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娜

作品数:170 被引量:919H指数:16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 1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1篇细胞
  • 30篇动脉
  • 28篇小鼠
  • 24篇动脉粥样硬化
  • 14篇血清
  • 14篇中医
  • 14篇巨噬细胞
  • 13篇药理
  • 13篇药理学
  • 12篇代谢
  • 11篇分子
  • 10篇内皮
  • 10篇健脾
  • 9篇心病
  • 9篇信号
  • 9篇祛痰
  • 9篇尾部悬吊
  • 9篇冠心病
  • 8篇化瘀
  • 7篇脂蛋白

机构

  • 168篇辽宁中医药大...
  • 20篇辽宁中医药大...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沈阳市第五人...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中医研...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南华大学
  • 1篇辽宁省动物疫...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沈阳市第六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药职业...

作者

  • 170篇陈文娜
  • 35篇贾连群
  • 34篇马贤德
  • 27篇孙宏伟
  • 25篇王俊岩
  • 22篇丛培玮
  • 22篇杨关林
  • 21篇宋囡
  • 20篇张林
  • 19篇郭隽馥
  • 14篇李曦明
  • 14篇陈殿学
  • 13篇张林
  • 13篇王丹
  • 12篇李大勇
  • 12篇郭胜男
  • 11篇韩晓伟
  • 10篇赵丹玉
  • 9篇关洪全
  • 8篇苗兰英

传媒

  • 14篇中华中医药学...
  • 10篇辽宁中医杂志
  • 10篇辽宁中医药大...
  • 9篇中国实验方剂...
  • 6篇中国动脉硬化...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辽宁医学杂志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实用中医内科...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医教育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3
  • 13篇2022
  • 22篇2021
  • 11篇2020
  • 17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16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12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血脂与脂蛋白水平的关系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气虚血瘀38例、气滞血瘀19例、痰浊瘀阻28例、痰浊血瘀35例。对TG、TC、HDL-C、LDL-C、APO-A1、APO-B、LP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结果:痰浊瘀阻、痰浊血瘀组TC、LDL-C、APO-A1水平方面明显高于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组(P<0.05);与其他3类证型比较,痰浊血瘀组的TG水平上升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由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发现痰浊与血脂及脂蛋白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辨别,也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个监测指标。
王安琪张思薇陈文娜王柏山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证型血脂脂蛋白
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对尾部悬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对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共5组。后4组大鼠头低位-30°尾部悬吊连续21天,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方灌胃,其余各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2天处死各组大鼠,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分化诱导实验,成骨分化诱导第4、7、10天采用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分化诱导第7、14、21天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骨钙素(OC)含量,成骨分化诱导第21天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4、7、10天ALP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经成骨诱导7、14、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成骨诱导21天后钙结节形成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4、7、10天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10天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14、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成骨诱导21天后钙结节形成显著增多(P<0.01);与补肾组比较,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天ALP活性降低、经成骨诱导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补肾健脾组明显升高(P<0.05),经成骨诱导21天后补肾健脾组钙结节形成明显增多(P<0.05)。结论: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具有促进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以补肾健脾方作用为优。
张林谢鑫张红梅卢健陈文娜王俊岩李环宇
关键词:补肾健脾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一种微生物无菌培养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无菌培养设备,包括培养箱本体,所述培养箱本体包括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所述第一培养室设置在第二培养室顶部,所述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
郭隽馥陈文娜李乡南张越时郭胜男张林
文献传递
三地人参对小鼠IL-4和脾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辽宁、吉林和朝鲜三地人参对正常和免疫低下小鼠IL-4和脾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SCID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免疫低下模型组,免疫低下三地人参灌胃组,共8组,每组10只。其中免疫低下模型造模方法是用氢化可的松70mg/Kg(体重),1次/日,皮下注射,连续1周。人参灌胃为5g/Kg(体重),0.2mL/次,1次/日,连续2周。ELISA法测定IL-4和脾细胞活性。[结果]三地人参对正常小鼠IL-4和脾细胞活性的影响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差异,且两指标在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之间的比较中也无统计学差异;两指标在免疫低下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两指标在免疫低下三地人参灌胃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两指标在免疫低下三地人参灌胃组与免疫低下模型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但在三者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地人参对正常小鼠IL-4和脾细胞活性没有影响;三地人参对于免疫低下小鼠的这两个指标调节效果相同,并且均能将免疫低下的这两者恢复至正常或略高于正常的水平;脾细胞活性与IL-4含量呈一定线性相关关系。
付旋陈文娜孙宏伟马贤德陈殿学
关键词:人参免疫低下IL-4脾细胞
辽宁、吉林和朝鲜人参对小鼠细胞免疫药效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辽宁、吉林和朝鲜人参细胞免疫药效作用的强弱。方法:采用三地人参煎剂分别给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灌胃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血清IL-2含量等指标,评价三地人参对小鼠细胞免疫药效作用的强弱。结果:三地人参均能促进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三地人参对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地人参均能促进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2含量的提高(P<0.05);三地人参相比,辽宁人参能更好地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2的含量(P<0.05)。结论:辽宁人参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与吉林和朝鲜人参相似,甚至略好。
吴素琴孙洪伟陈文娜马贤德陈殿学
关键词:人参细胞免疫小鼠
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活性变化及血清淀粉酶变化的影响,从而评估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SPF级Wistar系雄性健康大鼠,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1、2、3、4组),10只/组。采用L-精氨酸腹腔注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丹参组于不同时间(造模前30 min、造模同时、造模后30、60 min)尾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造模后2 h,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采血3 m L。利用ELISA法分别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及TNF-α含量,评估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血清淀粉酶水平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丹参各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丹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TNF-α水平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丹参各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丹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降低AP大鼠血清淀粉酶和TNF-α含量;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确切;早期应用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最佳。
戴奇成姚常柏陈文娜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丹参注射液肿瘤坏死因子Α
桃红四物汤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8
2014年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喂及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ASO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9只)、桃红四物汤低浓度组(中药A组,12只)、桃红四物汤中浓度组(中药B组,10只)、桃红四物汤高浓度组(中药C组,9只),造模后8周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肢体血流灌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动脉大体形态,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测定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数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内皮素-1(ET-1)和NO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ASO模型,模型组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左后肢血流灌注量明显下降,外周血中CECs数量明显增多,动脉管腔不规则狭窄,血管壁超微结构被破坏,大鼠血清TNF-α、IL-1、ET-1水平均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B组和中药C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内皮细胞损伤及分泌功能的异常是ASO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桃红四物汤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是ASO的有效治疗方药。
李润生李大勇陈文娜马贤德张扬李雪晶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动脉硬化闭塞症内皮细胞循环内皮细胞
绞股蓝总甙调控mTOR/ULK1通路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 基于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探讨绞股蓝总甙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采用绞股蓝总甙2.973 g/(kg·d)、辛伐他汀2.275 mg/(kg·d)灌胃8周,模型对照组、正常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ULK1、Beclin1、LC3、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G、TC和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管腔见较大粥样斑块,ULK1、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TG、TC和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管腔粥样斑块明显减少,ULK1、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p-mTOR蛋白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P〈0.01或P〈0.05)。结论 绞股蓝总甙可能通过调控自噬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宋囡杨芳杨芳曹慧敏贾连群张妮杨关林
关键词:绞股蓝总甙动脉粥样硬化自噬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机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通过DisGeNET数据库收集冠心病的靶点,经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基因进行标准化;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按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条件并结合文献研究筛选出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有效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该复方的靶点;运用STRING10.5和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将其导入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终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图,探讨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得到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为29个,有效靶点54个,并因此得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冠心病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阐明了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金宏飞张琪张新戴梦竹陈文娜
关键词:瓜蒌薤白半夏汤冠心病网络药理学靶点
丹参酮ⅡA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对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20只Apo E-/-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丹参酮ⅡA组每日灌胃丹参酮ⅡA(30mg/kg),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灌胃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G、TC、HDL-C、LDL-C水平。油红O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结构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ABCA1、ABCG1、CD36的m 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CD36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管腔中明显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管壁沉积大量脂质,腹腔巨噬细胞ABCA1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ABCG1表达变化不明显,CD36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小鼠血脂水平及动脉损伤水平明显改善;丹参酮ⅡA组巨噬细胞ABCA1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CD36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两组ABCG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对Apo E-/-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具有良好的抑制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BCA1及CD36等与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相关基因及血脂有关。
赵秋宇贾连群王俊岩陈文娜陈阳朱美林马佳会
关键词:脂质沉积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