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彦民

作品数:108 被引量:688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8篇玉米
  • 22篇基因
  • 18篇性状
  • 15篇杂交
  • 13篇愈伤
  • 13篇愈伤组织
  • 11篇杂交种
  • 10篇幼胚
  • 10篇杂种
  • 10篇不育
  • 9篇玉米幼胚
  • 9篇玉米杂交
  • 9篇玉米杂交种
  • 9篇自交
  • 9篇QTL分析
  • 8篇氮胁迫
  • 8篇选育
  • 8篇杂种优势
  • 7篇雄性不育
  • 7篇自交系

机构

  • 106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海南绿川种苗...
  • 4篇郑州牧业工程...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黄淮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郑州师范高等...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农业厅
  • 1篇鹿邑县农业局
  • 1篇黄泛区农场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奥瑞金种...

作者

  • 106篇胡彦民
  • 67篇汤继华
  • 55篇刘宗华
  • 29篇季洪强
  • 25篇季良越
  • 19篇陈伟程
  • 15篇谭晓军
  • 14篇李浩川
  • 14篇罗福和
  • 10篇黄西林
  • 10篇付志远
  • 7篇田辉
  • 7篇王玲
  • 7篇李卫华
  • 6篇卫晓轶
  • 6篇丁冬
  • 6篇吴欣
  • 6篇谢惠玲
  • 5篇王琳
  • 5篇韦小敏

传媒

  • 34篇河南农业大学...
  • 11篇玉米科学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农业知识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科技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丰优兼抗型玉米杂交种豫单8703
2002年
刘宗华汤继华陈伟程胡彦民季洪强黄西林季良越罗福和
关键词:栽培要点玉米杂交种
玉米不同遗传背景子粒和秸秆粗蛋白含量及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5大杂种优势群的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配成正反交90个杂交组合,分别在河南省的南阳、郑州和浚县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用MARX-I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子粒和秸秆蛋白质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子粒、秸秆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遗传背景,同时受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子粒蛋白存在基因型与环境的显著互作效应,地点间子粒蛋白含量表现北高南低趋势(浚县>郑州>南阳),秸秆蛋白与其相反(南阳>郑州>浚县)。子粒、秸秆蛋白质含量分别排在前5位的组合中,80%来源于不同优势类群自交系间杂交,自交系E28和8085是可利用的高蛋白质种质资源。子粒、秸秆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表现负向和正向杂种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1.76%和27.03%,但两者变异性均较大,组合间变幅分别为-18.56%~21.24%和-12.78%~95.30%。相关分析表明,子粒与秸秆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r=0.0224)。因此,通过基因重组,在广泛遗传变异中选择子粒和秸秆蛋白含量较高的组合是可能的。
刘宗华李浩川刘义宝程荣霞胡彦民汤继华
关键词:玉米子粒秸秆杂种优势
玉米转Bt基因后代抗虫性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本研究以外引玉米抗虫转Bt基因材料为抗虫资源,以112-1、综3、8085和N808等自交系为轮回亲本,通过杂交和连续4代回交,得到回交转Bt基因后代。对每个回交世代转Bt基因材料以及阳性对照(外引抗虫Bt转基因材料)和...
刘宗华朱卫红汤继华胡彦民陈伟程
文献传递
玉米籽粒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母体效应分析
利用10个玉米常规自交系,按照R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配成90个正反交组合,分别在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对F1和F2当代籽粒粗蛋白、粗淀粉、赖氨酸、粗脂肪4项主要营养品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F1当代,正反...
刘宗华李浩川汤继华胡彦民谭晓军郭明欣
关键词:玉米籽粒品质
文献传递
应用诱变法筛选玉米抗草甘膦突变株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筛选出玉米抗草甘膦突变株系,采用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理化诱变相结合方法处理玉米自交系112种子。通过调查不同剂量草甘膦水溶液的田间除草效果及对玉米8个自交系和7个杂交组合的喷洒效果,确定了田间筛选玉米抗草甘膦突变株系合适的喷洒剂量为0.9 mL/L。诱变结果表明,自交系112当代出现多种变异,物理诱变能明显降低株高和穗位,通过田间喷洒0.9 mL/L的草甘膦水溶液,从经过1万Rad+1g/L NaN3处理的112后代中筛选到抗性植株但自交未得到种子,让其花粉和自交系黄C授粉,最终从黄C×112的自交后代中筛选出2株存活并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抗性植株。
赵锦慧郭婕胡彦民
关键词:玉米诱变
谈农科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2000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迅速发展的农业、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科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能力 ,需采取什么样的培养途径 ,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认为提高农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能力的培养途径需注意拓宽专业口径 ,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基础教学 ,加强实践和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 .
胡彦民刘宗华
关键词:大学生农科院校
山梨醇、ABA和干燥处理对玉米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长期继代培养的玉米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山梨醇、ABA和干燥48h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呈下降趋势;除自交系87-1外,40g/L或50g/L质量浓度的山梨醇能够加快愈伤组织的生长;ABA处理对愈伤组织生长量的影响不明显,仅个别基因型的生长量比对照有所增加;48h干燥处理对所有基因型愈伤组织的生长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较山梨醇、ABA和干燥48h处理,干燥48h在提高玉米愈伤组织生长量方面效果最好,并且操作简便、没有基因型的差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秦文娟胡彦民邓士政汤继华刘宗华
关键词:玉米愈伤组织山梨醇
普通群体与近交群体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对普通群体与近交群体的有关概念、性质、影响因素、基因型频率的动态趋势以及随机交配率与随机交配指数对基因型频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交配与近交的概念不同;随机交配率与随机交配指数性质不同;普通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的动态逐渐趋于平衡,近交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的动态趋于近交系数等于1的状态;随机交配率与基因型频率呈曲线相关,近交系数与基因型频率呈直线相关.
许时伦杨晓明胡彦民井金学张新民
关键词:近交系数基因型频率
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是禾本科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生殖隔离现象,有利于防止近交衰退、保持遗传变异。已报道自交不亲和禾本植物有着相同的自交不亲和系统,是一种特殊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类型,和单一位点控制的自交不亲和性不同,其不亲和性由非连锁的两个复等位基因位点S和Z控制。自交不亲和反应中涉及了花粉蛋白质的磷酸化、Ca2+浓度的变化和蛋白激酶的参与,因此可能存在着复杂的信号传导级联反应,详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S、Z基因的克隆和编码产物的鉴定均未有成功的报道,天蓝虉草可作为禾本自交不亲和性研究的一个模式作物,运用分离群体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构建S与Z位点的精细连锁图谱,以对自交不亲和基因进行图位克隆,是当前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的一个方向和热点。
牛俊海鲁晓民汤继华胡彦民
关键词:禾本科自交不亲和性S基因分子机制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方法利用玉米基因组的143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95对多态性引物,对河南省主要审(认)定品种的亲本及少数其它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河南省审定品种及部分外引品种在1981~2003年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南省审(认)定品种的主要自交系可分为Reid、温热、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综合种选系6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2)河南省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12种,其中Reid×唐四平头、Lan.×旅大红骨两种主要模式的应用面积分别为26.47%和20.62%,约占河南省玉米累计推广面积的47%;Reid×旅大红骨占9.41%;而温热×其它(综合种选系或Reid等)占9.07%,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结论20多年来,河南玉米生产上利用的12种杂优模式中,Reid×唐四平头和Lan.×旅大红骨是两种最主要的模式,应用面积约占1/2。
刘宗华汤继华王庆东胡彦民季洪强陈伟程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分子标记杂优类群杂优模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