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家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入路
  • 4篇纳米晶胶原基...
  • 4篇基骨
  • 4篇胶原
  • 3篇蛋白
  • 3篇体外
  • 3篇疗效
  • 3篇内固定
  • 3篇关节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腰椎骨折
  • 2篇腰椎滑脱
  • 2篇腰椎滑脱症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退变

机构

  • 13篇江苏大学附属...
  • 3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陈静家
  • 7篇狄东华
  • 5篇赵国阳
  • 3篇张志坚
  • 3篇刘小平
  • 3篇徐晓峰
  • 2篇程千
  • 2篇刘大东
  • 2篇王波
  • 2篇李阳
  • 2篇孙炳伟
  • 2篇庄明峰
  • 2篇刘进炼
  • 2篇谢江宁
  • 2篇王明伟
  • 1篇徐又佳
  • 1篇钱栋
  • 1篇张景丽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二十四届中...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晶胶原基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支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粘附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研制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缓释支架,了解VEGF体外缓释效果及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成骨诱导后粘附、增殖的影响,为骨组织工程寻求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利用生物学方法将VEGF负载于nHAC,制备具有VEGF缓释效果的复合支架;hMSCs经体外培养、扩增、成骨诱导后种植于VEGF缓释支架上行体外增殖。分为四组:实验组A:nHAC、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肝素(heparin,HP)和VEGF(nHAC-FN-HP-VEGF);对照组B:nHAC、FN和VEGF(nHAC-FN-VEGF);对照组C,nHAC、HP和VEGF(nHAC-HP-VEGF);对照组D:nHAC和VEGF(nHAC-VEGF)。通过检测支架材料上VEGF的释放量和持续时间,及种植细胞后细胞的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 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复合支架材料对细胞粘附、增殖的影响。人第三代MSCs经诱导培养14 d后,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实验组A的VEGF缓释量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4 d),细胞黏附率最高,为61.8%;各组支架中的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实验组A的细胞数增加较快,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材料中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实验组最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电镜扫描发现4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实验组A的细胞增殖、分化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hMSCs经诱导培养后可具有成骨细胞特性,hHAC-FN-HP-VEGF缓释支架具有较好的VEGF缓释效果,能显著提高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可作为较理想的新型复合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徐晓峰刘小平陈静家李阳钱栋张志坚刘进炼
关键词:纳米晶胶原基骨纤维连接蛋白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关节镜下清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伴有游离体或半月板交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7例伴有游离体或半月板交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45例患者(56膝),予以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摘除游离体,解除半月板交锁,B组42例患者(51膝),给予保守治疗,规律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A组经关节镜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为89.29%,B组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优良率为64.7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 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术后6个月、1年、2年的优良率分别为89.29%,76.79%和69.64%,术后2年疗效显著低于6个月(χ2=1.439,P=0.04)。结论关节镜清理术治疗伴有游离体或半月板交锁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要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但其疗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王波狄东华陈静家程千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
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1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外支架组),16例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腕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程度。结果外支架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低于内固定组(P<0.05),外支架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0.05);3个月后内固定组1例未愈合,1例发生短缩,外支架组全部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各有优势。
谢江宁陈静家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内固定
骨形态发生蛋白-聚乙烯砒洛啉酮-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很易降解,聚乙烯吡咯啉酮理论上存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并对其缓释的作用。目的:观察聚乙稀吡咯啉酮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缓释效果,并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以期得到一种生物相容性较为理想的缓释支架系统。方法:实验分为3组,即聚乙烯吡咯啉酮修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组及聚乙烯吡咯啉酮修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大鼠松质骨组。以ELISA法检测3种复合物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体外释放活性。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后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并种于支架上,3,7,10,14d时检测支架中的细胞计数;细胞培养14d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体外释放曲线可见14d后实验组上清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仍保持较高的浓度。培养14d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支架中脱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结果发现实验组支架上的细胞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徐晓峰陈静家狄东华刘小平王明伟张志坚
关键词:纳米晶胶原基骨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织工程骨生物相容性
地拉罗司在制备治疗肌少症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地拉罗司的新用途,特别涉及地拉罗司在制备治疗肌少症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属于医药新用途技术领域;目前临床上尚未有涉及铁蓄积因素的治疗肌少症的药物,本发明已经证明地拉罗司可显著抑制肌少症病理状态下骨骼肌萎缩和氧化应激...
赵国阳徐又佳王波程千狄东华陈静家
文献传递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体外干预内毒素/脂多糖致健康人血小板过度活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LPS所致健康人外周血中血小板过度活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集1名健康成年人的静脉血,离心分离出富血小板血浆(PRP),分装于硅化后的试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无活性CORM-2(iCORM-2)组、10μmol/LCORM-2组、50μmol/LCORM-2组,每组3管。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LPS组接受20mL10μg/mL的LPS刺激;iCORM-2组、10μmol/LCORM-2组、50μmol/LCORM-2组在接受上述LPS刺激的同时分别接受50μmol/LiCORM-2、10μmol/LCORM-2、50μmol/LCORM-2的干预,用量均为20mL。培养30min后玻瓶法检测血小板黏附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血小板侵袭至纤维蛋白原的数量;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取PRP制备贫血小板血浆(PPP)及血小板,化学荧光素法检测PPP及血小板内ATP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和GPVI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免疫沉淀法分别检测血小板糖原合酶激酶3p(GSK-3β)及磷酸化GSK-3β表达。以上指标均重复测定3次。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iCORM-2组PRP中血小板黏附率、侵袭至纤维蛋白原上的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PIbα和GPVI表达量及PPP中ATP含量均明显增加,血小板内ATP含量均明显减少,P值均小于0.05。与LPS组比较,iCORM-2组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10μmol/LCORM-2组、50μmol/LCORM-2组血小板内ATP含量明显增加,其余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减少,P值均小于0.05。正常对照组、LPS组、iCORM-2组、10μmol/LCORM-2组、50μmol/LCORM-2组PRP中血小板GSK-3β表达量分别为0.550.4-0.060、1.4374-0.214、1.2104-0.108、0.720±0.010、0.6704-0.010,磷酸化GSK-3β表达量分别为0.9504-0.070、1.6074-0.121、1.4204-0.040、1.1674-0.015、0.5134
刘大东庄明峰张景丽陈静家孙炳伟
关键词:血小板糖原合酶激酶3Β
磷酸肌醇3激酶-Rac-Nadrin通路在血小板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构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磷酸肌醇3激酶(PI3K)-Rac-Nadrin通路在血小板肌动蛋白(actin)细胞骨架重构和细胞形态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50名,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洗涤血小板,取200μl经正常洗涤的血小板(3&#215;1011/L),设为A组,另取200μl洗涤后的血小板(3&#215;1011/L),用渥曼青霉素(100 nmol/L)预处理后15 min后,设为B组,将两组进行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提取经脂多糖(LPS)内毒素刺激聚集和铺展的两组血小板的总蛋白,进行比较,用鬼笔环肽(Phalloidin)和两组血小板的肌动蛋白丝(F-actin)特异性结合,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分析两组血小板F-actin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血小板内F-actin排列和分布的改变,以及血小板形态的变化.结果 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显示,在渥曼青霉素作用下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显示渥曼青霉素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经渥曼青霉素作用的A组血小板,其F-actin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为B组的(58.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B组比较,A组血小板骨架发生解聚,应力纤维的排列和分布以及血小板形态明显改变.结论 PI3 K-Rac-Nadrin通路在血小板F-actin细胞骨架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静家刘大东庄明峰孙炳伟
关键词:肌动蛋白
后路椎间融合及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治疗伴椎弓断裂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及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治疗伴椎弓断裂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伴椎弓断裂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狄东华陈静家赵国阳
关键词:椎间融合椎间孔腰椎滑脱症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支架的体外缓释性能
2014年
背景:临床试验证明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合适的孔隙率及降解性能,但缺乏缓释生长因子的作用,且无成骨诱导性。目的:将聚乙稀吡咯啉酮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形成复合颗粒,再修饰纳米晶胶原基骨制备复合支架,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缓释效果。方法:实验分3组,实验组取冻存管2支,每支放入5 mm×5 mm×5 mm纳米晶胶原基骨1块,滴加聚乙稀吡咯啉酮混匀,-4℃冻存过夜,再滴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真空抽干后冻存;对照组1取冻存管2支,每支放入5 mm×5 mm×5 mm纳米晶胶原基骨1块,滴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真空抽干后冻存;对照组2取冻存管2支,每支放入5 mm×5 mm×5 mm未脱钙的大鼠松质骨1块,滴加聚乙稀吡咯啉酮混匀,-4℃冻存过夜,再滴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真空抽干后冻存。观察14 d,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复合物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释放活性。结果与结论:观察到14 d时,两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A值趋近于0,而实验组上清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仍保持较高的A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经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后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具有明显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
谢江宁陈静家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
后路椎间融合及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治疗伴椎弓断裂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及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治疗伴椎弓断裂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 5年6月收治的120例伴椎弓断裂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
狄东华陈静家赵国阳
关键词:椎间融合椎间孔腰椎滑脱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