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辉

作品数:21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考古
  • 6篇遗址
  • 3篇贵族
  • 2篇社会
  • 2篇世界文化遗产
  • 2篇文化
  • 2篇文化遗产
  • 2篇良渚文化
  • 2篇美人
  • 2篇墓葬
  • 2篇考古学
  • 2篇古学
  • 2篇贵族墓葬
  • 1篇大遗址
  • 1篇大遗址保护
  • 1篇都城
  • 1篇端元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遗址保护

机构

  • 19篇浙江省文物考...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剑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19篇陈明辉
  • 11篇刘斌
  • 11篇王宁远
  • 2篇徐士进
  • 1篇吴卫华
  • 1篇莫多闻
  • 1篇陈旭高
  • 1篇郑云飞
  • 1篇周文林
  • 1篇范畴
  • 1篇董少春
  • 1篇陆婧

传媒

  • 3篇东南文化
  • 3篇考古
  • 3篇南方文物
  • 2篇博物院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科学世界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东方考古
  • 1篇杭州文博
  • 1篇自然与文化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良渚古城考古的历程、最新进展和展望被引量:8
2020年
良渚遗址自1936年发现以来已经历了80余年的考古历程,经过4代考古人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良渚古城考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从崧泽到良渚: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课题的立项和启动,良渚古城考古仍将持续开展,并向科技化、国际化、理论化和公众化方向发展。
刘斌王宁远陈明辉
磁山文化的再研究
2020年
本文对磁山、北福地等分布于太行山东麓地区的距今9000~7000年的遗址进行了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冀南地区的磁山遗址可分早晚两大期,早期属磁山文化,晚期则应归属裴李岗文化。磁山早期和磁山晚期前后相继,年代分别为距今8500~8000年和距今8000~7500年,不超出贾湖文化一期和裴李岗文化一期存续的年代。冀南地区和冀中地区分属磁山文化和北福地一期文化,北福地一期文化年代晚于磁山文化,大致相当于磁山遗址晚期,其形成可能与磁山文化在裴李岗文化压迫下向北迁徙有关,二者同属于磁山文化系统。根据蓟县青池遗址的发掘资料,可知北福地一期文化的年代相当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
陈明辉
关键词:磁山文化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钟家港中段发掘简报被引量:4
2021年
2016~2018年对钟家港中段古河道的发掘,发现了良渚文化五个阶段的台地营建与垃圾堆积的连续过程。发掘了土台、房址、护岸设施、灰坑、柱洞等遗迹,出土了木构件、陶器、石器、漆木器等遗物。首次明确了莫角山东坡开始堆筑于良渚文化早期;钟家港古河道最初是南北贯通的,其后被人工土台截断。
王永磊陈明辉朱雪菲刘斌王宁远
关键词:古河道木构件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姜家山墓地发掘简报被引量:2
2021年
2015~2018年对姜家山墓地的发掘,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7座。男性墓头向朝南,女性墓头向朝北,显示出与反山、瑶山墓地不一样的头向传统。该墓地发掘后,确立了以反山和瑶山为代表的王族墓地、以姜家山为代表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以文家山为代表的低等级贵族墓地、以卞家山为代表的平民墓地的墓地等级划分。
陈明辉朱叶菲宋姝刘斌王宁远
良渚:五千年前的都城
2020年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经投票表决,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通过决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和确认起,考古工作者用了近10年时间,终于让这座拥有五千余年历史的古城重现在人们面前。
蔡璐庄维嘉(插图)张天莹(插图)陈明辉武欣宋姝
关键词:考古工作者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城
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被引量:45
2014年
2006年以来对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初步明确了古城内外的遗址布局、水系环境以及城墙的分布情况:古城的修建均有统一的规划,城墙充分利用自然地势整体、同时夯筑而成;城内分布有宫殿区、建筑基址和王、贵族墓地;城外的居住基址具有外廓城的性质;大型营建工程普遍运用草包泥堆筑工艺;西北部山系存在一个工程浩大的水利系统,既能削减山体的季节性洪峰,又可利用为运输通道。目前,考古部门已建立了遗址信息系统,并逐步完善了对古城内外布局和水利系统的认识。
刘斌王宁远郑云飞陈旭高周文林闫凯凯陈明辉祁自力芦希彦陈全和徐有秀范畴
关键词:良渚文化
杭嘉湖平原ZK3钻孔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及其气候-海平面响应
2024年
杭嘉湖平原位于海陆交互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极易受到海平面升降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对全球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应用非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模型提取杭嘉湖平原ZK3岩芯沉积物的端元组分,分析其物质来源;并结合植物藻类和磁化率指标全面揭示各端元组分对区域全新世气候-海平面变化响应。结果表明:(1)EM1(16.4 μm)主要为洪泛沉积物,EM2(35.3 μm)主要为湖相沉积物,EM3(58.9 μm)则为海相沉积物;(2)杭嘉湖平原8000 a BP以来的气候-海平面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约8000—6200 a BP,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海平面上升并趋于稳定,区域内同时受到海洋和陆源输入影响,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约6200—4800 a BP,气候趋于干凉化,陆地面积扩大,沉积环境转变为河流为主的洪泛沉积;至4800—3100 a BP,气候回暖,海平面略有回升,发育为湖相沉积;3100—140 a BP,气候趋冷干化,海平面下降,广泛发育为泛滥平原沉积环境。
江志霖毛龙江王婷邹春辉赵成双苹刘斌王宁远陈明辉莫多闻
关键词:粒度杭嘉湖平原
从考古遗址到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的价值认定与保护利用被引量:8
2019年
良渚古城遗址八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充分揭示了遗址的重要价值,证明它是良渚文明的都邑性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规模庞大的世界级城址,遗址的价值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在各方的配合和努力下,良渚古城遗址的文物保护也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而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以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良渚博物院展陈完成更新换代,良渚国家考古公园建设也已大体成型,良渚古城遗址已进入全面展示和利用的新时代。
刘斌王宁远陈明辉
关键词:考古学考古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遗
良渚古城的公众考古实践
本文对良渚古城遗址在大遗址保护及公众考古实践中采取的方式及所获成果作了系统的梳理。从揭示良渚古城重要历史地位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出发,介绍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在遗址保护宣传过程中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以及各部门在公众考古过程...
沈晓文陈明辉刘斌王宁远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
良渚遗址物质的Sr-Nd同位素特征、物源及其对古文化消亡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良渚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之一,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联系。位于杭州瓶窑镇的良渚古城遗址,则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巅峰。我们采集了良渚遗址剖面的文化层、上覆黄粉土的土壤样品以及遗址周边地区的河流和钱塘江的沉积物样品,测试分析了它们的Sr-Nd同位素组成。通过对比黄粉土和文化层的同位素组成变化,结合遗址周边环境和前人对长江沉积物、东海沉积物的研究,我们推测,良渚黄粉土物质来源可能是东海、长江沉积物和钱塘江沉积物的混合,良渚文化可能并非消亡于来自周边山体的山洪,而是与海侵或者长江下游洪水泛滥有关。
姬翔吴卫华陈明辉王宁远刘斌徐士进杨杰东
关键词:SR-ND同位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