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丽红
作品数:
2
被引量:17
H指数:1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爽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陈加俊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李媛冰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金夕雅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赵云华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脑梗
2篇
脑梗死
2篇
梗死
1篇
动脉
1篇
动脉硬化
1篇
血性
1篇
死后
1篇
脑梗死后
1篇
脑梗死后出血
1篇
脑梗死后出血...
1篇
脑梗死患者
1篇
颈动脉
1篇
颈动脉硬化
1篇
急性
1篇
急性脑梗死
1篇
急性脑梗死患...
1篇
后出血
1篇
变化及临床意...
1篇
出血
1篇
出血性
机构
2篇
吉林大学中日...
1篇
长春市第二医...
作者
2篇
赵云华
2篇
金夕雅
2篇
黄丽红
2篇
李媛冰
2篇
陈加俊
2篇
张爽
1篇
杨旭昕
1篇
郑雪冰
传媒
1篇
中华老年医学...
1篇
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2篇
2012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脑梗死后发生HT患者49例,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未发生HT)106例作为对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应用Z、t检验,各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HT组出血后临床症状加重21例(42.9%),其中表现为意识障碍程度加重8例、偏瘫加重7例和出现头痛头晕或加重5例;(2)梗死后15d内发生HT占87.0%;(3)皮层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房颤)、脑栓塞、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均增加脑梗死后HT的风险(P〈0.05),其中以脑栓塞及房颤影响最大;(4)HT各亚型中以脑实质血肿形成2(PH-2)型出现临床症状的概率较高。结论大动脉主干闭塞较易发生HT,且多在脑梗死后15d内发生,其短期预后与分型有关;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房颤、脑栓塞、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HT的危险因素。
陈加俊
张爽
赵云华
金夕雅
李媛冰
黄丽红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病72h以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梗死组,45例)、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但无脑梗死发生的患者(高危组,27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分别记录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病灶体积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梗死组(0.034±0.012)%与高危组(0.047±0.009)%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0.063±0.009)%,且梗死组低于高危组(均P〈0.05);梗死组轻度(0.047±0.009)%、中度(0.036±0.009)%、重度(0.022±0.00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重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均P〈0.05);梗死组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大灶组低于中灶组,中灶组低于小灶组(均P〈0.05);(4)颈动脉内膜增厚组(0.043±0.010)%、颈动脉斑块组(0.036±0.010)%及颈动脉狭窄组(0.023±0.009)%,3组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中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组低于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组低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均P〈0.05)。结论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在脑缺血急性期明显降低,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陈加俊
杨旭昕
郑雪冰
黄丽红
张爽
赵云华
金夕雅
李媛冰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硬化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