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俊芳

作品数:54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7篇细胞
  • 15篇狼疮
  • 13篇蛋白
  • 13篇抗体
  • 11篇系统性红斑
  • 1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1篇红斑
  • 11篇红斑狼疮
  • 10篇特异
  • 10篇特异性
  • 8篇血清
  • 8篇特异性IGE
  • 8篇皮炎
  • 8篇过敏
  • 7篇特应性
  • 6篇嗜酸
  • 5篇阳离子蛋白
  • 5篇食物过敏
  • 5篇嗜酸性
  • 5篇球蛋白

机构

  • 38篇天津市中医药...
  • 14篇天津市长征医...
  • 11篇天津医院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和平区...
  • 1篇天津中医学院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东丽医院
  • 1篇天津市滨海新...

作者

  • 54篇赵俊芳
  • 25篇李桂珍
  • 15篇李孟娟
  • 15篇赵宏丽
  • 12篇陈雪雯
  • 10篇王学谦
  • 7篇孙晓慧
  • 6篇赵宏丽
  • 5篇王秀娟
  • 4篇王蓉
  • 4篇刘华一
  • 3篇张彤
  • 3篇张峻岭
  • 3篇杨阔
  • 3篇杜闻媛
  • 2篇赵艳霞
  • 2篇张莎
  • 2篇李珺莹
  • 2篇李红
  • 2篇李韶深

传媒

  • 10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OX40 mRNA/OX40L mRNA及抗C1q抗体的检测及其诊断效能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OX40 m RNA/OX40L m RNA表达水平及抗C1q抗体水平,并对3项指标诊断LN的效能进行评价。方法选择40例LN患者、40例非LN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OX40 m RNA、OX40L 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1q抗体。同时,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并检测抗ds DNA抗体、肌酐、补体等。结果 LN组PBMC中OX40 m RNA、OX40L m 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4)×106拷贝/μL和(4±3)×103拷贝/μL,显著高于非LN组[(4±3)×106拷贝/μL和(2±2)×103拷贝/μL]及正常对照组[(4±2)×106拷贝/μL和(2±1)×103拷贝/μL](P<0.05)。LN组抗C1q抗体水平为(9.11±2.46)ng/m L,显著高于非LN组[(3.12±0.97)ng/m L]及正常对照组[(1.12±0.33)ng/m L](P<0.05)。LN患者OX40 m RNA的表达水平与抗C1q抗体、肌酐及SLEDAI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9、0.75、0.67,P<0.01),OX40L m RNA的表达水平与抗C1q抗体显著相关(r=0.58,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OX40 m RNA诊断LN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3、0.733、0.918,均优于其他指标。结论外周血OX40 m RNA及抗C1q抗体水平与LN活动度相关,这2项指标在L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OX40 m RNA有望成为诊断和监测LN的良好指标。
赵俊芳李桂珍陈雪雯
关键词:OX40/OX40L抗C1Q抗体
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70例
2017年
目的:观察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中药组口服安胃一号,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中药组总有效率81.4%,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改善恶心呕吐、排便无力、疲乏方面,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李妍刘华一王秀娟李桂珍赵俊芳高颖
关键词: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
红细胞生成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作为造血系统生长因子的生理效应已为人熟知,其主要作用为促进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以增加红细胞压积及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因此,EPO基因、EPO受体活化剂、人重组EPO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肾病和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贫血.近来的大量研究证实人重组EPO的治疗效果远不止于贫血,在组织保护,包括肾脏在内的几个器官中防止因局部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1-4].
赵宏丽赵俊芳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肾脏血红蛋白浓度成熟红细胞红细胞压积
两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FA)检测抗dsDNA抗体的特点及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91例SLE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83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5岁(标准差14.5岁)。50例健康对照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9岁(标准差6岁)。对他们的血清采用全自动定量ELISA和IFA检测抗dsDNA抗体,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对SL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SLE组全自动ELISA和IFA检测抗dsDNA抗体的灵敏度分别为71.4%和49.4%,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FA作为抗dsDNA抗体检测的经典方法较为直观,但需要荧光显微镜及较丰富判断经验的技术人员;而全自动ELISA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并可通过吸光度值来评价患者体内抗体的浓度,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可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李桂珍赵俊芳赵宏丽张彤陈雪雯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双链DNA抗体
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OX40/OX40LmRNA及抗C1q抗体的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外周血OX40,OX40L mRNA表达水平及抗C1q抗体水平。方法采集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抗C1q抗体,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OX40,OX40L mRNA表达水平。结果LN患者抗C1q抗体水平为(9.11±2.46)ng/mL,显著高于非LN患者的(3.12±0.97)ng/mL及正常对照者的(1.12±0.3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PBMCs OX40,OX40L mRNA水平分别为(8±4)×106拷贝/μL和(4±3)×103拷贝/μL,显著高于非LN患者[(4±3)×103及(2±2)×103]和正常对照者[(4±2)×103及(2±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OX40,OX40L mRNA表达及抗C1q抗体与LN活动度相关,其在L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赵俊芳李桂珍
关键词:OX40OX40L抗C1Q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种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在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SLE患者108例,依据是否有肾脏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组:有肾脏表现组和无肾脏表现组。65名健康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检者晨起第2次尿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东芝120)检测。结果有肾脏表现组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无肾脏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无肾脏表现组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4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在无肾脏表现组、有肾脏表现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析4种微量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的结果,发现在无肾脏表现组1项指标阳性率与2项指标阳性率比较,3项指标阳性率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2;P3,4>0.05)。而1项指标阳性率与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2项指标阳性率与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3;P1,4;P2,3;P2,4<0.05)。在有肾脏表现组结果与无肾脏表现组结果相同。有肾脏表现患者的尿中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尿素氮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尿中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肌酐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肌酐之间呈正相关,r=0.737,P<0.05。结论 4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动态观察监测尿微量蛋白的类型与含量,对患者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赵宏丽李桂珍赵俊芳张彤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
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C1q抗体的检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C1q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其抗C1q阳性率及三种抗体的协同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三种抗体均与SLEDAI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表明抗C1q抗体试验效能优于抗核小体抗体与抗dsDNA抗体。结论三种抗体与SLE及LN的活动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较好的辅助判断SLE特别是LN的活动及严重情况。
赵俊芳李桂珍李孟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
胃癌单克隆抗体(MG7-Ag)血清学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癌单克隆抗体(MG7-Ag)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研究MG7-Ag检测结果与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并行胃镜和病理检查的102例患者,依据结果分为胃癌前病变组65例和胃良性病变组37例,另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人员进行MG7-Ag血清学检测。结合胃镜及病理综合分析MG7-A与胃黏膜状态的相关性。并对诊断为胃癌前病变的65例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工作,包括流行病学资料,胃镜表现,病理分级,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血清MG7-Ag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LGC患者不同证候血清MG7-Ag的分布规律,分析两者与病理的相关性,从而探索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胃癌前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和胃良性病变组比较,血清MG7-Ag明显升高(P<0.05)。MG7-Ag含量: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阻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阴不足证与胃络瘀阻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络瘀阻证和胃阴不足证MG7-Ag含量升高,MG7-Ag含量升高与胃黏膜萎缩病变程度有关,可用于临床对胃癌前病变的筛查检测。
杨阔刘华一王秀娟杜闻媛李桂珍赵俊芳张莎于磊董洪飞张昕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胃癌单克隆抗体辨证分型
流式细胞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CD+8T淋巴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流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2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活动期SLE患者CD3+细胞、CD8+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患者,CD4+/CD8+比值亦明显降低(P<0.05),CD4+细胞百分率比较无统计意义。在CD8+细胞中,CD8+CD2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期患者(P<0.05)。稳定期患者,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D8+细胞中,CD8+CD28-细胞所占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SLE活动期患者虽然CD8+细胞增多,但大多数是CD8+CD28-细胞,失去细胞毒性作用。相反,与活动期患者相比,稳定期患者体内生成CD8+CD28+淋巴细胞。CD8+CD28-T细胞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且患者体内的CD8+T抑制淋巴细胞的变化是可逆的。
赵宏丽孙晓慧赵俊芳李孟娟丁素光
关键词:CD8^+细胞SLECD3^+百分率
CD4+IL-10+调节性T细胞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改变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CD4+IL-10+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 用流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D患者外周血CD4+IL-10+T细胞的绝对计数和百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
赵宏丽赵俊芳李孟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