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杏利

作品数:25 被引量:194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9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大学生
  • 6篇心理健康
  • 4篇心理
  • 4篇医学生
  • 4篇生命
  • 4篇人格
  • 4篇自我效能
  • 4篇自我效能感
  • 4篇效能感
  • 3篇自杀态度
  • 3篇干预
  • 2篇大学生生
  • 2篇大学生生命
  • 2篇心理干预
  • 2篇心理学
  • 2篇学生生命
  • 2篇一般自我效能
  • 2篇一般自我效能...
  • 2篇抑郁
  • 2篇人际信任

机构

  • 21篇蚌埠医学院
  • 3篇郑州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经贸职业...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安徽省荣军康...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24篇谢杏利
  • 16篇邹兵
  • 3篇许华山
  • 3篇沐林林
  • 2篇黄中岩
  • 2篇王立金
  • 1篇崔道伟
  • 1篇邹兵
  • 1篇韩慧
  • 1篇宋红涛
  • 1篇崔明
  • 1篇朱艳丽
  • 1篇严发萍
  • 1篇翟长平
  • 1篇叶娜
  • 1篇赵山明
  • 1篇吴延海
  • 1篇邹娟
  • 1篇张俊
  • 1篇王文娟

传媒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卫生研究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职业圈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南方医学教育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了解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7~9月,使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生命意义感问卷、生活目标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蚌埠市和淮北市356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我国常模(t〉3.105,P〈0.001)。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生命意义感、生活目标、幸福感指数等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健康状况、年龄、生活自理情况、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和寻求意义感、生活目标、生命意义感、自主感等因子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P〈0.05)。结构模型分析表明,生命意义感、生活目标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观幸福感发挥中介作用。结论生命意义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疏导。
邹兵谢杏利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
医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72名医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医学生人格、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应对方式中男生合理化得分高于女生(P<0.01),而女生自责和幻想分均高于男生(P<0.01和P<0.05);农村生源学生合理化和幻想得分均高于城镇生源学生(P<0.01);应对方式与人格、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结构模型拟合指数χ2/df=4.164,P<0.01,拟合优度指数=0.967,调整拟合优度指数=0.935,常规拟合指数=0.949,比较拟合指数=0.930,近似误差均方根=0.069。结论:医学生人格、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直接的影响,多因素理论假设得到结构模型的有力支持。
邹兵谢杏利
关键词:医学生人格社会支持
医学生应对方式、社交行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交行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医学院253名本科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和社交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农村生源医学生社交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城镇来源学生(P<0.05)。医学院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行为和积极应对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或P<0.05)。以GSES总分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积极应对、社交行为都进入回归方程,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3.213和1.303。这些影响因素总共可解释因变量的35.6%。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和社交行为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
邹兵谢杏利叶娜
关键词: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探讨被引量:7
2007年
文章通过对本校2006届462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分析,探讨了当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提出改善当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谢杏利黄中岩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形势
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差异表达miRNA-181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年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miRNA-181b进行靶基因、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分析。方法:采用DIANA-TarBase数据库分析miRNA-181b靶基因,应用DIANA-miPath V.3软件对miRNA-181b的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DIANA-miRGen v3.0数据库分析miRNA-181b的转录因子。结果:miRNA-181b靶基因共1 344个,其中显著表达的共有靶基因是ARHGAP11A、PPA1、YY1和ZC3H12B;miRNA-181b的靶基因广泛参与生物学过程的调节,包括分子功能、RNA结合、细胞组成等过程;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NA-181b的靶基因富集了12条信号通路,包括hipp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赖氨酸的降解等;与miRNA-181b显著关联的转录因子有7个,其中JUN、EGR1、MEF2C与精神分裂症有显著关联。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miRNA-181b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多个靶基因、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密切关联。
宋红涛王立金沐林林许华山谢杏利翟长平张俊吴延海崔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物信息学
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目的、生命意义感的关系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现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生命意义感、生活目的在大学生自杀态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生活目的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对10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并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自杀总体持否定和排斥态度。男生比女生更能客观理性地看待自杀行为,农村生源大学生比城镇生源学生对安乐死更持排斥态度。大学生自杀态度四个维度与生活目的、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1.924,GFI=0.936,AGFI=0.915,NFI=0.937,CFI=0.940,RMSEA=0.045)。生命意义感和生活目的对大学生自杀态度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多因素影响假设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结论生活目的和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自杀态度产生重要影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自杀态度进行引导。
谢杏利邹兵黄中岩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态度生命意义感结构方程模型
TBL教学法在《临床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作为精神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临床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帮助患者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以便解决人们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
谢杏利邹兵
关键词:临床心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法精神和行为障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的
高校大学生生命态度意义与目的积极心理学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了解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为有效开展高校生命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生活目的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生命意义问卷对某高校23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并将被试分为实验组(117例)与对照组(120例),进行前后测设计的生命教育实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得分在实验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后除对自杀者家属态度,寻求意义、生活感受和幸福感外,两组其余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前后实验组被试自杀态度状况、生命意义感指数、生活目的水平都有提高(P值均<0.05);对照组前后测各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追踪评估发现干预效果持久,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生命意义以及生活目标等方面,前测和追踪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有利于学生理性审视自杀现象,提升其生命意义感。
邹兵崔道伟韩慧严发萍谢杏利
关键词:生命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
离异家庭大学生社交行为与人格、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大学生社交行为与人格、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使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大学159名离异家庭大学生进行测试,数据输入SPSS17.0和Amos7.0进行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离异家庭大学生社交行为、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社交行为与内外倾向性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正相关,与神经质得分呈负相关(P<0.01)。以TSBI总分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内外倾向性得分、自我效能感进入回归方程。结构模型分析表明人格和自我效能感对社交行为有直接影响,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0.837,P<0.001,GFI=0.970,AGFI=0.946,NFI=0.988,CFI=0.961,RMSEA=0.030)。结论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助于增强离异家庭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邹兵谢杏利邹娟
关键词:离异家庭大学生人格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与高校教育对策探析被引量:3
2012年
高校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不能成熟、理性地对待生命,构建有效的生命教育体系刻不容缓。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杀持否定态度,但部分学生对自杀认识存在偏差,思维片面化和自我中心严重,甚至在一些维度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大学生对自杀者持否定和排斥认识;大学生对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高校应认真研究自杀预防措施,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生活目标,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邹兵谢杏利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态度生命教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