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素华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睡眠
  • 2篇睡眠障碍
  • 1篇动目标
  • 1篇动目标检测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处理
  • 1篇信噪比
  • 1篇延时
  • 1篇医学图像
  • 1篇运动目标检测
  • 1篇帧差
  • 1篇帧差法
  • 1篇智能监控
  • 1篇智能监控系统
  • 1篇入睡和睡眠障...
  • 1篇实时监控
  • 1篇睡眠过程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潜伏期

机构

  • 4篇南昌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陈素华
  • 2篇朱启标
  • 2篇杨仲乐
  • 2篇谢水清
  • 1篇董福洲
  • 1篇赵舒
  • 1篇沙洪
  • 1篇邓娟
  • 1篇王平
  • 1篇任超世
  • 1篇魏庆国
  • 1篇黑亚莉

传媒

  • 1篇电视技术
  • 1篇医疗设备信息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解决反应时实验数据可比性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8
2006年
反应时实验数据的可比性问题是脑认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对此,本文从测量方法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通过准确测量计时系统的整体时间延迟以对原始实验数据进行修正的方法,达到反应时实验数据可比性的目的。
陈素华谢水清杨仲乐
关键词:反应时延时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在智能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7年
在研究帧差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连续帧差的一种改进算法:将摄像机拍摄的彩色图像经中值滤波后,采用彩色图像差分模型在连续3帧之间作差分运算,初始分割出移动的飞机,然后设置阈值将图像二值化,经过形态学腐蚀、膨胀处理后,再对得到的两幅差分图像作相与运算来确定移动飞机的位置。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完成智能安全监控系统中移动飞机的检测和定位任务。
王平陈素华董福洲
关键词:运动目标检测帧差法智能监控
信噪比对不同EIT图像重建算法的影响研究及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探索不同位置单目标和多目标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中,信噪比对不同EIT图像重建算法应用效果的影响。针对16电极系统,通过仿真获取EIT场域理想边界电压作为理想EIT系统的采集信号,对理想系统所有通道采集的数据整体添加高斯白噪声,模拟信噪比为40、60、80 dB的EIT检测系统的测量电压。采用等位线反投影(LBP)、基于Newton-Raphson算法的Tikhonov正则化(NR Tikhonov)和Tikhonov-Noser组合正则化(NR Tikhonov-Noser)、Landweber迭代以及Newton-Raphson 5种算法,重建EIT图像。引入重建误差ER和结构相似度函数SSIM,定量评价成像效果。结果表明,当单目标由场域中心向场域边界移动时,5种算法的SSIM都增大;当目标位置靠近边界但个数增加时,5种算法的ER都增大。LBP和NR Tikhonov-Noser在3种信噪比的系统中均可对5种目标模型成像,5种算法中NR Tikhonov-Noser成像质量最好。对场域中心的目标A,Newton-Raphson算法在40 dB信噪比时无法成像,NR Tikhonov、Landweber在40和60 dB时均不能获得有效图像。在80 dB系统中,LBP成像效果不及另4种算法。不同算法成像对EIT检测系统信噪比的要求不一致,应依据构建的EIT检测系统信噪比指标和具体应用目标择优选取成像算法。NR Tikhonov-Noser可作为一般情况下的首选算法,信噪比低于60 dB的系统建议选择LBP,80 dB以上的系统不建议选择LBP。60 dB左右的系统还建议可选择Newton-Raphson算法成像。
邓娟陈素华沙洪赵舒任超世
关键词:EIT信噪比
基于Delphi的DICOM图像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12年
DICOM标准已成为医学图像通用标准,DICOM文件结构复杂,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无法显示DICOM图像。在对现有的DICOM图像显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Delphi快速开发的特点,设计并开发了DICOM图像显示系统。该系统能够正确显示DICOM图像及其文件信息,并具有多幅图像对比显示、图像反色显示、亮度和对比度调节等图像处理功能。该系统不仅解决了医学图像在Windows系统平台的显示问题,还可将医学图像的主要文本信息提取并显示出来,便于医学图像的后续研究。
朱启标陈素华黑亚莉
关键词:DICOM医学图像图像处理DELPHI
外部声音刺激对入睡潜伏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如何确定外部声音刺激的特性及各种相关参数的设置与睡眠过渡过程中的脑状态之间的控制关系,以更好地抑制睡眠过渡过程中的有害认知活动,缩短入睡潜伏期。通过对睡眠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入睡潜伏期进行对比测试,用微机监测被试对外部声音刺激的行为反应,根据行为反应水平,给被试相应的声音刺激并对其间隔和音量加以相应的控制。结果表明:睡眠正常组平常入睡潜伏期都在15min以内,在实验中的入睡潜伏期为10min左右;睡眠异常组平常入睡潜伏期都在30min以上,有的达到60min甚至更长,而在实验中的入睡潜伏期大都小于15min。由此看出,通过此方法睡眠异常组被试的入睡潜伏期减小到10~15min,接近于睡眠正常组被试的潜伏期。说明在抑制有害认知活动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声音刺激的负面影响一唤醒被试;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尤其对有失眠症状者效果更加显著。借助外部干预进行实时调节睡眠是缩短入睡潜伏期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可重复,易控制,无唤醒。
陈素华朱启标魏庆国
关键词:睡眠障碍微机控制
一种实时监控睡眠过程缩短入睡潜伏期的方法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一种采用外部干预进行实时控制的策略抑制有害认知活动达到缩短入睡潜伏期的方法。方法:于2005-03/05录选中南民族大学8名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分两组(睡眠正常组3人和睡眠异常组5人)进行入睡潜伏期对比测试。用微机监测被试对外部声音刺激的行为反应,根据行为反应水平给被试相应的声音刺激并对其间隔和音量加以相应的控制。结果:睡眠正常组3人和睡眠异常组5人,每人各做4次,属于小样本实验。在实验中,每一人次进行得都比较顺利,没有出现无法入睡的情况。且每个被试都是入睡后自然醒来的,一般睡眠时间为30~60min。睡眠正常组平常入睡潜伏期都在15min以内,他们在实验中的入睡潜伏期为10min左右;睡眠异常组平常入睡潜伏期都在30min以上,有的达到60min甚至更长,而他们在实验中的入睡潜伏期大都小于15min。由此看出,通过此方法睡眠异常组被试的入睡潜伏期减小到10~15min,接近于睡眠正常组被试的潜伏期。结论:借助外部干预进行实时调节睡眠是缩短入睡潜伏期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可重复,易控制,无唤醒。
陈素华谢水清杨仲乐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潜伏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