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合并上、下射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 高杨赵堪兴郝瑞宁玉贤
- 视觉发育早期大鼠视皮层Ⅳ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对突触修饰的影响
- 李瑶史学锋高杨赵堪兴
- 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产生上射和下射现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患者产生上、下射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97眼)DRS患者分别按年龄(<16岁与≥16岁)、分型(Ⅰ型、Ⅱ型、Ⅲ型)以及是否合并水平偏斜(内斜、外斜)和垂直偏斜进行分组,研究各因素与上、下射现象产生的关系。结果 57.73%(56/97)的DRS患者出现上、下射现象,其中<16岁与≥16岁两组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水平斜视的DRS患者中内斜视组与外斜视组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在位有垂直偏斜组与无垂直偏斜组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射现象常见于DRSⅢ型、外斜且原在位有垂直斜视的患者。
- 高杨宁玉贤郝瑞赵堪兴
- 关键词: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内斜视眼球运动障碍
- 单眼外退-内截手术矫正间歇性外斜视效果分析
- 2010年
- 目的对比分析间歇性外斜视单眼外退-内截手术效果、外退-内截各1mm平均矫正量、视远视近矫正效果的差异。方法对9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单眼外退-内截手术,对术后远期眼位、平均矫正量和视近视远手术效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治愈58例(60.42%),临床治愈89例(92.71%);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及外展过强型外斜视患者手术后视远视近斜视角差异较手术前视远视近斜视角差异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矫正效果与术前斜视度呈负相关(P<0.05);平均矫正效果与手术量呈正相关(P<0.05);与手术年龄、发病年龄无相关性。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单眼外退-内截手术设计应考虑术前斜视度对平均矫正量的影响,外退-内截手术可以较好的矫正远近斜视度的差异。
- 宁玉贤赵堪兴钱学翰任艳红郝瑞高杨
- 关键词:外斜视手术
- 刺激输入时序对不同年龄大鼠视皮层影响的初步研究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大鼠视觉发育不同时期内刺激输入时序的变化对大鼠视皮层细胞反应变化及视皮层突触效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出生后14 d龄(P14)及20 d龄(P20)健康Wistar大鼠各10只,采用单纯刺激与联合刺激两种刺激模式,利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活动的变化;改变刺激时序,观察大鼠视皮层突触效能的变化。对刺激训练前后视皮层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C)幅值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P14大鼠EPSC幅值下降的幅度分别为单纯S2刺激:(14.3±7.4)%(n=15);联合刺激S1+S2:(53.4±17.5)%(n=20),而在P20大鼠,训练刺激模式诱导产生的长时程增强,其EPSC幅值升高的幅度分别为单纯S2刺激:(27.5±11.4)%(n=16),联合刺激S1+S2:(34.6±10.3)%(n=10)。P14大鼠诱导的长时程抑制(ts2=3.9,ts1+s2=2.2;P〈0.05),P20大鼠诱导的长时程增强(ts2=2.3,ts1+s2=3.5;P〈0.05)的EPSC幅值均有变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刺激的时序的改变导致在某一特定时间窗内,联合刺激的模式所产生的神经元细胞反应大小不仅仅是每个刺激单纯刺激时引起的反应的加和。对于P14大鼠,其时间窗约为±0.5 ms,而对于P20大鼠,时间窗范围则缩短为±0.1 ms。结论不同发育时期大鼠,改变刺激模式均能引起其视皮层突触反应的变化,而刺激时序的改变可导致在特定的时间窗内产生非线性加和结果。
- 郝瑞史学锋高杨牟海燕赵堪兴
- 关键词:视皮质神经元可塑性突触膜片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