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莹

作品数:59 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围绝经
  • 20篇围绝经期
  • 20篇经期
  • 20篇绝经
  • 20篇绝经期
  • 13篇肝郁
  • 11篇失眠
  • 11篇器质性
  • 11篇脑梗
  • 11篇非器质性
  • 10篇脑梗死
  • 10篇急性
  • 10篇梗死
  • 7篇急性脑梗死
  • 5篇隐球菌
  • 5篇综合征
  • 5篇脑膜
  • 5篇脑膜炎
  • 4篇新型隐球菌
  • 4篇隐球菌性

机构

  • 44篇福建省立医院
  • 15篇福建医科大学
  • 15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福建省人民医...
  • 2篇漳州市中医院
  • 1篇福建省急救中...
  • 1篇亳州市华佗中...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9篇陈莹
  • 22篇李红
  • 20篇吕绍光
  • 15篇郑姜钦
  • 14篇马坤
  • 7篇雷惠新
  • 7篇张旭
  • 6篇林松龄
  • 6篇陈翔
  • 4篇郑峥
  • 4篇程琼
  • 3篇周秀珍
  • 3篇陈名峰
  • 2篇孟晓嵘
  • 2篇黄瑜芳
  • 1篇李永坤
  • 1篇付肖岩
  • 1篇汪银洲
  • 1篇林守华
  • 1篇林惠彬

传媒

  • 12篇福建医药杂志
  • 6篇福建中医药
  • 3篇海峡药学
  • 2篇四川中医
  • 2篇光明中医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医药通报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绝经期妇女阴虚体质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妇女阴虚、非阴虚体质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检测2组的E2、FSH、LH、T、DHEA-S水平,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结果阴虚体质组FSH水平高于非阴虚体质组,E2、T水平低于非阴虚体质组。结论围绝经期妇女FSH水平升高,E2、T水平降低,提示阴虚体质与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陈莹李红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VPA)与左乙拉西坦(LEV)对癫痫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657例由VPA或LEV治疗的癫痫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癫痫发作类型、患者年龄和性别,分组评价VPA和LEV的疗效,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VPA对癫痫患者的疗效优于L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A对于全面性发作(GS)的癫痫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局灶性发作(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V对于GS与FS的癫痫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V对未成年人及青年患者疗效优于中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A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药治疗时,VPA临床疗效显著,对于GS的癫痫患者疗效更佳,但不良反应较LEV更多。LEV疗效不及VPA,但对于GS与FS患者治疗均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吴梦倩李云飞陈莹张旭
关键词:丙戊酸钠癫痫
75例急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70例。两组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分析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脑动脉闭塞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变化,TCD可及时提供脑血流动力指标,以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陈莹黄炼红
关键词: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动力学
吕绍光诊治痛经经验拾要
2023年
吕绍光主任医师为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吕师治疗痛经,在遣方用药上颇具特色。笔者有幸跟随吕师学习,特此总结吕师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陈翔李红戴超俊魏佳陈莹郑姜钦马坤吕绍光
关键词:痛经名医经验
柴胡疏肝散干预围绝经期气郁体质妇女3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干预围绝经期气郁体质妇女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中药组予口服柴胡疏肝散,对照组未予任何治疗。观察2组干预前后气郁体质转化分、外周血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的变化。2组同步观察12周。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中药组气郁体质转化分下降(P<0.05),E2、T水平上升,FSH、LH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均无变化。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改善围绝经期气郁质妇女的偏颇体质状态,有助于妇女平稳渡过围绝经期。
李红陈莹吕绍光郑姜钦
关键词:围绝经期气郁体质柴胡疏肝散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患者血清5-HT水平、SDS、SAS积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抑郁自评量表积分(SDS)、焦虑自评量表积分(SAS)的相关性,以期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纳入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102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非肝郁证组80例,比较两组间5-HT、SDS、SAS积分的差异性,分析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组,血清5-HT与SDS、SAS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组5-HT水平低于非肝郁证组SDS及SAS积分高于非肝郁证组(P<0.05),且其血清5-HT水平与SDS积分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0.2578),与SAS积分非相关。结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患者血清5-HT水平可能参与肝郁病机,SDS、SAS积分可作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的客观参考指标。
李红陈莹李淼鋆吕绍光郑姜钦马坤
关键词:肝郁SDSSAS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均为中青年患者。临床表现:头痛14例(87.5%),癫发作8例(50.0%)。9例腰穿显示脑脊液压力增高。CT显示脑静脉窦异常4/10例(40.0%);MRI显示脑静脉窦异常7/16例(43.8%)。MRV显示脑静脉窦异常15例(100%);DSA显示静脉窦异常2例(100%)。患者均予抗凝和脱水治疗,部分予溶栓治疗,好转15例,未愈1例。结论:CVST的临床特点是中青年人发生率高,以头痛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MRI+MRV及DSA确诊率高;应及时予抗凝治疗,重症患者可行溶栓治疗。
陈莹郑峥陈德周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4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但误诊率高,为64.7%。34例均使用二性霉素B或脂质体二性霉素联合氟胞嘧啶治疗,11例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治愈率50%,好转26.4%。结论: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反复多次脑脊液检查是防止误诊的方法。二性霉素B或脂质体二性霉素联合氟胞嘧啶疗效确切,脑积水患者可行侧脑室外引流。
林松龄陈莹
柴胡疏肝散干预围绝经期气郁体质妇女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柴胡疏肝散干预围绝经期气郁体质妇女,分析干预前后气郁质临床表现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为中药调理围绝经期妇女气郁体质状态提供临床思路,以期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方法:1.研究对象: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标...
陈莹
关键词:围绝经期气郁体质柴胡疏肝散
围绝经期RLS/PLM妇女肝郁积分与β-内啡肽、RLS积分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观察围绝经期肝郁型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RLS/PLM)妇女肝郁积分与β-内啡肽(β-EP)、RLS积分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围绝经期RLS/PLM肝郁妇女的临床诊疗提供部分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围绝经期RLS/PLM肝郁组37例,围绝经期RLS/PLM非肝郁组30例。比较2组β-EP、RLS积分的差异性,分析血清β-EP、肝郁积分和RLS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与非肝郁组比较,围绝经期RLS/PLM肝郁组血清β-EP明显下降(P<0.05),RLS积分明显上升(P<0.05)。围绝经期RLS/PLM患者肝郁积分与β-EP呈负相关(P<0.05),与RLS积分呈正相关(P<0.05);β-EP与RLS积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β-EP水平可以为诊断围绝经期RLS/PLM肝郁的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临床上可以通过疏肝解郁缓解RLS/PLM的发作。
黄举凯李红陈莹马坤郑姜钦陈翔吕绍光
关键词:围绝经期肝郁不宁腿综合征Β-内啡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