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静

作品数:99 被引量:437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9篇产前
  • 35篇产前诊断
  • 33篇妊娠
  • 26篇糖尿病
  • 25篇糖尿
  • 24篇妊娠期
  • 24篇细胞
  • 23篇妊娠期糖尿病
  • 21篇染色
  • 21篇染色体
  • 20篇胎儿
  • 15篇核型
  • 14篇核型分析
  • 13篇孕妇
  • 11篇染色体核型
  • 10篇原位
  • 10篇原位杂交
  • 10篇染色体核型分...
  • 8篇发病
  • 7篇炎症

机构

  • 91篇安徽医科大学...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98篇袁静
  • 78篇丛林
  • 55篇方慧琴
  • 30篇陈薇
  • 17篇李琴
  • 16篇杨琴
  • 14篇付娟娟
  • 13篇姚洁
  • 13篇周培
  • 12篇李松
  • 11篇叶四云
  • 7篇高传龙
  • 6篇周桂菊
  • 6篇李从青
  • 5篇王婷
  • 4篇李亮
  • 4篇刘长明
  • 4篇许烨烨
  • 4篇严小艳
  • 4篇魏兆莲

传媒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安徽医学
  • 7篇中华围产医学...
  • 7篇中国妇幼保健
  • 7篇中国产前诊断...
  • 4篇中国优生与遗...
  • 4篇第二届围产医...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国际生殖健康...
  • 2篇生殖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2篇2014中国...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19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9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92例胎儿超声软指标的临床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92例胎儿超声软指标的临床诊断和结局。方法:对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因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者292例(其中侧脑室增宽52例,单脐动脉55例,心室强回声158例,脉络膜囊肿36例,肾盂扩张10例,股骨或肱骨短小14例...
杨琴丛林袁静方慧琴陈薇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
特异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活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通路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活性的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GDM孕妇及正常孕妇各3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和血浆。依据细胞加药组别的不同,分为LPS刺激组(L组)、脂多糖组(LPS组)、TAK1抑制剂组(LT组)、TAK1抑制剂组(T组)及空白对照组(W组),培养、加药后Western blot检测TAK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LPS浓度及各组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探讨TAK1的作用。结果 GDM孕妇与正常孕妇比较,血浆LPS浓度升高;TAK1及NF-κB蛋白表达量增加,炎症因子(IL-1、IL-10、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小组间比较,L组相较于其他组的TAK1、NF-κB蛋白表达量增加,炎症因子(IL-1、IL-10、TNF-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孕妇中,LT组、T组、W组NF-κB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组、T组未检测到TAK1明显表达,可检测到W组少量表达,LT组相对于T组,TNF-α、IL-1、IL-10表达水平升高(P<0.05),LT组、T组与W组上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中,LT组、T组、W组TAK1及NF-κB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组相对于T组,TNF-α、IL-1、IL-10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TAK1、NF-κB蛋白表达量与炎症因子(IL-1、IL-10、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TAK1可能参与GDM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通路的形成,抑制TAK1的活性,可以下调通路下游关键介质NF-κB及炎症因子的表达。
高传龙袁静李琴杨琴李松周培丛林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炎症通路核转录因子-ΚB
脱落滋养细胞用于孕早期快速产前诊断的研究
目的 :探讨孕早期经宫颈适宜的获取滋养细胞方法 ,并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的 应用,探讨其对宫颈脱落细胞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要求终止妊娠的60名早孕妇女,采...
付娟娟丛林袁静叶四云方慧琴
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分析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介绍一种较为完善的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并通过对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其在产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无菌条件下,取羊水细胞培养,实验过程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收获、制片、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结果产前诊断抽取羊水培养120例,116例培养成功,成功率为96.6%。其中6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占5.1%,异常病例中三体综合征占多数;另有2例是染色体异态性。结论120例羊膜腔穿刺者均未发生感染和流产,且实验过程中尝试改进的一些经验使羊水细胞培养更具有实用性。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是目前安全、有效的诊断胎儿染色体的方法,在诊断检查中占重要地位。
叶四云丛林付娟娟袁静方慧琴李从青陈薇
关键词:产前诊断羊水细胞培养技术核型分析
早孕期规范化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2
2015年
目的:探讨早孕期规范化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11-13+6周早孕期筛查的孕妇2670例,采用常规经腹探查,按规范化序贯方法观察胎儿整体解剖结构并测量颈项透明层(NT)厚度,对阳性病例追踪随访至产后,并将严重畸形结果与引产后病理做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畸形胎儿17例,包含畸形总数27例,其中脊柱侧弯1例,无脑儿2例,露脑畸形1例,无叶全前脑1例,颈部水囊瘤6例,唇腭裂1例,胎儿水肿9例,心脏异常2例,脐膨出2例,下肢发育异常1例,巨膀胱1例,除2例心脏结构异常外均经引产证实。 NT 值≥3.0 mm 32例,其中染色体异常3例(羊水穿刺证实2例为21-三体综合征、1例为18-三体综合征)、颈部水囊瘤6例、全身水肿3例、胎死宫内1例,余产后正常。另检出5例鼻骨缺失,2例经羊水穿刺证实为21-三体综合征,1例胎死宫内,2例产后正常。结论早孕期规范化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胎儿严重结构畸形,对产前诊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NT 值增厚对于早期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及指导预后有显著意义。
罗平姜凡顾莉莉李亮袁静
关键词:早孕期颈项透明层产前诊断
GDM孕妇MBL基因突变对子代遗传的观察
目的 观察GDM孕妇子代MBL的蛋白水平和基因点突变的情况;初步探讨MBL是否对子代的遗传。方法 用单链多态构象性聚合酶链(PCR-SSCP)法分析入组孕妇和子代MBL基因点突变;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MBL浓度。结果...
袁静周桂菊张英朱华庆丛林
宫颈处脱落滋养细胞用于孕早期产前诊断的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差速贴壁法富集和纯化经宫颈采集的脱落滋养细胞在早孕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细胞刷法收集100例孕妇人工流产前宫颈处取得的脱落滋养细胞,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差速贴壁法富集细胞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
袁静付娟娟陈薇方慧琴丛林
关键词:脱落细胞产前诊断早期妊娠荧光原位杂交差速贴壁
117例羊水细胞培养结局及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羊水细胞培养结局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117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行羊水细胞培养。对孕妇的年龄、孕周、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N)、羊膜腔穿刺指征、羊水的WBC、RBC等指标与培养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7例羊水培养中成功112例,成功率为95.73%。孕妇年龄、外周血WBC、N计数与羊水细胞培养结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穿刺指征、羊水WBC和RBC计数与羊水细胞培养结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WBC计数与孕妇外周血WBC、N计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妇的年龄、外周血WBC和N计数对羊水细胞培养结局有影响,高龄、外周血WBC≥10×109/L、N≥7.5×109/L易导致羊水培养失败。建议羊膜腔穿前检查孕妇外周血常规。
李从青丛林姚洁袁静叶四云方慧琴
关键词: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
比较羊水细胞原位培养法和胰酶消化法在产前诊断染色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比较载玻片-原位培养法(以下简称原位法)和胰酶消化法在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来该院进行产前诊断的1105例孕妇的羊水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法和胰酶消化法进行培养、收获及制片,成功制片后用GSL-120扫描、捕获核型,对两种方法的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培养时间、分裂相、核型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05例羊水标本同时采用原位法、胰酶消化法两种方法进行培养,这两种方法的培养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原位法和胰酶消化法羊水需求量分别为5、10 mL,培养基用量分别为7、8 mL。与胰酶消化法相比,原位法羊水细胞培养时间短,分裂相及优质分裂相数目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3,P<0.001;Z=-2.937,P=0.003;Z=-2.943,P=0.003)。两种方法的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检出972例正常核型、128例异常核型,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真嵌合7例,染色体核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与胰酶消化法相比,原位法具有培养时间短、培养基用量少、羊水需求量少、操作步骤简单、优质分裂相多,以及可以有效诊断真假嵌合等优点,但胰酶消化法相较于原位法具有制片可重复性相对较高且耗材相对经济的优势,结合原位法和胰酶消化法的优缺点,羊水细胞培养可以采用原位法为主、胰酶消化法为辅的培养模式,提高产前诊断的效率、准确率与成功率。
候舒文陈薇严雅兰刘慧袁静
关键词:羊水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
完全型双面畸形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提高对双面畸形的认识和产前咨询。方法总结2例双面畸形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多普勒超声提示两例胎儿均为双面畸形并知情同意选择终止妊娠。结论双面畸形常合并其他结构发育异常,存活率低,建议早期产前超声筛查便于早期处理。
李琴丛林袁静杨金燕
关键词:产前诊断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