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慧琼 作品数:87 被引量:659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电子电信 化学工程 更多>>
静脉胺碘酮的主要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33 2007年 目的了解静脉胺碘酮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使用胺碘酮,减少其副作用。方法对本院在2003年10月到2005年9月的静脉使用胺碘酮的全部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胺碘酮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12.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肝功能异常。重度肝功能异常的病例9例,需干预的严重心动过缓7例,需干预的低血压4例,过敏反应1例。结论尽管静脉胺碘酮有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但只要密切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其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黄兴福 杨艳敏 朱俊 谭慧琼 王国干 袁贤奇 梁岩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 静脉注射 肝功能异常 静脉注射地尔硫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即时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1 1999年 目的 观察和比较静脉注射地尔硫、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 (房颤 )和心房扑动(房扑 )心室率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 4例快速房颤或房扑患者 ,采用随机方式分两组 ,分别静脉注射地尔硫、毛花甙C。结果 地尔硫、毛花甙C组控制房颤或房扑的快速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70 % ,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 :3 4%、2 3 % ,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 :( 7 1± 4 2 )分钟、( 3 2 8± 2 2 8)分钟。地尔硫组出现可耐受性低血压 2例 ,发生窦性停搏 1例 ,均自行缓解 ,无心力衰竭加重表现。结论 静脉注射地尔硫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室率。 谭慧琼 宋有城 程晓荷 章晏 李萍 杨艳敏关键词:地尔硫ZHUO 毛花甙C 心房扑动 急性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 通过对血氨基端B-型尿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NT-proBNP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Ⅲ~Ⅳ)、LVEF<40%、Swan Ganz导管检查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3mmHg患者共32例.在植入Swan Ganz导管前8小时内,进行血NT-proBNP水平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冰盐水热稀释法连续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PCW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 SVRI)和心脏指数(CI)三次,并记录平均值.对NT-proBNP水平与LVEF、LVEDd及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LVEF、LVEDd与CI及PCW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NT-proBNP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r=-0.356,P< 0.05),与PCWP无显著相关性;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中,MPAP,PCWP,SVRI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r=-0.358,r=-0.309,r=-0.576,P<0.05),MPAP与PCWP具有显著相关性(r=-0.822,P<0.05);其它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急性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用血流动力学指标中,仅NT-proBNP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NT-proBNP水平对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有重要意义. 毛懿 杨宏 张炜 王国干 谭慧琼 张健关键词: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ICU护理人员手卫生监测方法研究 目的根据ICU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制定手卫生抽查监测频次,提高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和手卫生合格率。方法分别在护理人员的左右手进行微生物培养和ATP生物荧光采样,检测手卫生效果。本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密度采样筛选高风... 张辰 张文静 张鹏华 谭慧琼 马玉新心脏白塞病主动脉瓣返流一例 被引量:5 2002年 牟德华 倪新海 程显声 谭慧琼 朱俊 阮英茆关键词:心脏白塞病 主动脉瓣返流 血管炎 手术治疗 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在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2001年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 (Am)静脉注射治疗顽固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 )心室颤动 (VF)的用药经验。选择 5 2例患者 ,男 34例、女 18例 ,年龄 47.0± 15 .6 (2 1~ 6 8)岁。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静脉注射负荷量Am ,以3~ 5mg/kg稀释后 10min内注入 ,随后以 1.0~ 1.5mg/min泵入维持 ,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 ,可每隔 30min再注入 75~ 15 0mg追加负荷量 ,同时口服Am ,静脉用药平均 7.5 (6~ 12 )天。第 1个 2 4hAm静脉用量为 186 5± 2 72 (15 92~ 3 12 0 )mg ,心律失常控制占 5 6 % (2 9/ 5 2 ) ,72h心律失常全部控制。 1例 96h后VT复发 ,追加Am负荷量后获控制 ,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 :大剂量静脉注射Am对顽固VT和 (或 )VF安全有效 ,用药强调个体化。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心率、节律变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需长期口服Am。 袁贤奇 宋有城 朱俊 王国干 贺丽霞 谭慧琼 杨艳敏 康连鸣 郝云霞关键词: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药物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 入院血糖水平对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30d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446例12h内STEMI患者以入院时不同的血糖水平和有否糖尿病史分成4组(高血糖定为入院血糖〉10mmol/L),Ⅰ组:无糖尿病史且血糖正常组(对照组);Ⅱ组:有糖尿病史但血糖正常组;Ⅲ组:无糖尿病史但高血糖组;Ⅳ组:有糖尿病史且高血糖组。结果入院高血糖两组患者30d病死率和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Ⅰ组8.6%比Ⅲ组17.1%、Ⅳ组18.6%;MACEⅠ组21.6%比Ⅲ组36.3%、Ⅳ组38.8%;P值均〈0.001)。Ⅱ组与对照组相比,30d病死率没有明显增加(11.6%比8.6%,P=0.09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Ⅲ、Ⅳ组的死亡危险分别为Ⅰ组患者的1.51倍(P〈0.001)和1.83倍(P〈0.001);入院血糖水平是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水平每升高1mmol/L,病死率增加5%(OR1.05,95%CI1.04~1.07,P〈0.001),而糖尿病史对30d病死率不具有独立预测价值(OR1.11,95%CI0.87~1.42,P=0.412)。结论入院高血糖STEMI患者30d病死率和MAC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入院血糖正常者,入院高血糖为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史与近期病死率并无明显相关性。 刘尧 杨艳敏 朱俊 谭慧琼 梁岩 刘力生 丽英关键词:高血糖症 心肌梗死 预后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卒中事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分析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入选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年随访时脑卒中发生的特点以及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所有入选患者自入院至2年随访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对脑卒中和非脑卒中患者的特点进行比较,并采用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就诊时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住院与随访期间治疗等70余种因素对脑卒中发生的作用。结果中国地区共登记注册2294例患者,2年随访结束时共有93例(4.2%)发生105例次脑卒中事件,80%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组年龄(67.6±9.6)岁,高于非脑卒中组(62.6±10.4)岁,差值5.0岁(P〈0.01,95%CI:2.837-7.138);入院时平均收缩压脑卒中组(147.4±25.2)mm Hg,高于非脑卒中组138.1±24.2mm Hg,差值为9.3mm Hg(P〈0.01,95%CI:4.276-14.346)。脑卒中组既往脑卒中史、高血压史患者比例高于非脑卒中组(P〈0.01)。脑卒中组总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卒中史(RR=2.329,95%CI:1.343-4.041),就诊时胸痛持续存在(RR=1.957,95%CI:1.261-3.037),既往高血压史(RR=1.848,95%CI:1.153-2.963),出院后随访期间非心血管疾病住院次数(RR=1.823,95%CI:1.122-2.960),年龄(RR=1.056,95%CI:1.031-1.081)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入院前服用硝酸酯类药物(RR=0.537,95%CI:0.346-0.834),随访期间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频数(RR=0.803,95%CI:0.665-0.969)对脑卒中有保护作用。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者病死率进一步增加,主要为缺血性脑卒中。既往脑卒中病史、就诊时胸痛仍持续、既往高血压病史、年龄等因素使脑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入院前、出院后随访期间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 王曼 朱俊 谭慧琼 梁岩 章晏 刘力生关键词: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卒中 COX回归分析 速干手消毒剂使用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速干手消毒剂使用方法,规范按压方法和揉搓时间,比较不同种类手消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对使用不同类型速干手消毒剂、不同按压揉搓方法的手卫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时,按压一次揉搓20~30 ... 张辰 谭慧琼 张鹏华 马玉新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远期预后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了解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远期预后.方法 在我国北方38个中心连续入选因非ST段抬高ACS住院的患者,记录既往病史、入院情况、住院期间主要治疗和心血管事件,并在发病6、12和2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牛存分析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2年累计事件发生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用于2年累计死亡影响因素的识别.结果 共注册非ST段抬高ACS住院患者2294例,其中已知糖尿病患者420例,占18.3%.平均年龄(64.9±6.7)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62.3±8.6)岁(P〈0.01),女性患者(占48.1%)、既往有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者均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抗血小板约物的应用(92.1%比95.0%,P〈0.05)、接受冠状动脉造影(30.0%比36.3%,P〈0.05)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2.1%比18.8%,P〈0.05)的患者少于非糖尿病者.住院期间以及2年累计的死亡、慢性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和死亡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既往心力衰竭、就诊时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心率〉100次/min是非ST段抬高ACS患者2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住院期间和2年死亡、慢性心力衰竭和联合终点事件发牛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是非ST段抬高ACS患者2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非ST段抬高ACS患者住院期间抗血小板治疗和早期介入检杳和治疗有待加强.有必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以提高糖尿病并发ACS的治疗水平,改善该人群的预后。 于丽天 谭慧琼 朱俊 章晏 李建冬 刘力生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