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菊梅

作品数:209 被引量:1,545H指数:2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十一五”中医药研发推广专项重大临床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24篇肝炎
  • 81篇病毒
  • 45篇肝炎病毒
  • 42篇乙型
  • 40篇慢性
  • 35篇丙型
  • 34篇乙型肝炎
  • 34篇丙型肝炎
  • 32篇重型
  • 27篇重型肝炎
  • 27篇丙型肝炎病毒
  • 24篇衰竭
  • 23篇病理
  • 21篇病毒性
  • 20篇毒性肝炎
  • 20篇病毒性肝炎
  • 19篇抗体
  • 18篇肝衰
  • 18篇肝衰竭
  • 16篇小儿

机构

  • 182篇解放军第30...
  • 13篇解放军第三○...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解放军第三〇...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302...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08篇陈菊梅
  • 44篇成军
  • 44篇张玲霞
  • 33篇钟彦伟
  • 33篇邹正升
  • 29篇王刚
  • 28篇李莉
  • 28篇辛绍杰
  • 24篇赵景民
  • 24篇张鸿飞
  • 22篇李保森
  • 21篇刘妍
  • 17篇朱世殊
  • 17篇王松山
  • 16篇杨晓晋
  • 16篇孙艳玲
  • 15篇周光德
  • 14篇洪源
  • 13篇杨建法
  • 13篇潘登

传媒

  • 25篇传染病信息
  • 2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9篇解放军医学杂...
  • 12篇肝脏
  • 10篇世界华人消化...
  • 9篇中华肝脏病杂...
  • 8篇中西医结合肝...
  • 8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国外医学(流...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第三届全国重...
  • 3篇全国小儿病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人民军医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7篇2010
  • 4篇2009
  • 15篇2008
  • 12篇2007
  • 11篇2006
  • 14篇2005
  • 22篇2004
  • 21篇2003
  • 20篇2002
  • 26篇2001
  • 12篇2000
  • 6篇1999
  • 3篇1998
  • 5篇1997
  • 4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研究
成军钟彦伟王刚刘妍施双双董菁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该课题组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研究。研究HCV抗原靶位的基因工程抗体并进行人源化,为HCV诊断、治疗和预防开辟新途径。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特异性的HCV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技术进行上...
关键词: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人源基因工程抗体免疫组化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可溶性单链可变区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20
2001年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 (HCV)包膜蛋白E2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JM10 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 E2 ScFv。以重组的HCVE2蛋白为包被抗原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 ,筛选到含有HCV E2 ScFv基因的噬菌体克隆 ,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 ,经Ncol/NotI酶切鉴定后 ,该ScFv基因由 75 0bp组成 ,将其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 ,符合ScFv的基因结构特点。IPTG诱导转化的大肠杆菌JM10 9,在其培养上清中获得了可溶性HCVE2单链可变区抗体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证实表达的HCV E2 ScFv具有与重组HCVE2蛋白的反应活性和特异性 ,对转化的JM10 9大肠杆菌上清中表述的HCV E2 ScFv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证实表达的HCV E2 ScFv的分子量为 2 8kD。为应用HCV E2 ScFv进行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内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成军施双双钟彦伟夏小兵王刚王琳刘妍陈菊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单链可变区抗体大肠杆菌
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诊断标准探讨一附109例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为了解慢性重型肝炎(简称重肝)的诊断标准是否过严。方法选取凝血酶原活动度(Pa)和血清胆红襄(BIL)只一项达重型肝炎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病例109例,根据 Pa 和 BIL 的不同,分成3组,比较各组的生化指标、住院天数和症状持续时间的差别。结果第1组(Pa<40%,BIL<170)病例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均值比第3组(50%>Pa>40%,BIL>170)病例明显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球蛋白和γ-球蛋白比其他2组明显升高,CHE 平均值较其他2组患者的 CHE 明显降低,第3组病例的住院天数、症状持续时间、BIL 和TBA3项指标比其他2组长或高。结论 Pa 比其他指标更能反映肝脏的损害及储备功能,Pa 应动态观察,短时间、多次重复。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重型不同之处就是 Pa 与 BIL 未同时达到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提示其肝脏损害较轻。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重型二者似有质的不同,现行重肝生化指标是 Pa 在40%以下是合理的,若放宽至50%将混淆慢肝重度与重肝的界限。
陈黎明陈菊梅张鸿飞韩玉坤王陆军张晓峰杨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住院天数病例分析凝血酶原活动度肝脏损害CHE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7
2003年
为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 (抗 IdscFv)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将抗 HCV核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获得可与HCV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的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噬菌体集落。随机挑选 6 0个克隆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 ,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和鉴定。获得与HCV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抗 IdscFv阳性克隆 ,并对HCV核心蛋白特异性抗 IdscFv的编码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 ,在随机挑选的 6 0个克隆中 ,有 2 0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A4 5 0nm)值较高 ,这些噬菌体上清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进行交叉反应后 ,确定了其中有 6株交叉反应较弱 ,结合 2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 ,最后确定 1株阳性克隆 ,提取质粒 ,进行DNA序列测定 ,DNA大小为 76 8bp。本实验结果提示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抗 HCV核心蛋白的抗 IdscFv ,为开展用抗
钟彦伟成军王刚洪源王琳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8例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比较MELD评分系统、CTP评分分级标准及并发症在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短期(6个月)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6个月时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MELD分值、CTP评分分级,并运用ROC曲线评价两者预测能力。分析并发症数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08例患者随访6个月时共有22例死亡。平均MELD分值存活组为11.6±6.3,死亡组17.6±7.5(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MELD≤9、10~19、20~29、≥30分患者分别为34例、4l例、8例、l例和4例、9例、7例、2例(P〈0.01);MELD〈18、≥18分组分别为68例、16例和8例、14例(P〈0.01)。平均CTP分值存活组为10、9±2.3,死亡组9.1±2.2(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CTP分级A级、B级、C级患者分别为13例、36例、37例和0例、4例、18例(P〈0.01)。存活组并发症数量为0、l、2、3的患者为20例、52例、14例、0例,死亡组为4例、9例、7例、2例(P=0.01)。MELD分值和CTP评分分级判断6个月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和0.720,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D≥18分为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个月病死率的独立因素;MELD与CTP相比,二者判断预后能力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数量与患者预后有关。
李梵陈国凤邵清纪冬李永纲韩萍闫涛陈菊梅
关键词:预后生物学乙型肝炎肝硬化
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抗原模拟表位被引量:7
2003年
为筛选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core)特异性噬菌体 12肽模拟表位 ,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抗 HCV核心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 ,对人工化学合成的噬菌体随机 12肽库进行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筛选过程 ,随机挑取 5 0个克隆 ,经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鉴定 ,并进行交叉反应实验以及竞争抑制性结合实验 ,最后对所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 ,以确定HCV核心抗原的模拟表位。经免疫学鉴定后 ,从随机筛选的 5 0个克隆中确定 10个阳性克隆 ,进行DNA序列测定 ,确定氨基酸序列XRQXXPXXXHXX为HCV核心的模拟表位。
钟彦伟成军王刚洪源王琳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关键词:噬菌体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模拟表位抗原
小儿白血病水痘及水痘罕见并发症的救治被引量:1
1998年
1.小儿白血病水痘的救治白血病患儿罹患水痘时常发生内脏播散,病死率达7%~25%。
周先志王凝芳石建时闻炜罗淑兰韩玉坤陈菊梅张树林李琳
关键词:小儿白血病水痘并发症病死率救治成功内脏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E2)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抗-IdscFv),为研制HCVE2的抗-IdscFv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抗HCVE2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5轮“黏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出53个克隆,利用酶联免疫黏附法、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获得与HCVE2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抗独特型抗体单链可变区片段(抗-IdscFv)的阳性克隆,并对HCVE2特异性抗-IdscFv的编码序列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对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经过5轮“黏附-洗脱-扩增”的筛选后,结合到包被平皿的噬菌体与第一轮相比,富集了12倍.用酶联免疫黏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第五轮筛选后上清液中含有的抗-IdscFv与HCVE2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其中有18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A450nm)值较高(E11A450nm0.928,E14A450nm1.152,E17A450nm1.136,E28A450nm1.163,E53A450nm0.965).对这些噬菌体抗体进行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交叉反应后,确定其中有5株交叉反应较弱(E11A450nm0.044,E14A450nm0.062,E17A450nm0.166,E28A450nm0.012,E53A450nm0.069),结合2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最后确定1株(E28)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DNA大小为768bp.结论: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单抗HCVE2的抗-IdscFv,本实验结果为开展用抗-IdscFv防治丙型肝炎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钟彦伟成军蔡炯王刚洪源王琳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HCV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NS4A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4
2003年
为探索新型治疗方法 ,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4A的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抗 IdscFv)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将抗HCVNS4A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 ,应用半合成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文库技术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随机挑选 82个克隆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 ,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和鉴定 ,获得与HCVNS4A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抗 IdscFv阳性克隆 ,并对HCVNS4A特异性抗 IdscFv的编码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 82个克隆中有 4 0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 (A4 5 0nm)值较高 ,将这些噬菌体上清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进行交叉反应 ,确定其中有 7株交叉反应较弱 ,结合 2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 ,最后确定 1株阳性克隆。提取质粒 ,进行DNA序列测定 ,DNA为 789bp。本实验结果提示 ,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抗HCVNS4A的抗 IdscFv,为开展用抗
钟彦伟成军王刚洪源王琳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NS4A
HGV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RNA和NS_3、NS_5抗原检测
1997年
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肝组织病变特征,HGV RNA及其病毒蛋白的表达状况,对42例血清HGV RNA和(或)抗HGV抗体阳性患者活检肝组织作光、电镜、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观察分析。结果显示,18例单纯HGV感染肝组织呈急性或轻度慢性病毒性肝炎改变,表现为肝细胞水肿。
赵景民王松山王林杰辛少杰程云貌盼勇李远志刘平王业东李安信杨守纯陈菊梅
关键词:肝组织病理庚型肝炎病毒核酸原位杂交病变特征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