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杆菌
  • 5篇抗生素
  • 5篇后效应
  • 5篇大肠杆菌
  • 3篇兽药
  • 3篇体外抗菌
  • 3篇硫酸粘杆菌素
  • 3篇菌素
  • 3篇抗菌
  • 3篇抗生素后效应
  • 3篇杆菌素
  • 2篇抑菌
  • 2篇肉鸡
  • 2篇体外
  • 2篇体外抗菌后效...
  • 2篇体外抗生素后...
  • 2篇疗效试验
  • 2篇抗菌后效应
  • 2篇氨苄
  • 2篇氨苄西林

机构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陈绍峰
  • 8篇史晓丽
  • 8篇王丽平
  • 7篇江善祥
  • 4篇郭永刚
  • 2篇余祖功
  • 1篇缪德年
  • 1篇张秀根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兽药与饲料添...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4篇2004
  • 7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抗生素对大肠杆菌形态的影响及其诱导游离内毒素的释放被引量:5
2004年
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 4种抗生素在体外作用大肠杆菌后 ,观察细菌菌量、形态变化及诱发内毒素释放的情况。结果表明 ,4种抗生素均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 2、2、1、0 .5mg/ L。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不同浓度作用大肠杆菌后 ,可使菌体产生丝状体 ,尤其在 0 .5 MIC时 ,丝状体产生的量最为显著 ,这 2种药使菌体发生丝状变化的程度不一 ,尤以氨苄西林更甚。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作用大肠杆菌后 ,菌体形态未发生变化 ,但菌量明显下降。杀菌液中内毒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在不同浓度 (0 .5、2、4、8MIC)及不同作用时间 (0、2、4、6、8h)与对照组相比 ,均显著 (P<0 .0 5 )增加大肠杆菌内毒素的释放 ,且氨苄西林诱发内毒素释放的量显著 (P<0 .0 5 )高于阿莫西林 ,不同药物浓度诱发内毒素释放量的顺序为 0 .5 MIC>2 MIC>4 MIC>8MIC,不同作用时间内毒素释放量的顺序为 8h>6 h>4 h>2 h>0 h。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在不同药物浓度 (0 .5、2、4、8MIC)及不同作用时间 (0、2、4、6、8h)与对照组比较 ,可显著 (P<0 .0 5 )降低大肠杆菌内毒素的释放 ,但这 2种药间相比 ,差异不显著 (P>0 .0 5 )。
王丽平郭永刚史晓丽陈绍峰
关键词:抗生素大肠杆菌丝状体
复方氟苯尼考口服液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被引量:8
2003年
采用 5%复方氟苯尼考口服液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病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 ,5%复方氟苯尼考口服液在剂量为 0 .6 ,0 .3 ,0 .1 5m L/ L给药时 ,能有效的控制鸡大肠杆菌感染 ,缓解症状 ,降低大肠杆菌感染鸡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活鸡的体重下降 ,效果优于单方的氟苯尼考口服液 ,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值得推广使用。临床应用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推荐剂量为每升水 0 .3 m L。
王丽平陈绍峰史晓丽江善祥余祖功
关键词:大肠杆菌病
硫酸粘杆菌素体外抗生素后效应及其在内鸡体内的残留研究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硫酸粘杆菌素对四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在0.2~0.8μg/ml和0.8~1.6μg/ml之间。2MIC硫酸粘杆菌素对四株大肠杆菌作用2h后,1000倍稀释去除...
陈绍峰
关键词:硫酸粘杆菌素抗生素后效应肉鸡
文献传递
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被引量:16
2004年
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了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在 0 5、 1、 2、 4倍于各菌最小抑菌浓度 (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标准株及其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PAE)。结果显示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在 0 5、 1、 2、 4倍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 61 1 2 及临床分离株均具有一定的PAE ,且PAE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0 5~ 4倍MIC)呈剂量依赖性 ,当药物浓度达 4倍MIC时 ,PAE明显延长 (P <0 0 5 ) ;但两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 61 1 2 及临床分离株的PAE值仅在4倍MIC时差异显著 (P <0 0 5 )。在相同浓度下 ,两药对大肠杆菌ATCC2 5 92 2和临床分离株的PAE很小甚至没有。提示 :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引起的感染 ,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 ,还应考虑PAE因素 ,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而对PAE无意义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引起的感染 。
王丽平江善祥史晓丽郭永刚陈绍峰
关键词: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抗菌后效应
替米考星的体外抑菌试验和其磷酸盐预混剂对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疗效试验被引量:15
2003年
替米考星的体外抑菌试验表明 ,替米考星对鸡毒霉形体MGS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 6 112 、禽巴氏杆菌临床分离株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MIC值分别为 0 .12 5、0 .5 0 0和 0 .80 0μg/mL。体内试验结果表明 ,磷酸替米考星预混剂对鸡慢性呼吸道病有很好的疗效 ,饲料中磷酸替米考星预混剂含量为 1~ 2 g/kg时 ,能明显提高感染鸡的成活率和增加平均体重 ,显著降低气囊的病理损伤程度及抗体检出率 ,其综合疗效较同类磷酸泰乐菌素强。体内外试验结果说明 ,该药在防治鸡毒霉形体引起的鸡慢性呼吸道病方面有实际应用价值 。
王丽平江善祥史晓丽陈绍峰
关键词:替米考星体外抑菌试验慢性呼吸道病鸡毒霉形体
氟苯尼考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被引量:20
2003年
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和TMP对11株畜禽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11株病原体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MIC值均小于8μg/mL,联合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与TMP联用后,对大多数细菌的抑菌效果呈协同或相加作用,无拮抗现象。
王丽平江善祥史晓丽陈绍峰李冰
关键词:氟苯尼考体外抗菌活性抑菌浓度兽药
不同抗生素对大肠杆菌形态的影响及其诱导游离内毒素释放的研究
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动物疾病如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都与内毒素密切相关,临床常用的大部分抗生素虽能抑杀细菌,但不能拮抗细菌溶解后产生的内毒素(LPS脂多糖),故细菌内毒素侵入动物机体血液后,可触发体内一系列病理生...
王丽平郭永刚史晓丽陈绍峰
关键词:抗生素大肠杆菌细菌内毒素革兰氏阴性杆菌动物疾病
文献传递
硫酸粘杆菌素体外抗生素后效应及其在肉鸡体内的残留研究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硫酸粘杆菌素对四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在0.2~0.8μg/ml和0.8~1.6μg/ml之间.2MIC硫酸粘杆菌素对四株大肠杆菌作用2h后,1000倍稀释去除...
陈绍峰
关键词:硫酸粘杆菌素抗生素后效应肉鸡
文献传递
硫酸粘杆菌素(Colistin sulfate)对大肠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被引量:18
2003年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的硫酸粘杆菌素 ( colistin sulfate)对 4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BC) ,分别为 0 .2~ 0 .8m g/ L和 0 .8~ 1.6 mg/ L。 2 MIC硫酸粘杆菌素对 4株大肠杆菌作用 2 h后 ,10 0 0倍稀释去除药物 ,硫酸粘杆菌素对 4株大肠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 PAE)在 1.0 6 2~ 2 .0 17h之间。 6 4、32、16、8、4、2 MIC硫酸粘杆菌素对大肠杆菌 CMCC4 4 10 3作用 2 h后 ,10 0 0倍稀释去除药物 ,硫酸粘杆菌素 PAE的平均值分别为 0 .5 17、2 .4 87、2 .0 37、1.72 7、1.4 6 7、1.0 5 7h,PAE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江善祥陈绍峰
关键词:硫酸粘杆菌素大肠杆菌抗生素后效应兽药多肽类抗生素
氨苄西林的体外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氨苄西林对4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以及对2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在0.5,1,2,4×MIC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的PAE值分别为1.14±3.05,1.62±2.11,1.87±1.70和2.45±1.31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PAE值分别为1.05±1.84,1.38±1.25,1.56±1.35和2.29±2.04h;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临床分离株的PAE很小甚至没有;在1/8,1/4,1/2×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及临床分离株的PASME值分别为3.61±1.38,4.75±2.18,6.8±1.51h和3.01±2.5,4.2±1.21,5.9±1.23h;氨苄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0.5~4×MIC)及PASME(1/8~1/2MIC)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并且在亚抑菌浓度下也具有PAE,当药物浓度达4×MIC时,PAE明显延长(P<0.05),且所测得的PASME较PAE长。所有结果提示: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引起的临床感染,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应考虑PAE和PASM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而对PAE无意义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引起的临床感染,宜持续给药或缩短给药间隔,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丽平江善祥史晓丽郭永刚陈绍峰
关键词:抗菌后效应氨苄西林给药方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