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秒

作品数:22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术后
  • 10篇护理
  • 8篇动脉
  • 5篇主动脉
  • 4篇心脏
  • 4篇手术
  • 4篇围手术
  • 4篇围手术期
  • 3篇动脉瓣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置换术
  • 3篇手术期护理
  • 3篇术期护理
  • 3篇主动脉瓣
  • 3篇外科
  • 3篇围手术期护理
  • 3篇并发
  • 2篇心尖
  • 2篇心脏病

机构

  • 19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四川大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2篇陈秒
  • 7篇龚仁蓉
  • 2篇林敏
  • 2篇曾玲
  • 2篇秦超毅
  • 2篇方进博
  • 2篇白阳静
  • 2篇朱小红
  • 2篇唐梦琳
  • 1篇周洪霞
  • 1篇蒲护琼
  • 1篇何群
  • 1篇安琪
  • 1篇朱达
  • 1篇虞献敏
  • 1篇龚姝
  • 1篇江涛
  • 1篇陈欣杨
  • 1篇何成奇
  • 1篇杜春萍

传媒

  • 5篇华西医学
  • 3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护理学报
  • 1篇现代护理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实用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采血持针器的使用现状及其职业暴露调查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调查国内护士静脉采血时,持针器的使用现状及其职业暴露情况。方法本研究自制问卷(信度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15,效度Kaiser-Meyer-Olkin系数为0.864),运用问卷星制作电子调查问卷,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8-9月多家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330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静脉采血持针器的使用现状及其职业暴露情况。结果本调查发放问卷共33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305份,问卷有效率92.42%,覆盖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涉及多个科室。静脉采血时持针器50%以上使用率为52.79%,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0.33%(其中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84%)。单因素分析显示,静脉采血时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是采血时使用持针器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采血时使用持针器的频率为静脉采血时职业暴露发生率的保护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时使用持针器的频率越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越低,持针器可在静脉采血过程中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陈黎陈赛李涛陈秒
关键词:持针器采血针静脉采血
主动脉瓣膜病高危老年患者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心尖途径主动脉瓣膜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高危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经心尖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作一系统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例术后新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急性肾损伤,13例出现轻微瓣周漏,3例出现伤口并发症,4例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经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住院时间为(16.51±5.37)d;术后平均随访1年,无病例死亡。结论经心尖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应用愈发广泛,针对其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准护理是保证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李源方进博陈秒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
无创通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监护
2011年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无创通气的监护。方法 2008年1 12月胸外ICU 36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在使用无创通气前后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气变化。结果与无创通气前相比,无创通气后30min、1h、2h的指标均恢复到满意水平,循环稳定。结论通过采用无创通气,80%的患儿避免了再次插管,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同时避免了相关的呼吸道并发症,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提升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成活率。
陈秒曾玲行雯静刘璐龚仁蓉
关键词:无创通气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护
一例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1例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David术、主动脉弓去分支和主动脉腔内修复一站式杂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一般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管理、呼吸道护理、抗凝治疗等针对性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复杂,危险性大,通过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医生精准的治疗方案——行David术、主动脉弓去分支和主动脉腔内修复一站式杂交手术,严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
陈秒刘路路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脱机的护理被引量:7
2006年
报道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脱机的护理要点。通过掌握脱机指征和恰当的脱机方法,做好呼吸道的管理,维持循环稳定,给予营养支持及合理镇静,使患儿顺利脱机。认为加强脱机前后的护理,有效提高了婴儿先心病术后呼吸机脱机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刘燕陈秒罗泽玲
关键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呼吸机脱机护理
术前吸气肌训练对预防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三尖瓣又被称为“被遗忘的瓣膜”,原因是三尖瓣疾病存在很高的自然死亡率和手术死亡率。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是治疗三尖瓣反流的一种创新型手术方式,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正逐渐在临床中推广。但是,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仍然是影响心脏术后患者快速康复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开始使用术前吸气肌训练来减少心脏疾病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然而,目前没有任何关于术前吸气肌训练对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影响的研究报道。因此,我们首次大胆猜想吸气肌训练能减少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同时分析其治疗机制,并提出治疗建议。但这种康复干预措施目前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患者中缺乏实际的临床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未知的挑战,这或许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
王渝强喻鹏铭何成奇何成奇石峻陈秒
关键词:术后肺部并发症康复
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需求与护理被引量:22
2003年
目的 :了解病人在机械通气时的舒适需求 ,采取针对性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 ,对 87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 87例病人在机械通气时存在生理、心理方面的舒适需求主要有 9项 ,这些需求直接影响带机的顺应性。结论 :针对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需求 ,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和躁动 ,使带机更顺应 ,更好地促进治疗。
杜春萍虞献敏陈秒
关键词:机械通气护理调查表体外循环问卷调查
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膜植入术治疗高龄高危主动脉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J-ValveTM系统经心尖途径主动脉瓣膜植入术治疗高龄高危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共5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0例患者发生轻度瓣周漏,2例新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行起搏器植入,1例出现伤口愈合延迟,4例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所有患者经及时对症处理,恢复良好,康复出院;术后1年随访,无病例死亡。结论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在我国高危老年主动脉瓣疾病患者中广泛开展,精准高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和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一环。
陈秒李源方进博
关键词:主动脉瓣病变围手术期护理
微创经胸封堵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外科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被引量:4
2015年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位于室间隔漏斗部,紧邻主、肺动脉瓣下,由于其解剖类型特殊,传统的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大,而经导管微创封堵治疗也不适宜该类缺损的治疗。经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是一种全新的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杂交手术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治疗局限,能够达到微创的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的目的,本文以此为基础,全面介绍经胸封堵治疗该类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经验。
陈秒朱达安琪
关键词: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管理
不同用量外科用封合剂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估不同用量的Coseal■外科用封合剂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方法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依据使用Coseal■外科用封合剂的用量分为12 ml组(32例)和16 ml组(68例),观察术后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血制品用量、止血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室驻留时间及患者早期不良事件。结果16 ml组较12 ml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Ⅶ因子用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显著下降或减少(均为P<0.05)。本研究中因引流量增加再次开胸止血的患者,12 ml组多于16 ml组(9.4%比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再次手术患者出血点分布位置:12 ml组分别在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吻合处1例,人工血管与人工血管吻合处1例,以及主动脉根部1例;16 ml组出血点位于胸骨后。术后12 ml组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16 ml组患者因心室颤动和脑卒中死亡各1例。结论对于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相比Coseal■外科用封合剂12 ml的基础用量,16 ml的用量对于术中减少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降低术后早期引流量及再次开胸止血的风险。
李碧兰陈秒陈秒
关键词:止血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