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占江

作品数:21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皮瓣
  • 7篇缺损
  • 4篇微小颗粒
  • 4篇微小颗粒骨
  • 4篇细胞
  • 4篇颗粒骨
  • 3篇岛状
  • 3篇岛状皮瓣
  • 3篇皮瓣修复
  • 3篇皮肤缺损
  • 3篇周围神经
  • 3篇腓肠
  • 3篇细胞生长
  • 3篇细胞生长因子
  • 3篇纤维细胞
  • 3篇纤维细胞生长...
  • 3篇碱性成纤维
  • 3篇碱性成纤维细...
  • 3篇碱性成纤维细...
  • 3篇成纤维细胞

机构

  • 17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海伦市第二人...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海南省边防医...

作者

  • 21篇侯占江
  • 12篇夏昊晨
  • 7篇夏双印
  • 6篇闫景龙
  • 6篇安宇
  • 6篇杨硕
  • 5篇樊昌东
  • 3篇张国权
  • 3篇付海亮
  • 3篇孟祥林
  • 3篇邹天彪
  • 2篇刘明辉
  • 2篇夏景君
  • 2篇安宁
  • 2篇张志鹏
  • 1篇周昌伟
  • 1篇王文波
  • 1篇李吉友
  • 1篇陈伟华
  • 1篇周学军

传媒

  • 5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体关节移植治疗创伤性关节毁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运用新鲜及冷冻异体关节移植修复关节毁损的效果。方法1977年3月~1993年9月,对13例16个关节创伤性毁损患者进行异体关节移植修复手术。男9例,女4例;年龄17~55岁。其中掌指关节5例5个关节,指间关节6例9个关节,共11例14个关节;肘关节2例,共2个关节。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均为机器挤压伤,2例肘关节为车祸伤,所有患者均为创伤致关节毁损。临床随机分为两组,A组7例8个关节于关节畸形愈合后行新鲜异体关节移植,B组6例8个关节伤后即时行冷冻处理后异体关节移植。于伤后即时至6个月行异体关节移植术。术后对移植关节的活动度、X线片表现及术后8周行免疫学检测。结果A组骨性愈合时间为5~8个月,B组骨性愈合时间为4~6个月。A组术后2年,掌指关节屈曲度为30~40°,指间关节屈曲度为20~30°;术后6~7年,屈曲度仅有10~20°;新鲜肘关节移植1例术后屈肘60°,伸肘0°,前臂旋前30°,旋后30°。B组术后2年,掌指关节屈曲度为60~70°,指间关节屈曲度为40~50°;术后6~7年,屈曲度仍有40~50°;冷冻异体肘关节移植1例术后屈肘90°,伸肘0°,前臂旋前45°,旋后45°。B组关节活动度、X线片表现明显优于A组。两组免疫学比较:A组IL-2为21.64±3.99,CD4/CD8为3.88±0.82。B组IL-2为16.63±3.11,CD4/CD8为2.53±0.2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恢复关节的外形、运动及综合性活动而言,冷冻异体骨修复骨关节缺损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刘明辉贾继峰侯占江周昌伟
关键词:上肢
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bFGF的表达
目的:通过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自体微小颗粒骨(300-500 μ m)异位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微小颗粒骨移植的成骨机制.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两组,造成臀大肌肌袋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
侯占江
关键词:骨移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小颗粒骨
文献传递
嗅鞘细胞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研究表明,嗅鞘细胞有利于神经元存活并促进轴突再生。目的:验证局部注射嗅鞘细胞治疗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嗅鞘细胞。40只SD大鼠切除坐骨神经1.0cm,植入异体神经1.0cm。随机分为2组,嗅鞘细胞组局部注射嗅鞘细胞,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术后3个月检测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电镜观察嗅鞘细胞组大鼠在损伤区有较多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P<0.01)。嗅鞘细胞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提示局部注射嗅鞘细胞能更好地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
杨硕侯占江夏昊晨樊昌东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嗅鞘细胞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供区扩张的侧后腰背部大面积全厚皮片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扩张术从侧后腰背部切取大面积全厚皮片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大面积烧伤后瘢痕,仅存侧后腰背部可为供皮区,于此部位按梭形取皮设计的两侧置人大容量扩张器5.6个,注水足量后,从11处(其中3例各取自左右两侧)侧后腰背部切取35~45cm×12~15cm的全厚皮片,移植到膝周、胭部等瘢痕切除后14~38cm×10~15cm的16处创面上。结果随诊6~29个月,侧后腰背部供皮区残留40~50cm长的缝合痕迹,植皮区皮肤外观、质地及关节屈伸功能近似正常。结论应用皮肤扩张术从侧后腰背部切取大面积全厚皮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皮片移植后效果良好。
夏昊晨夏双印安宇侯占江傅朝莲
关键词:皮肤扩张术腰背部全厚皮片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对小腿、踝周、足部皮肤缺损伴骨肌腱外露21例进行修复,其中4例修复前足背顺行皮瓣5例,逆行皮瓣16例。同时观察和测量腓肠神经的走行及合成以及腓动脉穿支的发出部位。结果21例皮瓣全部存活。腓肠神经(18例)吻合型12例,单干型4例,双干型2例,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吻合点在踝上11~14cm者12例,其吻合点越低者,腓肠神经越短。腓动脉穿支18例其中15例在踝上4~7cm范围内,另3例最高分支点分别位于踝上10、11、11.5c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切取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踝周、足部皮肤缺损骨肌腱外露的理想供区,修复足跟时必须吻合神经。
夏昊晨安宇侯占江夏双印傅朝蓬张国权
关键词:腓肠神经岛状皮瓣腓动脉穿支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针眼相关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调查77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后针眼相关感染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培养出病原菌52株,病原菌分布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褪色沙雷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13株,占62.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45.5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占53.09%,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仍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针眼相关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对耐药菌株应严密监测与控制。
侯占江杨硕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
穿过耳舟的带蒂皮瓣修复耳前皮肤缺损二例
2007年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38岁,八、九岁时发现左耳三角窝处有一黑痣,约有绿豆大小,无不适症状,未做任何处理。十余年后其黑痣已有大豆大小,最近五、六年生长略快,至今黑痣范围已扩大到对耳轮上下脚间区至耳舟边缘(图1),时有痒感及不适。
夏昊晨安宇侯占江夏双印傅朝蓬张国权
关键词:带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耳前不适症状黑痣
周围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目前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策略也主要是通过促进神经内在的再生能力和改善再生的微环境两大途径,已有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一些治疗手段能更好地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生长。目的:探讨周围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脊髓横断组、椎板切除组。以T9为中心纵行切开大鼠皮肤,显露硬膜囊,水平切断脊髓并切除3mm,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cm,将自体肋间神经修剪成合适长度后交叉移植入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神经移植组用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用含有2.1mg/L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缝合硬膜。脊髓横断组断端间旷置,椎板切除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90d进行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术后70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椎板切除组均引出了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脊髓横断组未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波形;神经移植组3只引出双侧体感诱发电位,4只引出单侧体感诱发电位,4只引出双侧运动诱发电位,3只引出单侧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5只引出双侧体感诱发电位,2只引出单侧体感诱发电位,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5只引出双侧运动诱发电位,2只引出单侧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大鼠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明显优于脊髓横断组(P<0.01),自体肋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优于神经移植组(P<0.01)。椎板切除组大鼠麻醉清醒后运动恢复正常,脊髓横断组在3个月的生存期内后肢持续伸展、旋转,神经移植组�
侯占江杨硕孟祥林夏昊晨樊昌东闫景龙
关键词:脊髓损伤周围神经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以及骨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移植修复节段性兔桡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 5 6只 ,切取自体髂骨研磨成微小颗粒 ,分别与 BMP及 型胶原复合 ,实验分成 4组 (n=16 )。 A组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BMP、 型胶原 ,B组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 ,C组 :自体微小颗粒骨 ,用于修复兔桡骨干 1.5 cm缺损的动物模型。D组 :空白对照组 (n=8) ,双侧桡骨缺损不作处理。术后 2、4、8和 12周 ,行 X线片、组织学观察 ,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 ,比较各移植物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 结果  X线片显示 ,A组术后 8周即可使骨缺损完全修复 ,而 B组术后 12周使骨缺损完全修复。术后 8、12周骨量测定 A组成骨量最多 ,12周生物力学测定显示移植物修复后的骨缺损具有最佳生物力学表现 ,而 C组则不能完全修复骨缺损。 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BMP、 型胶原及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均能有效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以复合 BMP移植效果更理想。
邹天彪闫景龙付海亮侯占江王恕怀夏景君
关键词:自体微小颗粒骨骨形成蛋白骨修复桡骨缺损
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利用活体动物模型探索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应用短腿石膏进行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力学实验检测踝关节极度跖屈不同屈膝角度时跟腱处的拉力。建立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模型,分别应用长、短石膏进行固定3周,检测并比较分析术前、术后腓肠肌和股二头肌的拉力变化,通过组织学观察两种固定方式的跟腱组织愈合情况。结果当踝关节极度跖屈时,腓肠肌收缩在跟腱处产生的拉力与屈膝角度无关。长、短石膏固定后都会出现腓肠肌肌力减低,但长腿石膏固定组更加显著;同时长腿石膏固定组还会导致股二头肌肌力显著性减低,而短腿石膏固定组则不会。两组跟腱组织愈合情况相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应用短腿石膏固定是可行的,不会影响跟腱组织的愈合。
齐月宾安宇玉光哲王文波夏昊晨李吉友侯占江
关键词:跟腱石膏固定腓肠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