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荣虎

作品数:56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主题

  • 16篇文学
  • 15篇乡土
  • 8篇乡土文学
  • 8篇小说
  • 6篇叙事
  • 5篇乡土小说
  • 4篇诗歌
  • 4篇趣味
  • 4篇教学
  • 3篇代文
  • 3篇电影
  • 3篇语文
  • 3篇审美
  • 3篇文学批评
  • 3篇教育
  • 3篇《三里湾》
  • 2篇登高
  • 2篇学语
  • 2篇艺术
  • 2篇语文教学

机构

  • 32篇南京晓庄学院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6篇余荣虎
  • 1篇武善增
  • 1篇李兴阳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世界华文文学...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华文文学
  • 2篇鲁迅研究月刊
  • 2篇学术评论
  • 1篇解放军艺术学...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文史哲
  • 1篇华夏文化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废名的乡土文学观
2008年
废名的乡土文学观受到周作人的影响,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周作人。"趣味"是废名乡土文学观的核心,对废名的创作思想及其乡土文学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周作人到废名,"趣味"的内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余荣虎
关键词:废名趣味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乡土叙事与乡村想象
2015年
在1949年至2000年的中国当代电影中,乡土叙事与乡村想象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不同时段的乡土叙事和乡村想象是不同的,"十七年"电影以中国乡村的阶级斗争和生产建设为主;1980年代电影主要叙述政策、习俗、习惯制约下的乡村婚姻、创业与离乡;1990年代电影则集中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为民做主、女性解放与价值反思。从乡土叙事与乡村想象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乡土社会自身的变化,也可以窥见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的变化。
余荣虎
关键词:中国当代电影乡土叙事乡村想象
网络新技术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被引量:3
2018年
网络新技术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挑战,主要有三:一、价值迷失对本课程基本价值的挑战;二、个性发展对课堂教学的挑战;三、慕课、微课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教师不应该逃避网络新技术的挑战,而应适应新时代,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注重课堂的差异性与针对性,加强学术研究,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学生交流及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推进本课程的教学。
余荣虎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教学研究
叶圣陶教育探索对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6年
叶圣陶对中小学教育的探索是以"五四"理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个性主义和科学思想是其灵魂,因之形成了叶圣陶对中小学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及成绩评定的独特认识,这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余荣虎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研究
英美派影响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在英美派背景下解读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被引量:2
2007年
要理解沈从文在“湘西世界”里寄托的情感和思想,就必须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语境。沈从文是在英美派的持久扶持与帮助下构筑起他的“湘西世界”的。在英美派背景下解读“湘西世界”,可以看出它是作者应对现实中各种思想倾向与艺术主张时的一种立场选择,其中隐晦地表明了作者对争论激烈的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基本观点。
余荣虎
关键词:湘西世界
权力风浪中的自救与自沉——解读毕飞宇《玉米》
2005年
《玉米》把一个女人的命运放置在特定的生存空间里来叙述,然而对于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而言,这一生存背景却具有广泛的指涉意义。本文拟考察在小说所设定的环境中,女人与政治如何依照其自身的逻辑演绎一个善良少女的命运悲剧,从中探讨几千年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于民族心理积淀的深层影响及其与女性命运悲剧的内在联系。
余荣虎
关键词:《玉米》文学评论
洛夫与解构主义
2019年
洛夫的诗歌中充满了悖谬和矛盾,《石室之死亡》被公认为晦涩难解,透露出某种虚无感,就其表达的内容而言,解构主义的痕迹比比皆是。洛夫早期诗歌的虚无与后期诗歌的空灵皆与解构主义密切关联。通过对生命的解构实现对存在问题的形而上沉思,洛夫对自我的解构中透露出自嘲与诙谐,对已有文本的解构则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审视,这一切构建起洛夫丰富、独特的诗歌世界和极具个性的创作主体形象。这种解构受西方影响而又不同于西方后现代思潮的解构,其背后的意义是严肃的而非游戏的,洛夫最终将解构主义东方化,形成了现代性的东方诗美。从解构主义出发解读洛夫诗歌,或可以把握其诗歌晦涩部分的内在逻辑。
吕静瑶余荣虎
关键词:诗歌解构主义后现代
早期乡土文学与域外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受到域外文学理论、思潮的影响: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地方色彩"是美国乡土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local colour"的本土化,但其中融入了早期理论建设者们各自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倾向;域外文学思潮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是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在写作目的上,早期乡土文学理论"为人生"的文学观,则与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美国乡土文学的影响有关。
余荣虎
现代人与现代性——论通识教育中现代文学经典教学的两个关键词被引量:1
2013年
现代文学经典作为通识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应集中在两个关键词上———"现代人"和"现代性",因为现代中国区别于旧中国,是"人"的觉醒和社会的现代性追求,这两者是现代中国最本质的特征和追求,是晚晴以降历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余荣虎
关键词:通识教育现代文学经典现代人
论阎连科《炸裂志》对“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洞见与偏见被引量:1
2017年
《炸裂志》应当是阎连科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它凝聚了作者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迷失与救赎的深层思考,其中有洞见,也有偏见,但偏见不足以遮蔽洞见之光。《炸裂志》在整体上带有寓言性质,是一个关于个人迷失在贪欲、金钱与自我膨胀中的寓言故事。小说中流露出作者的悲观情绪,但这种情绪是真诚和真实的,对于雄心勃勃的理想主义者,《炸裂志》缺少乐观和欢笑,但它如一声棒喝,虽然刺耳,却也多了一份警示。
余荣虎
关键词:迷失救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