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婕

作品数:33 被引量:502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经济增长
  • 9篇经济增长质量
  • 4篇中国经济
  • 4篇失衡
  • 4篇城乡
  • 3篇中国经济增长
  • 2篇增长方式转变
  • 2篇中国城
  • 2篇中国城乡
  • 2篇商贸
  • 2篇实证
  • 2篇所有制
  • 2篇所有制结构
  • 2篇经济失衡
  • 2篇技术创新
  • 2篇公共
  • 2篇公共服务
  • 2篇分工
  • 2篇高级化
  • 2篇报酬

机构

  • 33篇西北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2篇西安财经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作者

  • 33篇魏婕
  • 19篇任保平
  • 5篇李勇
  • 2篇王满仓
  • 1篇何爱平
  • 1篇安同良
  • 1篇杨超
  • 1篇王竹君
  • 1篇李梦
  • 1篇许璐
  • 1篇李勇

传媒

  • 3篇财贸研究
  • 3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商业经济与管...
  • 2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经济纵横
  • 1篇经济问题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经济科学
  • 1篇经济评论
  • 1篇当代财经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财经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改革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经济学动态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经济增长中数量和质量的不一致性及其理论解释被引量:20
2012年
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不一致,表现出严重的高速度、低质量特征。这种不一致除了表现为总量视角上的不一致,还同时表现为省区视角上的不一致。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质量差异大、资源环境代价大,以及增长的稳定性不足和收入分配与福利状况不甚理想等问题直接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数量背离。实现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统一的条件在于如何使经济剩余能够增长社会的总福利,路径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强资源资产化管理,推动制度创新。
任保平魏婕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一致性
经济增长质量:一种全新增长命题的理论阐释被引量:6
2012年
经济增长质量是在对传统增长理论进行批评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意味着由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转向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从经济增长的条件、经济增长的过程以及经济增长的后果几个方面实现有效增长的一种增长模式。从特征上来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倡导公正和公平,倡导了一种价值导向,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化,更加强调人本主义的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种全新的增长理念和增长模式,必须要实现路径转型:通过发展战略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的战略导向,通过新的改革共识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思想导向,通过经济增长伦理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价值判断,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社会环境,通过经济增长制度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的激励,通过人的转型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的主体。
任保平魏婕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西部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被引量:10
2011年
近年来学界对于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诸多模式,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比较大,不可能建立统一的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模式。从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出发,探讨适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且功能分类的城乡双向流通的模式,以此实现城市和农村商贸的有机结合。要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健全服务体系,培育流通主体,探索流通新方式,落实相关政策等。
魏婕任保平
关键词:城乡双向流通
改革开放30年人的发展:评价与反思被引量:5
2011年
传统的"唯GDP"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桎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倡导共享式、包容性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主题,而这种发展模式的基本导向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基于这样一个视角,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要求,从人的素质、人的福利、人的保障、人的迁移4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改革开放30年人的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与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30年间中国人的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人的发展指数以及人的素质指数、人的福利指数、人的保障指数、人的迁移指数、经济状况指数、资源环境指数仍需不断改善。未来中国在提高增长质量的过程中要促进人的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协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眼于人性,重视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建立促进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机制和体制,确定以"富民"为目标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
魏婕任保平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双重结构扭曲下的经济失衡:理论与经验证据被引量:4
2016年
以高投资和低消费为特征的结构失衡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一大顽疾,其造成的资源错配和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被广泛诟病。通过横、纵向数据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均不在两者的合意区间,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状况明显。基于双重的结构视角,我们采用中国199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失衡原因进行计量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基本逻辑在于需求与供给层面双重经济结构扭曲:需求层面收入分配结构扭曲(收入分配畸形所产生的总量效应)和供给层面技术结构扭曲(低水平技术供给所产生的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是导致失衡的重要原因。未来对于中国经济失衡的纠偏,其关键是在保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特别是对双重结构扭曲的治理和矫正。
魏婕任保平李勇
关键词:经济失衡
中国经济规模报酬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持续增长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增加型转向效率提高型的经济学内涵在于报酬递增机制的形成。从这样一个视角出发,运用了35个工业行业2000-2008年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规模报酬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对中国报酬递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分工与技术创新仍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向报酬递增驱动的机制,最为根本的在于分工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
魏婕任保平
关键词:报酬递增技术创新分工增长方式转变
红利消退、阶段拐点和中国增长方式转变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以对曾经引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和外资外贸红利为主要分析对象,论证了诸多红利消退现象正在发生,并从逻辑上证明了传统增长模式下的高速增长在今后难以为继,从而迎来了阶段性的拐点。运用面板门限估计的方法对中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了红利消退以及新阶段到来这一基本结论。未来以寻求新的红利空间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是必由之路。
魏婕任保平李勇
关键词: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的测度:1978—2009被引量:67
2011年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社会经济分化日益严重,冲突凸显,如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成为当下中国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包容性增长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现状如何,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成为我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包容性增长相关概念的界定,选择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1978—2009年经济增长的包容性进行考察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不容乐观,仅是"基本包容",要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任重而道远。
魏婕任保平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模糊综合评价法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被引量:4
2022年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基于SBM-DEA方法对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进行时空分析,结果发现:2007—2019年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虽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在空间方面,甘肃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宁夏和陕西次之,青海最低。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驱动因素,该区域用水方式的粗放特征依然明显且一些区域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均会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正向的作用,但这两大因素存在“以邻为壑”的空间负向溢出效应。据此,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未来应该构建深度节水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政策保证体系、探索水权制度和流转制度建设,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和可持续的利用。
魏婕杨超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乡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被引量:20
2011年
长期以来,由于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中国长期处于城乡市场分割、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严重阻碍了农民增收和消费,延缓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促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文章通过城乡分工和交易效率的视角来探讨我国商贸流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农产品市场和工业制成品市场交易效率的巨大差异带来城乡商贸流通的不畅、交换关系的紊乱和"双重滞销"的产生。因此应根据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在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过程中要扩大农产品交易规模,加强农村流通网络的建立,构建高效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加强市场制度的建设,降低市场的风险。
魏婕何爱平
关键词:交易效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