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祖功

作品数:86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恩诺沙星
  • 12篇利福
  • 10篇动物
  • 10篇利福昔明
  • 9篇细胞
  • 9篇复方甘草酸
  • 8篇抗菌
  • 7篇药物
  • 7篇制剂
  • 7篇色谱
  • 7篇相色谱
  • 7篇疗效试验
  • 7篇给药
  • 6篇液相色谱
  • 6篇球虫
  • 6篇球虫病
  • 6篇注射给药
  • 6篇氟尼辛葡甲胺
  • 5篇鱼腥草
  • 5篇阻滞剂

机构

  • 86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江苏农牧科技...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兽医药品...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泰州中江动物...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农业职业...
  • 1篇江苏省兽药监...
  • 1篇南京朗博特动...
  • 1篇商丘美兰生物...
  • 1篇河南普华基因...
  • 1篇宁夏农垦贺兰...

作者

  • 86篇余祖功
  • 29篇郭凡溪
  • 17篇江善祥
  • 16篇耿智霞
  • 11篇史晓丽
  • 10篇刘腾飞
  • 9篇安冉
  • 7篇蒋凡
  • 6篇王丽平
  • 6篇张军忍
  • 6篇罗小清
  • 5篇沈丽琳
  • 5篇李会敏
  • 5篇吴峰
  • 4篇包鸿俊
  • 4篇苗晋锋
  • 4篇蒋春茂
  • 4篇夏德全
  • 4篇李颖
  • 3篇胡屹屹

传媒

  • 17篇畜牧与兽医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动物医学进展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2013年中...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云南畜牧兽医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禽业导刊
  • 1篇上海畜牧兽医...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饲料工业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用于检测牛奶中利福昔明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研究泌乳期奶牛子宫灌注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后,乳汁中利福昔明的残留消除规律,确定弃奶期。[方法]牛奶样品中利福昔明用...
李颖罗小清李晓辉蒋湘媛李文洋余祖功
关键词:利福昔明奶牛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文献传递
利福昔明和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探究利福昔明、精油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测定利福昔明、精油对9株金葡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抑膜浓度(MBIC),棋盘法测定二者对金葡菌菌株S.a-2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研究其对金葡菌菌株S.a-2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结果显示:利福昔明对金葡菌的MIC为0.016~4.00μg·mL-1,3种精油中,薄荷油的抑菌作用最强,MIC为0.16%~2.50%,且与利福昔明联合表现相加作用;利福昔明联合1/2 MIC、1/8 MIC薄荷油对金葡菌菌株S.a-2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为90%和51%,极显著高于1/2 MIC、1/8 MIC薄荷油单独组(61%和37%)及利福昔明组(40%)(P<0.01);利福昔明联合1/4 MIC薄荷油的抑制率为62%,极显著高于利福昔明组(P<0.01),显著高于1/4 MIC薄荷油组(53%)(P<0.05);利福昔明联合1/16 MIC的薄荷油的抑制率为44%,与1/16 MIC薄荷油组(41%)及利福昔明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利福昔明、薄荷油单独作用对金葡菌菌株S.a-2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一定浓度的薄荷油与利福昔明联合应用对其有更强抑制作用。
蒋湘媛杨大伟张立强郭凡溪李颖余祖功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利福昔明精油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用原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动物专用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氟尼辛葡甲胺注射用原位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水为溶媒,由氟尼辛葡甲胺及本领域公认的原位凝胶基质及其他药剂学必要辅料制成,并阐明了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剂在室温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
余祖功耿智霞郭凡溪王延映
文献传递
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的局部刺激性试验
[目的]为科学、客观评价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在奶牛临床应用的刺激性和安全性,根据相关指导原则,进行了家兔的子宫和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眼刺激试验。[方法]子宫和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选择8只家兔,均分为供试药品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黄梅安冉郭雪文郭凡溪余祖功
关键词:家兔眼刺激
氟尼辛葡甲铵的解热镇痛效应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小白鼠醋酸扭体法、家兔蛋白胨致热法观察氟尼辛葡甲铵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南京农业大学药理及毒理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小鼠扭体实验:取清洁级KM小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10只:双氯芬酸钠16.25mg/kg组、安乃近32.5mg/kg组、氟尼辛葡甲铵10,5,2.5,1.25,0.625mg/kg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除双氯芬酸钠采取口服外,其余各组分别肌肉注射相应剂量的药品,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量的生理盐水。给药30min后立即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2%的冰醋酸溶液0.2mL/只,观察记录15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②蛋白胨致热实验:健康家兔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mL/kg)、氟尼辛葡甲铵1,2,4mg/kg组、安乃近0.2g/kg组和氨基比林0.2g/kg组。实验前测定各组兔子的直肠体温。在家兔大腿肌肉注射40%蛋白胨,剂量为2mL/kg,然后按上述分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后8h内每小时各测体温1次。结果:80只小鼠和36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安乃近32.5mg/kg组、氟尼辛葡甲铵10,5,2.5,1.25mg/kg组和双氯芬酸钠16.25mg/kg组对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有显著的镇痛作用[(4.3±4.1),(10.4±5.7),(0.0±0.0),(0.9±1.9),(1.8±2.4),(3.2±4.2),(3.6±3.9)次/15min;P<0.05,P<0.01]。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尼辛葡甲铵高、中剂量组及安乃近0.2g/kg组、氨基比林0.2g/kg组对由蛋白胨引起的家兔发热,在给药后4~8h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氟尼辛葡甲铵高、中剂量和安乃近0.2g/kg组在给药后6~8h作用极显著(P<0.01)。氟尼辛葡甲铵高剂量组在给药后5~7h显著强于安乃近0.2g/kg组(P<0.05),与氨基比林0.2g/kg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氟尼辛葡甲铵中剂量组作用稍逊于安乃近0.2g/kg组,差异不显著。氟尼辛葡甲铵低剂量组与氨基比林0.2g/kg组相�
陈大健胡屹屹冯秀娟余祖功江善祥
关键词:解热镇痛药效学
蓝芩注射液体外抗病毒试验
2005年
于生兰江善祥余祖功葛竹兴
关键词:兽药体外抗病毒作用板蓝根黄芩
恩诺沙星联合内毒素致鸡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目的]本文分离培养成年鸡原代肝细胞,建立恩诺沙星、内毒素联合致鸡原代肝细胞损伤的模型.[方法]离体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鸡原代肝细胞,培养48h后进行以下试验:(1)单独致肝细胞损伤剂量确定,设置:空白组;恩诺沙星组(...
刘腾飞郭凡溪耿智霞蒋凡余祖功
关键词:恩诺沙星LPS肝损伤
日本血吸虫体内5-HT的定量、合成与降解的研究
余祖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5-HT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示踪吡喹酮硝硫氰醚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型干扰素产生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严重危害仔猪肠道健康的病原之一。用病毒感染复数(MOI)=1.0的PEDV感染猪小肠上皮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PEDV能在猪小肠上皮细胞中增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发现Toll样受体3(TLR3)编码基因、视黄醇诱导基因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RIG-I/MDA5)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从感染后2 h、4 h开始显著升高(P<0.05),分别在感染后12 h、24 h达到最高值;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编码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从感染后6 h开始显著升高(P<0.05),随后基本保持不变。下游接头蛋白质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质(TRIF)、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因子3(TRAF3)、IκB激酶ε(IKK-ε)和TANK结合激酶1(TBK1)编码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4 h出现显著上升(P<0.05),随后IKK-ε编码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8 h达到最高值,TRIF、TRAF3和TBK1编码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感染后12 h达到最高值。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编码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感染早期无显著变化,在感染后24 h达到最高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PEDV感染无法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IFN-β编码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但能有效抑制Poly(I:C)(聚肌胞苷酸)诱导的IFN-β产生。结果表明,PEDV能够在感染早期激活TLRs、RLRs介导的I型IFN产生通路中相关受体及接头蛋白质的基因表达,但最终能抑制干扰素产生,并能在猪小肠上皮细胞中有效增殖。
丁芳艺宋海鑫梁荣苗晋锋费荣梅刘永杰余祖功张金秋
关键词:天然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I型干扰素
大豆黄酮对奥利亚罗非鱼生长及相关激素水平、生化指标的影响
挑选大小相近的奥利亚罗非鱼,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大豆黄酮(Da) 组(基础日粮+10mg/kg Da),对照组和试验组均2个重复,试验期为32 d。分别于实验开始第1、15和32天测定体重、某些激素水平和...
余祖功夏德全吴婷婷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