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皓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2篇外营养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低体重
  • 1篇低体重儿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新生儿黄疸
  • 1篇血氨
  • 1篇血氨检测
  • 1篇血症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茵栀黄
  • 1篇茵栀黄口服液
  • 1篇茵栀黄治疗
  • 1篇营养支持

机构

  • 6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6篇侯皓
  • 4篇曹蓓
  • 3篇龚瑾
  • 3篇李素萍
  • 2篇曾云清
  • 2篇汪倩
  • 2篇彭湘莲
  • 1篇肖娟
  • 1篇冯彬彬
  • 1篇谭浩

传媒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氨检测对早产儿胃肠外营养安全评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氨检测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安全评估的价值,为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与诊治提供临床检测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我院妇产科出生后24小时内需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5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出生的24例无需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或母乳喂养,实验组给予等量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治疗前、治疗后2d、7d及出院时的血氨、尿素氮、胆红素和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治疗期间的血氨水平变化差异。结果 :两组早产儿治疗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2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生化指标中血氨水平和胆红素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第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生化指标中血氨水平和尿素氮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在患儿出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血氨、尿素氮、前白蛋白、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支持与母乳喂养早产儿的血氨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异,可将血氨检测作为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支持安全评估的评价指标。
冯彬彬曹蓓王鷁超谭浩李素萍曾云清彭湘莲龚瑾侯皓肖娟
关键词:血氨检测早产儿胃肠外营养
早期热卡摄入对早产儿暂时性高氨血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研究早期不同热卡摄入对早产儿暂时性高氨血症的影响,以探讨早产儿暂时性高氨血症与热卡摄入的相关性,为制定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例符合筛查条件的危重早产儿进行血氨监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第1d总热卡供应量第1组为20-30Kcal/kg·d,第2组为30-40Kcal/kg·d,第3组为40-50Kcal/kg·d,第4组为50-60Kcal/kg·d,热卡每日递增15Kcal/kg·d,目标值为110-120Kcal/kg·d。经过1-10d治疗后,比较4组患儿暂时性高氨血症发生率、出现血氨异常时的血氨值、高氨血症持续时间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4组早产儿发生暂时性高氨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3.67%、62.50%、36.00%和2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3,P〈0.01),4组患儿高血氨持续时间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暂时性高氨血症与早期热卡摄入剂量有关。早期适当提高热卡供给可有效减少早产儿暂时性高氨血症发生,并使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曹蓓李素萍侯皓汪倩龚瑾彭湘莲曾云清
关键词:早产儿
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与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所收治的77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采用一般保守营养给予治疗;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采用严格遵照早开奶(24 h内)、给予微量喂养、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必要时可以尽早给予肠外营养补充,观察两组早产儿的生理质量下降时间[治疗组:(6.42±1.79);对照组:(8.42±1.48)]、体质特征下降幅度[治疗组:(5.42±1.23);对照组:(8.97±2.31)]、以及恢复体质所需的时间[治疗组:(7.03±4.98);对照组:(10.8±5.48)],观察婴儿体质增长速度[治疗组:(17.3±4.67);对照组:(16.9±6.13)]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23±12);对照组:(29±14)]。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体质性质下降时间、体质特征下降幅度以及体质恢复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的生理体质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应及时的采取肠内外给予营养支持,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理性质和提高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侯皓
关键词:早产儿肠内外营养生长发育
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270例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存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历资料;将患儿分组为宫外生长迟缓与非宫外生长迟缓。统计患儿宫外生长迟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出生胎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出院口服热卡、出院日龄、宫内生长迟缓为影响患儿宫外生长迟缓的相关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宫内生长迟缓(OR=9.479)、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晚(OR=3.798)、出院时口服热卡摄入少(OR=1.929)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长(OR=2.459)为影响患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加强极低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积极规范营养支持,对极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李素萍汪倩曹蓓龚瑾侯皓
关键词:极低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影响因素营养支持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评价与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评价与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376例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8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2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2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第1、3、5天,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第1天,2组组间比较(P>0.05);第3、5天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1.1±0.4)d、(3.5±1.6)d与对照组(2.7±0.5)d、(5.2±1.9)d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其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胆红素,且起效快,加速黄疸消退,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侯皓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新生儿黄疸茵栀黄口服液
我院新生儿败血症菌株及药敏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的菌株和药敏分析。为经验性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的菌株分布及对临床常见药物的药敏分析。结果5668例血标本中有226(0.4%)例阳性结果,革兰氏阳性菌173(173/226,76.5%)例,革兰氏阴性菌53例(53/226,24.5%),2008年革兰氏阴性菌百分比为10.9%,2009年为23.4%,2010年为2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7/172,90.8%)是最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克雷伯(9/53,17%)是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且呈上升趋势。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革兰氏阳性菌仍是新生儿败血症最主要的致病菌,近年来革兰氏阴性菌的比率呈上升趋势。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增加,喹诺酮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临床医生应根据菌株及药敏分析结果合理用药。
侯皓曹蓓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药敏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