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晓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玉米
  • 9篇性状
  • 5篇玉米籽粒
  • 5篇籽粒
  • 5篇子粒
  • 5篇自交
  • 5篇自交系
  • 4篇营养品质
  • 4篇配合力
  • 4篇配合力效应
  • 3篇氮胁迫
  • 3篇低氮胁迫
  • 3篇营养品质性状
  • 3篇玉米子粒
  • 3篇杂交
  • 3篇杂种
  • 3篇杂种优势
  • 3篇杂种优势分析
  • 3篇穗部
  • 3篇穗部性状

机构

  • 20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南阳市卧龙区...

作者

  • 20篇谭晓军
  • 20篇刘宗华
  • 16篇汤继华
  • 15篇胡彦民
  • 12篇李浩川
  • 5篇王琳
  • 5篇季洪强
  • 4篇丁冬
  • 4篇付志远
  • 3篇卫晓轶
  • 3篇郭明欣
  • 3篇刘义宝
  • 1篇王永学
  • 1篇王长成
  • 1篇梁海功
  • 1篇陈伟程
  • 1篇付忠军
  • 1篇李卫华
  • 1篇张君
  • 1篇常纪苹

传媒

  • 10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玉米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以2个茎秆强度不同的自交系82-3和W 1为基础材料,通过杂交与自交,对双亲、F1及F2等不同群体株高、穗位高、茎秆强度等植株性状进行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双亲及其杂交后代各性状差异明显,与W 1相比,亲本82-3表现株矮、穗位低,但根系差,茎秆强度也低;杂种F1除穗位节的节间强度表现负向杂种优势外,其它性状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尤其次生根层数超亲优势率达50%,而F2代各性状明显衰退;在所调查的性状中,不同世代变异性各异,F1表现高度一致,而F2分离严重,部分性状出现超亲分离,同一世代不同性状之间以株高变异性最小,其次是地上第3节间强度;株高、穗位高和地上第3节间强度的遗传力均在75%以上,而叶绿素含量最低,小于17%.
季洪强常纪苹付志远丁冬谭晓军汤欣欣刘宗华
关键词:玉米植株性状茎秆强度遗传力
矮秆玉米自交系“82-3”植株性状的遗传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矮秆资源82-3自交系为父本与高秆自交系W 1杂交,通过对双亲和F1,F2等不同群体植株性状田间调查,分析82-3植株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结果表明,矮秆自交系82-3具有株矮、穗位低、穗上叶片数少,但雄穗发达、叶面积大、叶夹角小、叶向值高等特点,对降低杂种后代株高和穗上叶片数有明显作用;在所调查的性状中,不同世代雄穗分枝数以及叶向值的变异性均较强,变异系数多在20%以上,预示这2个性状遗传稳定性较差,选择响应较低;不同性状遗传力各异,矮秆自交系82-3的株高、穗位高以及雄穗特性遗传力较高,而穗上叶片数和叶向值遗传力较低.
刘宗华季洪强梁海功丁冬付志远谭晓军侯凡
关键词:玉米植株性状
优质高产新型玉米杂交种豫单112的选育被引量:2
2014年
豫单112系河南农业大学以自选系L217为母本、L119A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中穗型玉米杂交种,在河南省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4006。
李浩川汤继华谭晓军丁冬付志远李卫华胡彦民刘宗华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优质高产选育杂交育成
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用5个不同基础群体的15个自选系作母本,5个不同优势群的测验系作父本,采用NCII交配设计配成75个杂交组合,经1年2点田间试验,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了亲本及其杂交种F1和F2籽粒的赖氨酸含量,并用三倍体种子胚乳-细胞质-母体效应模型对赖氨酸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除受种子、母体效应和细胞质3套遗传体系共同控制之外,还不同程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主效应方差VG(VG=VA+VD+VC+VAm+VDm)占总遗传方差(VG+VGE)的76.3%,其中,种子效应方差(VA+VD)、细胞质效应方差(VC)和母体效应方差(VAm+VDm)分别占24.6%、19.7%和55.7%;赖氨酸含量以母体遗传力为主(h2m=40.98%),其次为种子遗传力(h2o=17.86%),而细胞质遗传力较低(h2c=14.29%)。同时发现籽粒赖氨酸含量与产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r=-0.027)。因此,在高赖氨酸育种中,必须重视高值亲本尤其是母本的选择以及不同优势类群间的广泛组配,从变异广泛的基础材料中对赖氨酸含量和籽粒产量同时进行选择和改良是可能的。
汤继华季洪强刘义宝张君谭晓军胡彦民刘宗华
关键词:玉米赖氨酸
玉米籽粒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母体效应分析
利用10个玉米常规自交系.按照R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配成90个正反交组合.分别在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对F1和F2当代籽粒粗蛋白、粗淀粉、赖氨酸、粗脂肪4项主要营养品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F1当代,正反...
刘宗华李浩川汤继华胡彦民谭晓军郭明欣
关键词:玉米籽粒品质
文献传递
优质高产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豫单101的选育
2005年
以自选系L17为母本,8085为父本杂交育成了优质、高产、多抗、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豫单101。2年省区试该品种平均产量8 54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1.7%,籽粒粗蛋白含量11.78%,粗脂肪3.81%,粗淀粉71.46%,赖氨酸0.33%,容重762 g/L。属高蛋白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
刘宗华汤继华陈伟程胡彦民季洪强谭晓军
关键词:玉米选育
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以选自不同杂优类群、淀粉含量不同的10个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设计配成正反交90个组合,在河南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测定子粒淀粉含量,分析了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进行了配合力方差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点与基因型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地点×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差异不显著。②亲本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组合的淀粉含量以GCA效应为主;自交系郑58的淀粉含量和GCA效应均较高,是高淀粉育种的重要资源之一。③所用组合的淀粉含量均表现正向优势,平均中亲优势率4.24%,超高亲优势率1.64%。不同组合优势大小不一,变幅分别为0.31%~9.05%和-1.80%~6.24%;选自不同杂优类群的高淀粉自交系易配出高淀粉组合,亲本之一含量不宜过低。④母体效应对F2当代子粒淀粉含量无明显影响。
刘宗华王琳汤继华胡彦民谭晓军
关键词:玉米淀粉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
不同玉米基础群体选系穗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以15个自选系为母本,5个不同杂优类群的测验系为父本,按照NCⅡ设计配成75个杂交组合,在河南3个地点裂区试验,分析了穗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组合及双亲各自之间配合力差异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父、母本互作除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穗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不同母本系之间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差别明显,穗长以自选系M6和M8最高,穗粗以M15最高,穗粒重的以M1,M4最高,分别极显著高于其它系;3)不同组合穗部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也不同,组合间差别极显著,穗粒重以M3×N1和M14×N1的SCA效应最高,分别达15.556和15.318,而M12×N1最差,为-21.587;4)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的遗传力较高,尤其行粒数最高,而千粒重、穗重、穗粒重和出子率的遗传力相对较低.
刘宗华王琳李浩川汤继华胡彦民谭晓军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
氮肥对玉米高代重组近交系穗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以农大108的152个F8重组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通过2点田间试验,在施氮(N+)和不施氮(N-)条件下,对玉米穗长、穗粗等8个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氮条件下,穗部各性状均明显优于不施氮,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8重组自交系之间穗部各性状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不同性状对氮反应不同,互作效应明显;不同家系穗部性状变异呈正态分布,其中穗粒重在2种氮水平下均表现出超亲分离,各穗部性状变异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穗重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穗粗和轴粗的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当土壤基础氮含量较高时,在施氮与不施氮情况下,穗部各性状之间大多呈正相关关系.
王长成张占辉付忠军王永学汤继华谭晓军刘宗华
关键词:玉米重组近交系穗部性状穗粒重施氮水平百粒重
玉米籽粒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母体效应分析
利用10个玉米常规自交系,按照R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配成90个正反交组合,分别在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对F1和F2当代籽粒粗蛋白、粗淀粉、赖氨酸、粗脂肪4项主要营养品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F1当代,正反...
刘宗华李浩川汤继华胡彦民谭晓军郭明欣
关键词:玉米籽粒品质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