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兴阳

作品数:108 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文学
  • 20篇艺术
  • 8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1篇小说
  • 30篇乡土
  • 27篇叙事
  • 24篇乡土小说
  • 16篇文学
  • 12篇电视剧
  • 8篇电视
  • 7篇艺术
  • 6篇西部文学
  • 6篇小说理论
  • 5篇散文
  • 5篇内质
  • 5篇精神内质
  • 4篇电视剧研究
  • 4篇叙事研究
  • 4篇女性
  • 4篇自我
  • 4篇自我形象
  • 4篇综论
  • 4篇晚清

机构

  • 57篇南京大学
  • 44篇湖北师范学院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台州学院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

  • 105篇李兴阳
  • 8篇丁帆
  • 3篇朱华
  • 3篇田文强
  • 2篇丰国欣
  • 2篇曹建国
  • 1篇贺小力
  • 1篇姚悦月
  • 1篇余荣虎
  • 1篇冯道如
  • 1篇程芳芳
  • 1篇王宇阳
  • 1篇窦飞翔

传媒

  • 10篇写作
  • 10篇湖北师范学院...
  • 10篇南大戏剧论丛
  • 4篇福建论坛(人...
  • 4篇高等函授学报...
  • 4篇扬子江(评论...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唐都学刊
  • 2篇江汉论坛
  • 2篇湘潭师范学院...
  • 2篇文学评论
  • 2篇中国电视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理论月刊
  • 2篇天府新论
  • 2篇德州学院学报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艺术百家
  • 2篇文学评论丛刊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1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7篇2001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治理危机与乡村权力批判——新世纪乡土小说与中国农村变革系列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新世纪乡土小说关注现代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的严峻现实,直面乡村治理危机,批判作为危机之源的乡村权力。揭示与批判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不断膨胀的乡村权力崇拜意识;二是家族、资本和黑恶势力影响下的乡村权力建构的非正当性;三是丧失"人民性"的乡村权力给乡村造成的破坏与伤害;四是肯定农民们作为弱者所采取的多种反抗形式的正当性。新世纪乡土小说由此表露出对乡村权力建构非正当性的深切忧虑。
李兴阳
关键词:乡村权力
人道主义与中国近30年小说思潮研究之一
2006年
人道主义是中国近30年小说叙事的重要思想维度之一。在“新时期”,“十年浩劫”的惨痛历史记忆使人们普遍关注人道主义这一社会文化议题;而在试图重建人道主义的伦理与政治的时候,中国社会的急遽转型引出了局面更加严峻的人道状况。尽管来自不同领域的话语霸权都将人道主义视为否定性话语,限制其话语空间,但是,人道主义文学理想却在对各种限禁的不断冲撞与突围中,形成蓬勃的思潮,而后渐至为流淌不息的潜流,终于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成为一个毋须争论的跨世纪思想命题。
李兴阳
关键词:人道主义话语空间当代小说思潮潜流
漂泊在“之间”的歌者——《关于一种深秋的纪念》评析
2004年
李诗德是一位年青的老诗人,自八十年代初迷恋诗歌创作,至今已二十余年。即使是在诗歌命运低迷的日子,诗德也没有放弃诗歌创作,一写就是二十多个春秋,于是就有了《关于一种深秋的纪念》这样优秀的诗作,就有了负载优秀诗作的《漏网之鱼》
李兴阳田文强
关键词:诗歌意象
从文化想象到重新发现——近年西部小说作家群及其创作综论被引量:9
2006年
中国西部文学,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新小说作家群的涌现,再度呈现出蓬勃生长的态势。新近的西部小说作家活跃在多个小说领域中,创作出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他们对西部的书写,由对西部的某种文化想象转向对西部的重新发现,由对西部的某种一厢情愿的文化构想,转向对西部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被文化想象异质化了的西部回到“西部本身”。这一过程虽然还在进行之中,但他们试图重构“真正的西部”话语方式的努力,已影响到当下文学的基本格局。
李兴阳
关键词:西部小说文化想象作家群小说作家
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
2014年
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文革”历史叙述,是新世纪乡土历史叙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不仅作品数量相对较多,而且一些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新世纪乡土历史小说也全部或局部地以“文革”为叙述对象,如《坚硬如水》(阎连科)、《受活》(阎连科)、《无风之树》(李锐)、《万里无云》(李锐)、《弥天》(刘醒龙)、《扎根》(韩东)、《玉米》(毕飞宇)、《马桥词典》(韩少功)、《轻柔之手》(张存学),等等。
李兴阳
关键词:乡土小说《坚硬如水》《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马桥词典》
梁启超小说理论批评的现代性阐释被引量:1
2008年
梁启超的"新小说"观念,作为现代中国小说理论批评"逻辑起点"的重要构成内容,鲜明地体现着偏重小说社会功利性的现代理论诉求。其以"小说界革命"、"小说为国民之魂"、"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等为鲜明思想标志的"新小说"理论批评,使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在小说的价值观念、本体观念、类型观念、叙事观念乃至小说文论话语方式等方面发生从古典向现代的急遽转换,呈现出勿庸置疑的现代性特征。
李兴阳
关键词:现代性特征
历史的心灵镜像——郭沫若历史小说论被引量:3
2004年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可分为前后两期 ,其前后期历史小说的思想脉络与郭沫若的思想脉络一致。不仅叙述者与郭沫若自我的思想历程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而且被叙述的主要历史人物也常常与郭沫若的自我构成互文关系 ,郭沫若的自我形象常常隐藏在叙述者与部分历史人物的身影里 ,他们互为投射自我的心灵镜像。之所以如此 ,与郭沫若不“博考文献” ,更不求“言必有据” ,而是“借着古人的皮毛来说自己的话”
李兴阳
关键词:郭沫若历史小说
晚清小说理论的小说本体观念
2007年
晚清小说理论在界别小说与历史小说与其它文学门类的同时,对小说的本体特征作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揭示,而以“美的制作”、“虚构性”、“繁言如画”和“近世性”等提法最有理论代表性。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对小说本体的认识,已从传统中突围出来,在对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的融会中,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境界。
李兴阳
关键词:晚清小说理论
逃离与狂欢——“网上的日子”评析
2002年
《网上的日子》是一位“网络新生代”的生活手记。它不是时下喧嚣不已的“网络文学”,却是与网络有关的文学,初读的感觉颇为新奇怪异。“网络”、“网络生活”、“网络新生代”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中学生的作文与年轻写手的习作中,这似乎不只是一种写作题材的新拓展,却更像在给人们昭示“e时代”网络文化对传统纸介质写作的渗透与颠覆。设若以这样的眼光解读《网上的日子》,“逃离”与“狂欢”作为“网络新生代”的一种精神状态与话语方式,就可意味深长地突显出来。
李兴阳
关键词:写作题材散文
现代性焦虑中的守望与逃离——西部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2 0世纪 80年代西部乡土小说的主题话语是西部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化 ,面对这一世纪难题 ,西部乡土作家陷入难以解答的现代性焦虑中。他们或批判传统乡土文化之恶 ,或弘扬传统文化之善 ,藉以寻求精神资源。对历史属性不明的当下现实 ,他们以城市文明为现代性坐标 ,又对其表示怀疑 ;他们书写乡土的落后贫困 ,却又赏赞乡土自足人生 ,对传统的乡土现代性设计表示怀疑和反思。他们试图给出当下历史情景中的另一种乡土现代性的构想 ,但由于价值选择的不同 ,而迷茫地走向分化。这使西部
李兴阳
关键词:乡土小说西部文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