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晓华

作品数:58 被引量:85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倾销
  • 15篇反倾销
  • 15篇壁垒
  • 14篇贸易壁垒
  • 14篇技术性贸易
  • 14篇技术性贸易壁...
  • 11篇出口
  • 4篇对华反倾销
  • 4篇实证
  • 4篇企业
  • 4篇外包
  • 4篇反倾销措施
  • 4篇出口贸易
  • 3篇欧盟
  • 3篇欧盟对华反倾...
  • 3篇资本
  • 3篇贸易发展
  • 3篇国际贸易
  • 3篇WTO
  • 3篇产业结构

机构

  • 57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南通工学院
  • 3篇上海对外经贸...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社会科...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中国建设银行
  • 1篇上海市人民政...

作者

  • 58篇鲍晓华
  • 5篇朱钟棣
  • 4篇张莉
  • 3篇鲍志效
  • 3篇陈清萍
  • 2篇朱达明
  • 2篇高磊
  • 2篇金毓
  • 1篇罗胜强
  • 1篇高磊
  • 1篇林僖
  • 1篇谢昭琼
  • 1篇黄伟
  • 1篇王磊
  • 1篇陈伟智

传媒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财贸经济
  • 4篇国际贸易问题
  • 3篇经济研究
  • 3篇财贸研究
  • 3篇财经理论与实...
  • 3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世界经济
  • 2篇财经研究
  • 2篇外国经济与管...
  • 2篇管理世界
  • 2篇国际商务研究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上海综合经济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开放导报
  • 1篇经济纵横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科研管理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2
  • 11篇2001
  • 3篇2000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趋势分析及对策选择被引量:7
2001年
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是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一大趋势,我国入世从长远看为高技术产品出口创造了更为完善的环境,因而,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势不可挡。为此,迫切需要政府制定更为有效的措施,促使我国高技术产品成为角逐世界经济的一支主要力量。
鲍晓华
反倾销应用的新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土耳其为例
2011年
土耳其是国际反倾销的新兴使用者,在1995年-2008年间,反倾销诉讼数量达到百起的十个反倾销大国中,土耳其反倾销诉讼总量排位第九,但是其对华反倾销诉讼强度却居十国之首。文章通过对土耳其反倾销应用的新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土耳其反倾销诉讼同时受到宏观经济因素和报复性动机的影响。
鲍晓华
关键词:反倾销WTO国际贸易
韩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及其启示被引量:23
2001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则成为企业技术进步、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同作为发展中国家,韩国和我国的技术进步都建立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之上,自主开发技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为此,目前两国都在进行科技政策的调整,致力于形成和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韩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有诸多可取之处,其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鲍晓华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
美国对华反倾销动态博弈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方采取的合法措施,而时至今日,它却更多地成为一种推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强有力武器。在我国对美出口产品受到大量的反倾销指控的同时,多数国内被诉企业却不积极应诉,最终多以征收反倾销税结案,从而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试从动态博弈的角度剖析其间的深层原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高磊鲍晓华
关键词:反倾销动态博弈
融资约束、金融发展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的双重视角被引量:14
2014年
将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中国2000-2006年的企业—产品—目的地—年份的四维出口数据,研究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均制约着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地区金融发展能够同时改善两种融资约束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并且金融发展对于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为明显,国有企业其次,外资企业最小。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出口长期锁定于低端产品的现状,而且为相关部门金融改革和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
陈清萍鲍晓华
关键词:银行信贷商业信贷金融发展
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的关联影响——反倾销税价格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被引量:81
2004年
WTO反倾销协议允许成员国在倾销造成国内产业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时采取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在保护国内受损害产业的同时 ,会损害下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本文以化工行业为例 ,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反倾销税价格效应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关联影响。我国对外反倾销涉案产品大多是中间产品 ,因此在反倾销措施执行中应当全面考虑包括下游产业利益在内的公共利益问题。
朱钟棣鲍晓华
关键词:反倾销税价格效应化工产品
对台湾“产业空洞化”的检验——兼与台湾学者谢宽裕商榷被引量:10
2002年
90年代初台湾对大陆投资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台湾学术界产生了所谓产业空洞化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台湾是否面临失去资金、技术,并培养潜在竞争对手的局面;资金、技术和投资重点的转移是否会阻碍台湾本身产业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从而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的危势。本文分析了产业空洞化的内在机理,并用实证的方法对台湾“产业空洞化”问题作了检验,对台湾学者谢宽裕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产业外移不等于产业空洞化,只要有新兴产业投资的增加及时替代传统产业来充分弥补外移资本留下的空洞,只要产业的技术结构在提升,台湾产业外移就不会造成产业空洞化。
鲍晓华
关键词:产业外移产业空洞化产业结构
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被引量:56
2004年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反倾销手段已逐步演化成各国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工具 ,其使用之频、效力之高已远远超过其它限制进口的手段。本文在总结中国反倾销实践特点的基础上 ,揭示了反倾销对国民经济的传递影响机制和广泛的经济效应 ,包括对产业的影响、对贸易的影响、对外资的影响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鲍晓华
关键词:反倾销经济效应
中国制造业外包水平的测度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和贸易数据,以离岸外移指标和垂直专业化指标度量了我国1987-2006年间制造业的整体外包水平,并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就其行业特征和国别特征进行了指标分解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外包水平在过去20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行业部门对我国外包总水平提高的贡献率是有差异的;资本密集型(包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外包水平增长要快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此外,我国对各贸易伙伴国的外包份额也有差异,外包活动更多集中于我国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国。上述研究结论对我国提升外包水平和结构,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具有启示意义。
鲍晓华张莉
关键词:国际外包垂直专业化
对外反倾销是否救济了中国进口竞争性企业?被引量:8
2017年
反倾销是否具有救济国内企业的作用,一直是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领域争论的热点。该文使用1997-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我国反倾销政策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对外反倾销有效地救济了国内进口竞争性企业,但是救济的效果在不同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相对而言,低效率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得更多;国内销售企业的生产率提升幅度更大。但是对我国私营企业的救济效应有限。因此,我国在实施对外反倾销的同时,应建立对于反倾销政策贸易救济效果的常态化评估制度,辅之以配套的产业政策,引导国内进口竞争性企业抓住反倾销措施实施的缓冲期,提高经营绩效水平,并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实现长期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陈清萍鲍晓华
关键词:对外反倾销生产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