群
  • 3篇傅涛
  • 2篇钟华红
  • 2篇纪淑兴
  • 2篇陈玲
  • 1篇谢楚芳
  • 1篇籍利
  • 1篇邢琳
  • 1篇陆晓和
  • 1篇陈璇
  • 1篇李绍珍
  • 1篇朱莲香

传媒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眼科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大鼠T细胞受体V_β8.3基因的表达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大鼠 CD4 + T细胞抗原受体 (TCR)Vβ8.3基因的表达。 方法  L ewis大鼠 18只分为 EAU、Freund完全佐剂及空白对照组。用 Fmoc化学合成法合成光感受器间维生素 A类结合蛋白 (IRBP) R16多肽片段 ,以诱导 EAU动物模型。利用磁吸附细胞分选法 (MACS)分离大鼠脾脏 CD4 + T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 MACS分选前后 CD4 + T细胞比例 ,监测细胞分选效果。通过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脾脏 CD4 + T细胞的 TCR Vβ8.3基因片段的表达。 结果  IRBP R16免疫 L ewis大鼠稳定地诱导出 EAU动物模型 ;MACS分选 CD4 + T细胞的纯度较分选前明显增高 (P<0 .0 0 1) ;IRBP R16诱导的 EAU大鼠 CD4 + T细胞受体 Vβ8.3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 .0 5 )。 结论 在 IRBP R16诱导的 EAU中存在着抗原特异性 T细胞受体 Vβ8.3基因的优势利用 ,为 EAU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锐杨培增褚利群周红颜黄祥坤俞琼李兵邢琳陈璇纪淑兴
关键词:T细胞受体基因表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T-bet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 )中 T- bet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L ewis大鼠 2 8只 ,用视网膜 S抗原与 Freund完全佐剂免疫 2 4只大鼠以诱导 EAU模型 ,另外 4只作为正常对照。免疫组大鼠分别于免疫后 7、12、15、2 1d被处死 ,取所有大鼠的眼球和脾脏 ,固定后制作眼组织平片和眼球及脾脏的石蜡连续切片。使用单克隆抗 T- bet和 CD4的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细菌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在上述组织平片及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单染和双染色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阳性细胞 ,数据经 SPSS11.0统计学软件分析。 结果 正常眼和脾组织中均见少量 T- bet阳性细胞 ;免疫后 7d,虹膜、视网膜及脾脏中 T- bet的表达增加 ,免疫后 15 d达高峰 ,免疫后 2 1d表达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显示 ,T- bet阳性细胞中多数为 CD4 + 。 结论 T- bet在 EAU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辅助性 T淋巴细胞 1而实现的。
褚利群杨培增李兵周红颜黄祥坤张锐俞琼纪淑兴
关键词:T-BET免疫组织化学THL细胞TH2细胞
TGF-β_2、IL-6及纤维连接蛋白对角膜创伤愈合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白介素-6(IL-6)及纤维连接蛋白(FN)对角膜创伤愈合的作用。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双眼)均制造针刺大鼠角膜损伤模型,术后30min开始滴药。第1组滴TGF-β2;第2组滴IL-6;第3组滴TGF-β2联合FN;第4组滴IL-6联合FN。行裂隙灯检查,计算损伤愈合率。结果第3组和第4组的损伤愈合率明显快于第1组和第2组,而第3组和第4组之间、第1组和第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TGF-β2和IL-6联合FN促角膜创伤愈合的疗效明显大于TGF-β2或IL-6单独用药,证明TGF-β介导角膜成纤维细胞分化需要粘连蛋白的加入;说明细胞因子联合细胞外基质蛋白有利于角膜伤口愈合的途径可能是使角膜上皮细胞等对粘连蛋白受体传导信号更敏感。
俞琼陆晓和杨培增
关键词:TGF-Β2IL-6纤维连接蛋白创伤愈合针刺损伤
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葡萄膜炎被引量:25
2004年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致盲眼病,据报道,在美国约10%的盲目是由葡萄膜炎所致,在我国致盲眼病中约占第3~10位[1,2],因此受到眼科医生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多种原因,对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诊断的简单化、治疗的格式化及用药的复杂化[3-5].
杨培增俞琼
关键词:葡萄膜炎药物副作用用药方式
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伴发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及治疗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探讨幼年型慢性关节炎(JCA)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6至2002年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就诊的26例JCA伴发葡萄膜炎患者采集病史,进行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抗核抗体(ANA)、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等检查。根据临床需要,部分患者进行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B27(HLA B27)检测和骶髂关节及脊柱X线检查,并分析患者的治疗、预后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JCA和葡萄膜炎的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8±7)岁和(9±5)岁;其中慢性前葡萄膜炎21例,急性前葡萄膜炎3例,慢性全葡萄膜炎2例; 22例患者双眼患病, 4例单眼患病,患眼共有48只;其中33只眼有轻至中度前房闪辉, 24只眼有少至中等量房水细胞, 39只眼发生虹膜后粘连; 30只眼并发白内障, 20只眼并发角膜带状变性, 12只眼继发青光眼。实验室检查发现18例患者呈ANA阳性,ASO均为阴性,RF仅1例为阳性。炎性反应急性期给予睫状肌麻痹剂、糖皮质激素滴眼治疗。病情较顽固的6例患者中, 3例加用环孢霉素A口服治疗, 3例加用苯丁酸氮芥口服治疗,炎性反应均良好控制。16只眼由于治疗前已合并严重的并发症,视力无显著提高;余32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张震杨培增周红颜俞琼黄祥坤李兵
关键词:幼年型慢性关节炎葡萄膜炎JCA视力
Behcet’s病患者外周血和结节性红斑组织中T-be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观察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boxexpressinTcells)在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结节性红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bet在Behcet’s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收集14例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外周血,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bet的表达水平;对4例Behcet’s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性红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的T-bet表达。结果14例活动期Behcet’s病患者均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000的特征性免疫印迹带,所有的正常对照却没有发现。正常人皮肤表皮T-bet分子表达均为阴性,4例结节性红斑表皮T-bet分子均表达阳性,表皮阳性细胞数为108个±10个/mm2,阳性表达率为35%~42%。结论活动期Behcet’s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结节性红斑组织T-bet的表达均显著增高,T-bet分子可能在Behcet’s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李兵杨培增张震周红颜黄祥坤褚利群张锐俞琼
关键词:外周血结节性红斑T-BET基因
强直性脊椎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椎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对有腰骶部疼痛病史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影像学检查,并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A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就其伴发的葡萄膜炎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44例,男性41例,女性3例。葡萄膜炎的发病年龄为(33±15)岁。葡萄膜炎病史>40d者34例,均有葡萄膜炎复发史;其中18例(52.9%)患者复发间隔时间≥1年,双眼受累者23例(67.6%),均为单眼交替发病。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持续时间为(27±12)d;其中41例(93.2%)患者有腰痛史,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均为骶髂关节炎;经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眼液治疗后,40只眼中33只眼(82.5%)最佳矫正视力≥1.0。结论AS伴发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男性,呈急性、复发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表现,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X线影像学改变可确诊;主要治疗方法为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眼液,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杨培增王红张震钟华红俞琼傅涛周红颜黄祥坤
关键词:强直性脊椎炎睫状肌麻痹剂前葡萄膜炎腰骶部疼痛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改变
葡萄膜炎药物治疗中的问题分析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临床治疗中的误区和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4~ 10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就诊的 15 4例患者 (2 6 8只眼 )的完整资料 ,归纳、分析其治疗资料 ,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治疗时间以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15 4例 (2 6 8只眼 )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滴眼数、结膜下或球后注射眼数及全身应用例数的使用率分别为 90 3%、84 0 %及 92 9% ,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中静脉滴注者占 85 3%。Behcet病 (37例 )、前葡萄膜炎 (30例 )及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 (14例 )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显示 ,县级、地市级和省级医院(包括省级以上医院和医学院校附属医院 )的糖皮质激素应用中普遍存在着大剂量滥用或滴眼剂使用不当的现象。 15 4例葡萄膜炎患者中抗生素滴眼数、结膜下注射眼数及全身应用例数的使用率分别为 97 0 %、71 6 %及 83 8% ;仅 6例 (3 9% )应用了其他免疫抑制剂。结论 内源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尤其是Behcet病、前葡萄膜炎及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患者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现象相当普遍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途径、剂量及治疗时间应根据葡萄膜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而定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杨培增王红周红颜俞琼钟晖黄祥坤傅涛陈玲
关键词:葡萄膜炎糖皮质激素全身抗生素BEHCET病专科
葡萄膜炎发生及慢性化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杨培增王红张震陈玲周红颜黄祥坤李绍珍李兵谢楚芳钟华红傅涛籍利张锐俞琼褚利群
1991年1月1日-2004年5月30日,由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卫生厅等12项基金资助,进行了研究。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和类型达10...
关键词:
关键词:葡萄膜炎致盲眼病慢性化机制
葡萄膜炎致盲目特点及原因探讨被引量:31
2005年
目的探讨我国常见类型葡萄膜炎的致盲特点与主要致盲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214例各种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各种葡萄膜炎中常见的致盲类型及致盲原因。结果1214例患者1892只患眼中,355只患眼致盲,占18.76%。致盲时平均年龄34.38岁,男女比例为1.52∶1。全葡萄膜炎致盲248只眼,占此类患眼的26.27%,其中,Beh et病和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致盲者分别占51.61%和29.44%。全葡萄膜炎致盲者中,主要原因为并发性白内障,共89只眼,占35.89%;玻璃体混浊53只眼,占21.37%;继发性青光眼30只眼,占12.10%。前葡萄膜炎致盲79只眼,占此类患眼的10.73%,主要致盲原因为并发性白内障,共56只眼,占70.89%;继发性青光眼16只眼,占20.25%。后葡萄膜炎致盲15只眼,占此类患眼的15.63%,主要致盲原因为玻璃体混浊,共9只眼,占此类患眼的60.00%;黄斑病变3只眼,占此类患眼的20.00%。中间葡萄膜炎致盲13只眼,占此类患眼的11.21%,主要致盲原因为玻璃体混浊,共8只眼,占61.54%;并发性白内障5只眼,占38.46%。结论葡萄膜炎具有致盲率高及盲目主要发生于青壮年等特点;全葡萄膜炎,特别是Beh et病和VKH综合征是我国葡萄膜炎中最重要的致盲类型;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是葡萄膜炎致盲的主要原因。
杨培增张震周红颜黄祥坤俞琼王红李兵高杨朱莲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