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绍宗

作品数:188 被引量:1,526H指数:2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3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3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负压
  • 52篇创面
  • 45篇引流
  • 43篇封闭负压
  • 43篇负压引流
  • 38篇愈合
  • 38篇封闭负压引流
  • 36篇引流技术
  • 36篇神经再生
  • 36篇负压引流技术
  • 33篇封闭负压引流...
  • 28篇创面愈合
  • 27篇端侧
  • 24篇植入
  • 21篇神经植入
  • 21篇细胞
  • 20篇皮瓣
  • 19篇慢性创面
  • 18篇缺损
  • 14篇端侧神经吻合

机构

  • 18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兰州军区兰州...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解放军205...
  • 1篇武警山东省总...

作者

  • 188篇陈绍宗
  • 108篇李学拥
  • 79篇李跃军
  • 53篇李望舟
  • 34篇李金清
  • 34篇吕小星
  • 25篇程飚
  • 24篇李靖
  • 21篇许龙顺
  • 14篇蒋立
  • 14篇曲辉
  • 11篇赵聪颖
  • 10篇石冰
  • 10篇胡昭华
  • 9篇陈辉
  • 9篇陈辉
  • 9篇程飙
  • 9篇赵雨千
  • 9篇曹大勇
  • 8篇冯剑

传媒

  • 2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3篇中国临床康复
  • 10篇中华显微外科...
  • 9篇中国美容医学
  • 8篇中华整形外科...
  • 7篇现代生物医学...
  • 7篇第八届全国创...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西北国防医学...
  • 5篇中国临床解剖...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实用美容整形...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整形烧伤...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现代康复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19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4篇2007
  • 14篇2006
  • 14篇2005
  • 15篇2004
  • 12篇2003
  • 12篇2002
  • 21篇2001
  • 7篇2000
  • 16篇1999
  • 4篇1998
  • 8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肢体外超声吸脂的疗效及操作技巧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体外超声吸脂术治疗下肢大小腿脂肪堆积的疗效、安全性 ,以及对操作技巧进行总结。方法 接受吸脂者共 81例 ,根据其要求 ,分别对大腿部 (6 0例 )以及小腿部 (2 1例 )进行体外超声吸脂术 ,记录所注入的麻醉药量和吸出的纯脂肪量 ,以及吸前和吸后 1~ 3个月的腿围变化。结果 大腿部人均吸出脂肪量 36 73ml,最高吸出量 6 10 0ml;大腿正中围缩小 (4.6 5± 1.10 )cm ,最大缩小 12 .5cm。小腿人均吸出脂肪量 6 5 0ml,最高吸出量 12 0 0ml;小腿正中围缩小 (3± 1.0 2 )cm ,最大缩小 9cm。吸脂疼痛程度较轻、出血量少、吸后皮肤平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反弹迹象。在操作过程中 ,熟知腿部脂肪分布特点 ,注射麻醉药量充分、均匀 ,超声时间适度 ,吸刮层次准确是手术成功的根本保障。结论 体外超声吸脂用于腿部脂肪堆积的治疗 ,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医师的熟练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石冰李望舟李学拥陈绍宗
关键词:下肢体外超声吸脂术操作技巧手术减肥手术
失神经皮肤植入神经后新生轴突再生的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观察感觉神经植入术后皮肤内 S- 100蛋白染色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猴失神经皮肤手指模型,再神经植入后 1、 3、 5、 8和 12个月对手指指腹皮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正常皮肤中,有少量 S- 100蛋白染色阳性的神经纤维和感觉小体,感觉神经植入后,阳性标记物明显增强,尤其在神经植入后 3~ 5个月时,免疫反应阳性的增加显著,随后略有减弱, 12个月后接近正常皮肤的染色情况。结论 植入的神经恢复了感觉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可以使感觉小体获得神经再支配。 S- 100蛋白在维持神经正常的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神经损伤后雪旺氏细胞对神经的再生影响与 S- 100蛋白密切相关。
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
关键词:神经植入S-100蛋白神经再生雪旺氏细胞
神经植入猴失神经手指后上皮细胞轴突复合体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主要观察猴失神经手指感觉神经植入后,Merkel细胞轴突复合体的溃变与再生情况。方法采用猴手失神经模型,神经植入后在第1,3,5,8,12个月分别取材进行电镜观察。结果(1)感觉神经的植人能延迟Merkel细胞溃变的发生;(2)感觉神经的植入使Merkel细胞可以完全再生:(3)再生过程是:神经植入5个月,Merkel细胞周围出现游离神经末梢,8个月时大部分Merkel细胞获得神经支配,1年时与正常组比较已没有差别;(4)二者的结合可能是神经趋化性作用。结论猴手指无毛皮肤的Merkel细胞轴突复合体在神经植人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再生。
李学拥陈绍宗李跃军程飙陈辉
关键词:神经植入MERKEL细胞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1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m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1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张自鹏陈绍宗李学拥李金清吕小星雷战军王晓琳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局部氧疗创面愈合
医用植入材料国产聚氨酯泡沫敷料的细胞相容性评价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对香河,金如,星月,双盛4种国产聚氨酯泡沫敷料进行细胞相容性研究,探讨其作为医用植入材料的安全性。方法:参照ISO对医用植入材料的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试验,采用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经该4种材料的高温浸提液与L929细胞接触,运用四唑盐比色法(MTTassay)测定其1,3,5dL929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及其毒性程度。结果:该4种材料在高温下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材料细胞毒性程度0级。结论:该4种材料细胞相容性好。
李望舟陈绍宗李学拥王锐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敷料比色法
CB-HRP顺行示踪法观察神经植入皮瓣后再生神经纤维的分布被引量:2
1994年
CB-HRP顺行示踪法观察神经植入皮瓣后再生神经纤维的分布李学拥,李荟元,陈绍宗以感觉神经植入失神经皮瓣重建皮肤感觉的方法,已有临床与基础理论的研究报道,证明植入的神经可以再生游离神经末梢和毛囊感受器,并具有各类功能。但未能直接说明再生的神经末梢来源...
李学拥李荟元陈绍宗
关键词:神经植入再生神经纤维示踪
端侧神经吻合后侧支发芽再生轴突的成熟情况
2001年
目的 :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新生神经轴突的再生情况。方法 :将 1 2只新西兰兔按手术后的时间分为 1、2、4、6、8和 1 2周 6个观察组 ,每组 2只动物。将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的神经模型。利用 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再生轴突的通过率随吻合手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纤维逐步成熟 。
程飙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
关键词:神经再生轴突端侧神经吻合
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构建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微囊化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 th factor,NGF)基因修饰的N IH 3T 3细胞复合组织工程真皮的可行性及其对急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分泌型NGF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NGF并导入N IH 3T 3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将此细胞包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中培养。以Ⅰ、Ⅲ型胶原为基质、人成纤维细胞和制备好的微囊为种子细胞,用组织工程皮肤培养系统构建复合微囊的组织工程真皮,体外培养1周后行羟脯氨酸(hydroxypro line,Hyp)测定,EL ISA法测定其分泌功能,组织形态学观察。以猪背部急性全层创面为模型,按移植物不同分为5组:NGF-N IH 3T 3微囊真皮组(A组)、N IH 3T 3微囊真皮组(B组)、空囊真皮组(C组)、NGF(5 ng/m l)+胶原膜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观察创面再上皮化及愈合速度和愈合时间。结果转NGF基因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后体外培养6周,仍稳定分泌NGF(124.32 pg/m l),体外培养1周后,组织工程真皮中NGF-N IH 3T 3微囊组Hyp含量为69.68±6.20 m g/g,较空白对照组增加约2倍以上。移植治疗急性创面,A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5±2 d,B组为34±3 d,C组为34±2 d,D组为33±2 d,E组为40±3 d,A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至少缩短约10 d,提高了创面愈合的速度。结论将分泌NGF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后可提高组织工程真皮的质量,并促进急性创面的愈合。
胡昭华陈绍宗金岩雄鹰王为马小军宋玫
关键词:组织工程真皮微囊基因转染神经生长因子创面愈合
带感觉或重建感觉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1998年
皮瓣移植术感觉重建极为重要,如感觉功能丧失,局部失去保护功能,较易造成损伤;神经营养机制破坏,损伤难以愈合,影响运动功能恢复。自1984年以来,笔者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感觉或可重建感觉皮瓣修复,取得预期效果。临床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
陈辉陈绍宗李荟元李跃军李学拥程飚曲辉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
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赵聪颖陈绍宗吕小星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