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翠平

作品数:38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血吸虫
  • 22篇吸虫
  • 20篇日本血吸虫
  • 11篇蛋白
  • 8篇免疫
  • 6篇细胞
  • 5篇小鼠
  • 4篇肉芽肿
  • 4篇抗原
  • 4篇基因
  • 3篇原核表达
  • 3篇日本血吸虫成...
  • 3篇生殖
  • 3篇纤维化
  • 3篇酶标仪
  • 3篇免疫学
  • 3篇抗体
  • 3篇抗原性
  • 3篇间接ELIS...
  • 3篇间接ELIS...

机构

  • 3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省血吸虫...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 1篇安庆医药高等...

作者

  • 38篇任翠平
  • 28篇沈际佳
  • 19篇刘淼
  • 5篇柳燕
  • 5篇黄大可
  • 4篇张薇娜
  • 4篇朱绍春
  • 4篇张鹏
  • 4篇王晓楠
  • 3篇雷黎
  • 3篇赵志荣
  • 3篇程海燕
  • 3篇周畅
  • 2篇左春林
  • 2篇张玉侠
  • 2篇刘伯玉
  • 2篇陈柳茜
  • 2篇陈红霞
  • 2篇赵前峰
  • 2篇汪学龙

传媒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蛋白编码基因功能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蛋白编码基因在虫体生殖器官发育方面的功能。方法体外PCR法合成Mago nashi双链RNA(dsRNA),将SjMago nashi基因dsRNA产物和阴性对照lacZ基因dsRNA产物分别电击转染至机械脱尾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将部分电击转染的童虫作体外培养,在培养后第1、3和5天以TRIzol法同时提取其总RNA和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ago nashi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物。电击转染的童虫注射入6只BALB/c小鼠体内,每鼠约1 000条,6周后取出虫体,盐酸卡红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内部各器官形态特征,测量虫体相关指标。结果在电击转染后的第1、3和5天,SjMago nashi dsRNA组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2%、69%和80%,蛋白质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2%、39%和5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SjMago nashi dsRNA组中的雄虫睾丸内有较多精子,呈泛雄性化表现,而雌虫的卵巢和卵黄腺无明显特征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jMago nashi dsRNA组的雄虫的体宽、睾丸长和睾丸宽,雌虫的体宽、卵巢长和卵巢宽均明显缩小(P<0.05)。结论 SjMago nashi dsRNA可特异性抑制日本血吸虫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SjMago nashi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生殖相关基因,在生殖系统器官的正常发育中起一定作用。
张薇娜张鹏刘淼任翠平黄大可沈际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生殖双链RNARNA干扰
一种SARS-CoV-2N蛋白IgA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一种SARS‑CoV‑2 N蛋白IgA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包括(1)包板、(2)封闭、(3)一抗孵育、(4)二抗孵育、(5)弃去酶标二抗,TMB单组分显色液100μl/孔,37℃避光显色5 min,每孔加入ELIS...
柳燕任翠平周畅瞿明胜
文献传递
“钉钉”课堂在来华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2022年
“钉钉”线上教学是基于教育部门引领下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具有其他线上教学方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安徽医科大学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了“钉钉”课堂线上教学实践。本文从“钉钉”课堂在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着手,总结“钉钉”课堂的优势及问题,提出线上教学建议,以期为来华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邓胜群吴心瑜杜忆南任翠平张超刘淼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线上教学留学生
Th17细胞因子及炎症趋化因子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肝脏Th17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炎症趋化因子动态变化和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模型,感染后2、4、6、8、10和12周剖杀小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白介素17(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3、炎症趋化因子(CX-CL1、CXCL2和CCL11)mRNA水平;ELISA法检测肝脏IL-17、CXCL1、CXCL2和CCL11蛋白水平;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后动态观察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结果 IL-17、IL-6、TNF-α、IL-23、CXCL1、CXCL2、CCL11 mRNA水平于感染后6、8周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细胞因子IL-17及趋化因子CXCL1、CXCL2和CCL11蛋白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5);HE染色显示感染第4周小鼠肝脏出现虫卵肉芽肿,第6周肉芽肿反应达高峰,第8、10周虫卵肉芽肿缩小,周围出现成纤维细胞,第12周时肉芽肿明显缩小,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有炎症细胞浸润,虫卵周围可见到少量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及类上皮细胞。结论 IL-17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肉芽肿病变过程中可能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参与肝脏肉芽肿形成。
谷玉清张玉侠黄大可侯昕刘淼任翠平沈际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细胞因子炎症趋化因子肉芽肿
一种SARS-CoV-2S蛋白IgM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一种SARS‑CoV‑2S蛋白IgM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采用ELISA包被液稀释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加入酶标板,每孔100μL,4℃过夜,PBST缓冲液清洗;加250μL 5%的脱脂奶粉溶液进行封闭,...
柳燕任翠平周畅瞿明胜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29000膜外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及功能初步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及血防形势的改变,血吸虫病流行的特点对本病的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表膜蛋白更易接触机体的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大多研究都支持虫体的表膜蛋白较其他蛋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本课题组将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uicam,sj)中国大陆株29000表膜蛋白的膜外区基因体外重组并表达,纯化后初步鉴定其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任翠平刘淼赵志荣雷黎朱绍春王晓楠沈际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膜外区纯化血吸虫病中国大陆株
IL-1β诱导甲状腺细胞UGRP1表达及其与Fas/FasL介导凋亡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甲状腺细胞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的表达及其与Fas/FasL介导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设立对照组、IL-1β组、IL-1β+抗FasL抗体组,体外培养大鼠甲状腺细胞(FRTL-5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UGRP1及Fas 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1β组、IL-1β+抗FasL抗体组UGRP1及Fas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L-1β组甲状腺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7.49%±1.91%vs 28.46%±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IL-1β组比较,IL-1β+抗FasL抗体组甲状腺细胞早期凋亡率降低(28.46%±3.17%vs 19.20%±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1β组比较,IL-1β+抗FasL抗体组UGRP1 mRNA(2.22±0.31 vs 2.66±0.28)及Fas mRNA(2.75±0.18 vs 3.03±0.16)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诱导甲状腺细胞UGRP1与Fas高表达以及细胞凋亡,UGRP1高表达与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不相关。
陈翠萍李阿楠任翠平沈际佳左春林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Fab噬菌体抗体体外杀童虫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Fab噬菌体抗体体外杀伤血吸虫童虫作用。方法利用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Sj myosin)对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Fab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获得抗Sjmyosin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将该抗体和巨噬细胞或补体与日本血吸虫童虫共培养,测定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结果将抗Sj myosin噬菌体抗体和巨噬细胞及补体与血吸虫童虫共培养时,在培养后24h即出现杀伤作用(童虫死亡率为4.69%),48h童虫死亡率达84.06%,96h童虫死亡率达89.38%。结论人源性抗Sj myosin Fab噬菌体抗体具有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活性。
任翠平程晓虎童晶晶汪洁成晓廖法学雷黎刘森沈际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体外杀伤作用
IL-6RFP在小鼠血吸虫感染中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鼠白介素6受体融合蛋白(m IL-6RFP)在BALB/c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中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亲和层析方法获得可阻断白介素-6(IL-6)的m IL-6RFP,经人类肝癌细胞(Hep G2)IL-6刺激及阻断实验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G)和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的mRNA表达变化,体外验证重组蛋白m IL-6RFP的生物活性。建立BALB/c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于感染第24天起经尾静脉注射m IL-6RFP,隔天注射每次100μg/只,感染第42天剖杀小鼠。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肝脏肉芽肿面积,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IL-1β、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趋化因子1(CXCL1)的mRNA表达,连续监测法检测小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结果 Hep G2细胞实验显示m IL-6RFP可降低IL-6对该细胞的刺激作用,显著下调FGG和HP的表达(P<0.05)。在小鼠感染模型中阻断IL-6后,肝功能指标ALT和AST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肉芽肿病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BALB/c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中m IL-6RFP可明显改善肝细胞功能,但对肉芽肿形成未见明显作用。
平春光程海燕高闻达计永胜刘淼任翠平邵延靖华梦晴沈际佳
关键词:IL-6日本血吸虫BALB/C小鼠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近缘株重组OmpB蛋白抗原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关于斑点热立克次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而进行的诊断方法学研究。方法构建R.Japonica Anhui 120 strain OmpB原核表达质粒,表达、鉴定并纯化重组蛋白,用其作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120份临床样本中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特异性IgG抗体,并评价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获得了高表达、高纯度的OmpB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体系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可的诊断试剂盒相比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两者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6.7%,符合率为99.2%,Kappa值为0.98。结论 OmpB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反应性,能特异地检出斑点热立克次体IgG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技术储备及流行病调查和科学研究。
宗佳刘伯玉陈振Adams李嘉嘉章孝成刘晓宁任翠平柳燕
关键词:包涵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