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学锋

作品数:62 被引量:202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皮层
  • 25篇视皮层
  • 16篇神经元
  • 15篇弱视
  • 12篇突触
  • 8篇诱发电位
  • 7篇眼球运动
  • 7篇视觉发育
  • 7篇视觉诱发
  • 7篇视觉诱发电位
  • 7篇图形视觉诱发...
  • 7篇斜视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4篇兴奋性
  • 4篇眼球震颤
  • 4篇震颤
  • 4篇先天性眼球震...
  • 4篇小鼠
  • 4篇斜视性

机构

  • 50篇天津市眼科医...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眼科研...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62篇史学锋
  • 43篇赵堪兴
  • 11篇许丽敏
  • 8篇谢芳
  • 7篇张腾月
  • 7篇张伟
  • 4篇左绪宏
  • 4篇王婷
  • 4篇钱学翰
  • 3篇孙丰源
  • 3篇汤欣
  • 3篇王蕊
  • 3篇程文博
  • 3篇王嘉星
  • 3篇宁玉贤
  • 3篇唐东润
  • 3篇张卫鹏
  • 3篇邢咏新
  • 3篇刘虎
  • 2篇陈霞

传媒

  • 12篇中华眼科杂志
  • 8篇眼科新进展
  • 6篇中华实验眼科...
  • 3篇天津医药
  • 3篇2012年斜...
  • 3篇第三届中国眼...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2014年斜...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七届亚非...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视觉训练相关的方位调制特性可塑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方位调制特性是V1区神经元最显著的特性之一,方位调制特性的发育具有视觉经验依赖的可塑性,本研究旨在定量测定和分析关键期后期幼猫V1区神经元由配对光栅视觉训练诱发的方位调制特性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轻微麻醉和完全麻痹状态下3只幼猫初级视皮层V1区28个神经元的最优方位和方位选择指数(orientation selection index,OSI),采用非最优方位的高频配对光栅视觉训练13m in,观察训练后神经元最优方位偏移方向和偏移度大小,比较训练前后OSI的大小。结果 视觉训练后,最优方位在86%(24/28)的神经元中偏向训练刺激的方向(正偏离),在14%(4/28)的神经元中偏离训练刺激的方向(负偏离),平均偏移度为7.978°(SD=7.463°)。训练后OSI(0.199±0.096)较训练前OSI(0.159±0.07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P<0.05)。结论 在发育关键期后期幼猫的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具有明显的方位调制特性,感受野内非最优方位参数的光栅训练,通过高频配对刺激诱发的短时程突触传递效能可塑性变化的方式介导了神经元的方位调制特性的修饰变化。
谢芳史学锋许丽敏张腾月王嘉星宁玉贤赵堪兴
关键词:初级视皮层
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时空频率调谐特性发育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外侧膝状体(LGN)是视觉通路中重要的视觉信息处理器官,近年来发现LGN参与运动视觉信息处理,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表明在LGN水平存在着双眼竞争,可能与弱视的发生有关。然而,LGN神经元时空频率特性的研究多限于猴或者猫,大鼠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频率调谐特性。方法取睁眼后14—16d组、20~22d组、27~30d组及睁眼后60d组Wistar大鼠各5只,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通过正弦光栅视觉刺激分别对各组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调谐特性进行检测,观察大鼠LGN神经元时空频率调谐特性随着发育发生的动态变化。结果睁眼后14—16d组、20~22d组、27~30d组及睁眼后60d组大鼠LGN神经元时间和空间频率调谐低通调制和带通调制间神经元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68、0.47,P〉0.05),4个组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最优时间频率调谐特性成年后达最高值,大鼠LGN神经元的最优时间频率均值分别为(2.5±1.3)、(2.6±1.2)、(2.6±1.1)、(3.6+1.1)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3,P〈0.05),睁眼后60d组的最优时间频率明显高于睁眼后14—16d组、20~22d组、27~30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43、4.10、4.03,P〈0.05),睁眼后14~16d组、20~22d组、27~30d组间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大鼠LGN神经元的最优空间频率均值分别为(0.04±0.04)、(0.04±0.03)、(0.05±0.03)、(0.05±0.04)c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8,P〉0.05),而时间频率瞬时带宽及空间频率带宽各年龄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7、1.22,P〉0.05)。结论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频率调谐发育特性的不同可能与其在视觉通路中的功能有关。
左绪宏史学锋谢芳许丽敏赵堪兴
关键词:外侧膝状体空间频率感受野
脉冲时间依赖性突触可塑性(Spike-timing Dependent Plasticity)在不同年龄大鼠视皮层中的层间差异
张腾月史学锋赵堪兴
小鼠视觉发育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反应特性与突触可塑性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人类及哺乳动物的视觉发育主要是在生后关键期内完成的,但此期并非是哺乳动物接受视觉经验刺激的最早期。小鼠等哺乳动物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前还存在前关键期。目前,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的探讨小鼠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特点。方法选择生后13~17d的C57BL/6J小鼠48只,分别采用在体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及离体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小鼠视皮层第Ⅳ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反应。在体记录在小鼠麻醉下进行,在电流钳模式下给予步阶电流刺激,测量其在体膜反应特性。给予最优刺激参数的移动光棒刺激,测量其视觉诱发反应特性。完成在体实验后行离体实验,分别测量神经元离体膜反应特性及白质-第Ⅳ层通路刺激条件下的诱发反应特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个组,各组雌雄比例分配均匀。每组测定12个细胞,按照刺激频率的不同分别行低频刺激(LFS)和高频刺激[0波脉冲刺激(TBS)]模式训练,按照刺激时序的不同进行突触前一后(pre-post)模式和突触后-前(post—pre)模式训练,在-70mV电压钳制下分别记录训练前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采用pClmap1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Matlab2008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体成功记录的细胞数为39个,离体记录48个。在体和离体条件下视皮层第Ⅳ层神经元稳态平均发放动作电位(AP)个数分别为1.01±0.03和1.01±0.05,AP阈值分别为(-40.2±3.2)mV和(-39.6+2.0)mV,阈电流水平分别为(126.7±17.4)pA和(129.6±17.5)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数:t=0.512,P=0.610;AP阈值:t=-1.074,P=0.286;阈电流:t=-0.776,P=0.440)。在体最优视觉刺激条件下平均膜电位峰值幅度为(7
史学锋赵堪兴
关键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大鼠视皮层脉冲时间依赖的突触修饰
张卫鹏史学锋赵堪兴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微扫视眼球运动特征的初步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量化评估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特征,探讨高速眼球运动记录在弱视诊断及客观、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9例(弱视眼19只眼为AM组,对侧眼19只眼为AS组),同期屈光矫正视力正常的同年龄段受试者19例(主导眼19只眼为ND组,非主导眼19只眼为NN组)。采用高速眼球运动记录系统对受试者的双眼分别进行注视性眼球运动记录,采用Matlab程序对微扫视性眼球运动成分进行识别、提取和分析。Origin 8.0统计软件及Matlab 2008统计学工具包对各组微扫视幅度、峰值速度、发生频率、微扫视间隔时间、累积概率分布等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rkey检验。结果AM组0.76°±0.07°微扫视幅度显著高于AS组、ND组和NN组(F=49.95,P=0.000),AM组(79.72±5.64)°/s峰值速度也较AS组、ND组和NN组显著增加(F=4.93,P=0.004),AM组(1.52±0.08)Hz微扫视发生频率较AS组、ND组和NN组明显降低(F=120.39,P=0.000),AM组(537.40±65.47)ms微扫视间隔时间较AS组、ND组和NN组明显延长(F=4.41,P=0.007),AM组幅度依赖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较其余各组右移,AM组0.67°±0.06°累积概率半高幅度较其余各组明显增加(F=203.05,P=0.000)。结论微扫视幅度、峰值速度、发生频率、间隔时间、累计概率分布等可作为客观评价弱视眼眼球运动功能的指标。高速眼球运动记录对客观评估弱视眼球运动系统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史学锋赵堪兴许丽敏陈霞王婷
关键词:弱视屈光参差眼球运动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微扫视眼球运动特征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微扫视眼球运动的特点,初步探讨高速眼球运动系统对黄斑疾病视功能评估和量化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1~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单眼发病的干性AMD患者20例(20只眼)为A1组,对侧眼20只为A2组和视力正常的老年受试者20名主导眼20只眼为N1组,非主导眼20只眼为N2组.采用高速眼球运动记录系统分别对受试者双眼注视性眼球运动进行记录,运用Matlab程序对每组微扫视眼球运动成分进行识别和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微扫视幅度与峰值速度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组内微扫视幅度与峰值速度、LogMAR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A1组(0.93±0.26)°/微扫视幅度显著高于A2组、N1组和N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51,P<0.01),A1组(95.00±19.57)°/s峰值速度也较A2组、N1组和N2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68,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1组微扫视幅度与峰值速度、LogMAR视力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85、0.579,P<0.01).结论 微扫视幅度、峰值速度等可作为干性AMD患者眼球运动功能客观评价的指标。
李泽东史学锋陈松王昀段红涛宋健孔佳慧王月欣董蒙
关键词:黄斑变性眼球运动
弱视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弱视是由于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各种异常的视觉经验导致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而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弱视的发病机理主要源于视皮层。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一种先进的活体成像技术,促进了对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大量研究,同时也被应用到弱视的研究领域。陆续有不同的研究人员利用OCT发现弱视患者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等眼部结构存在改变。笔者将对弱视眼底OCT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徐治成史学锋
关键词:弱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脉络膜发病机制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21a区神经元眼优势改变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 从细胞功能水平检测斜视性弱视猫纹外视皮层 2 1a区神经元眼优势的变化 ,探讨斜视性弱视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市购幼猫 9只 ,随机分成 2组 :斜视性弱视组 5只、对照组 4只。斜视组于 4周龄时行右眼外直肌断腱术 ,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确定形成弱视后行细胞电生理检测。给予正弦光栅刺激 ,微电极记录 2 1a区神经元的放电水平 ,比较 2组动物视皮层神经元的双眼性和眼优势。结果 斜视性弱视组 2 1a区双眼细胞比例较正常组下降 (P <0 .0 0 1) ,神经元眼优势分布向非偏斜眼转移 (P <0 .0 0 1) ,非偏斜眼驱动的单眼细胞比例达到 70 % ,而斜视眼驱动的单眼细胞比在 5 %左右。结论 斜视性弱视的病理缺陷在纹外视皮层表现更为严重 ,2 1a区较初级视皮层发生了神经元眼优势分布的转移。这为斜视性弱视神经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史学锋赵堪兴刘虎钱学翰
关键词:视觉发育弱视斜视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21a区神经元眼优势及突触超微结构研究
目的: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和突触计量学方法观察视皮层21a区在斜视性弱视时所发生的功能和形态学改变,探讨斜视性弱视可能的神经机制。研究方法:市购幼猫9只,随机分成两组:斜视性弱视组5只、对照组4只。斜视组于四周龄时行...
史学锋
关键词:弱视斜视突触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