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5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逆转录病毒的同源重组 被引量:2 1993年 逆转录病毒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复杂的病毒之一。它最早是由Peyton Rous于1911年从鸡肉瘤内分离的。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1)是由美国科学家RobertGallo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80年首次分离的。两年后,该小组又发现了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Ⅱ型(HTLV-2)。HTLV-1及HTLV-2可分别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 谭伟关键词:逆转录病毒 同源 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细胞辅助受体的研究进展 1997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细胞辅助受体的研究进展谭伟赵翠萍综述李德富审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分类号R511前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可以在人类引起艾滋病(AIDS)。经过十几年的... 谭伟 赵翠萍 李德富研制艾滋病疫苗的困难及策略 1992年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恶性传染病。根据WHO 1991年的统计,世界上已有162个国家出现了359271个艾滋病例。因此,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当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不过遇到的困难很多,但若方法得当也存在着广阔的前景。 谭伟 丁锡申关键词:艾滋病疫苗 恶性传染病 重组痘苗病毒 抗原变异 减毒活疫苗 抗原决定簇 P73—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成员的候选成员 被引量:1 1998年 人体正常细胞内肿瘤抑制基因的存在对控制人类肿瘤细胞的发生及增殖有重要作用.p53蛋白是最早发现的人类细胞的肿瘤抑制基因.经过近20年的努力,人们终于发现了人类的另一个肿瘤抑制基因—P73.这个基因的蛋白产物与P53蛋白在结构及功能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P5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成员的一个有力后选成员.深入研究不同的肿瘤抑制基因产物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特点,将有利于人们搞清肿瘤抑制基因的一般及特殊作用机制,为人们今后预防及控制肿瘤的发生奠定基础. 谭伟 赵翠萍关键词:肿瘤抑制基因 P53基因 艾滋病的基因治疗策略 1997年 谭伟 赵翠萍关键词:艾滋病 基因治疗 逆转录病毒的最新分类方法 被引量:3 1993年 1970年Baltimore和Temin在《自然》杂志上分别报导他们在禽类白血病病毒和Rous肉瘤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两人曾因此荣获诺贝尔医学奖。逆转录酶的发现使人们开始认识到遗传信息不仅可以自DNA向RNA传递,而且也可以从RNA至DNA反向传递。这一研究结果对人们后来分离和发现逆转录病毒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逆转录病毒已成为病毒家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 谭伟 丁锡申关键词:逆转录病毒 病毒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艾滋病的治疗策略 1992年 自1983年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 AIDS 的致病因子以来,如何治疗AIDS 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一谈起AIDS 的治疗问题,就不禁要想到 HIV 的生活周期。由于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对 HIV的生活周期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本文作者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围绕 HIV 的生活周期,对 AIDS 的治疗策略及其进展综述如下。HIV 是人类逆转录病毒。 谭伟 丁锡申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艾滋病 HIV的Rev蛋白——研究病毒基因表达调节的有力工具 1998年 HIV的Rev蛋白——研究病毒基因表达调节的有力工具谭伟赵翠萍综述李德富审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分类号R752前言Rev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的重要调节蛋白之一... 谭伟 赵翠萍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基因表达 病毒基因 在TK区插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蚀斑性状的研究 1990年 采用单层琼脂蚀斑测定法,初步研究了重组痘苗病毒的蚀斑大小与毒力之间的关系。首次发现,在32℃、37℃及40℃下,乙型肝炎-痘苗天坛株和乙型肝炎-痘苗WR株重组病毒在鸡胚细胞上形成的蚀斑,比其相应的未重组病毒为蚀斑明显要小。于小鼠脑内分别接种相同滴度的WR株重组病毒及未重组病毒,两次试验结果LD50分别为10^(-2.36)和10^(-3.76),10^(-2.63)和10^(-4.00),表明重组病毒WR株的小鼠脑内毒力明显低于其未重组株。提示WR株重组病毒的蚀斑大小可能与毒力有关,即蚀斑小毒力较弱,蚀斑大毒力较强。 谭伟 李河民 胡宗汉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重组痘苗病毒 调节HIV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蛋白质-Tat及Rev 1993年 Tat及Rev都是HIV复制所必不可缺的病毒调节蛋白。它们主要通过与各自的靶序列及细胞内的蛋白因子相互作用来发挥调节功能。Tat可以增加HIV所有基因的表达;而Rev则有选择性地促进编码病毒结构蛋白的基因表达,促使病毒从感染的早期阶段进入晚期阶段,起到控制病毒基因表达转换开关的作用。Tat可以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发挥其反式激活作用,Rev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起作用。 谭伟 丁锡申关键词:艾滋病毒 HIV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