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继贫

作品数:90 被引量:49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4篇肾移植
  • 25篇器官
  • 22篇肝移植
  • 18篇术后
  • 13篇器官捐献
  • 13篇捐献
  • 13篇供者
  • 12篇供肾
  • 11篇受者
  • 10篇器官移植
  • 8篇胰腺
  • 7篇移植术
  • 6篇移植后
  • 6篇儿童
  • 6篇肝癌
  • 6篇病理
  • 6篇病理学
  • 6篇存活
  • 5篇排斥
  • 5篇激素

机构

  • 56篇华中科技大学
  • 36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荆州市第二人...
  • 1篇武汉华中科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0篇蒋继贫
  • 65篇陈知水
  • 49篇曾凡军
  • 43篇明长生
  • 40篇张伟杰
  • 34篇刘斌
  • 33篇魏来
  • 29篇林正斌
  • 27篇杜敦峰
  • 22篇宫念樵
  • 15篇刘敦贵
  • 14篇郭晖
  • 13篇施辉波
  • 12篇卢峡
  • 12篇陈刚
  • 10篇徐晶
  • 10篇朱兰
  • 9篇陈栋
  • 8篇昌盛
  • 8篇陈孝平

传媒

  • 39篇中华器官移植...
  • 7篇临床外科杂志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器官移植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移植杂志...
  • 2篇实用器官移植...
  • 2篇2012中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肾同期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40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报告40例胰、肾同期移植(SPK)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结果及经验。方法共40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病人接受SPK,平均年龄为(45.8±82)岁。供肾先植入左侧髂窝。供胰植入右下腹腔,移植胰动脉与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移植胰静脉与右侧髂外静脉端侧吻合。其中胰液膀胱引流术式2例,改进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38例。移植肾平均冷血时间为(7.13±2.02)h,移植胰平均冷缺血时间为(9.95±2.01)h。术后早期采用皮质激素+霉酚酸酯+他克莫司(36例)/环孢素A(2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CD25抗体四联诱导治疗,以后改为三联维持。结果受者、移植肾和移植胰6个月存活率均为97.5%,1年存活率均为94.8%,受者、移植胰和移植肾3年存活率分别为94.8%、84.3%和84.3%。39例停用胰岛素,平均停用胰岛素时间为(6.87±6.80)d,空腹血糖平均恢复正常时间为(13.68±9.05)d。术后3周口服糖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显示移植胰功能完全正常。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0.24±7.72)d。肾功能延迟恢复(DGF)8例,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52.75±20.01)d,其余30例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8.03±7.39)d。术后主要外科并发症为移植胰伤口感染、胰十二指肠-空肠出血和移植肾周出血,3例(7.9%)因并发症再次手术,未发生与胰液引流术式相关的并发症如胰漏、肠漏、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结论(1)SPK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2)改进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更简化、安全,更符合生理。
明长生陈文伟宫念樵曾凡军张伟杰陈知水林正斌魏来刘斌蒋继贫徐逸陈忠华
关键词:胰腺
44例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y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肾移植术后确诊PyV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穿刺原因及病理学诊断时间。按Banff 2018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比较各级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分析患者血、尿BK病毒DNA载量及移植肾功能。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病理诊断PyVN距肾移植手术时间为16(8,29)个月,血清肌酐升高为穿刺的主要原因。44例患者中,PyVN 1级19例、2级21例、3级4例,各组光学显微镜下病毒包涵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2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均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2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确诊时39例患者具有血、尿BK病毒DNA载量检测记录,其中38例尿BK病毒阳性,30例血BK病毒阳性。患者确诊PyVN时血清肌酐较术后1个月升高,末次随访时血清肌酐较确诊PyVN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9)。不同级别PyVN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确诊时2级患者血清肌酐水平高于1级患者(P=0.007)。肾移植术后1、3、5年移植肾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5%、69%、62%,不同分级PyVN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级越高,存活率越低(P=0.01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肾内多瘤病毒载量、确诊时血清肌酐水平为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PyVN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2年内,临床表现以血清肌酐升高、BK病毒血症和BK病毒尿症为主,术后常规监测BK病毒有利于早期诊断并保护移植肾,Banff 2018分级标准可有效预测移植肾预后。
王子沛郭晖张波唐玉坤蒋继贫周平杜敦峰
关键词:肾移植BK病毒病毒载量间质纤维化血清肌酐
超出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化疗对患者存活和肿瘤复发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超出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化疗对患者存活时间及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间对46例超出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原位肝移植,其中44例患者接受术后化疗,分析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统计患者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术前是否存在癌栓以及术后是否化疗对存活率和肿瘤复发率的影响。结果44例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16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经停药、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及使用护肝药后恢复;7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肝移植术后化疗的患者存活超过1年的有22例,1年存活率为47.8%,最长存活至今已有30个月。26例患者在1年内肿瘤复发,1年复发率为59.1%。术前有癌栓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无癌栓的患者,存活率明显低于无癌栓的患者。肝移植术后化疗的患者与术后未化疗的患者相比,存活率升高,肿瘤复发率降低。结论超出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肝移植术后辅助性化疗是安全、可行的,且患者可以耐受。
兰竹陈知水曾凡军明长生蒋继贫刘斌杜敦峰陈忠华
关键词:肝移植肝肿瘤
DCD供器官病理学评估的国际文献复习和初步经验
【目的】复习国际DCD供器官病理学评估资料,结合我中心DCD器官移植实际开展DCD供器官病理学评估。初步摸索DCD供器官病理学评估的意义、快速病理学评估方法和比较冷冻切片和快速石蜡切片的优劣。【方法】检索和研究1975年...
郭晖陈孝平陈实陈忠华魏来陈知水曾凡军明长生张伟杰蒋继贫官念樵陈栋
生命礼物的流动:从人体器官捐献的决策到器官移植的接纳被引量:2
2021年
探讨生命礼物从人体器官捐献决策到移植接纳的全过程。首先,从人类学、法学等不同视角对生命礼物的内涵进行诠释。其次,生命礼物捐献的决策事实上并不完全取决于捐献者自身,亲属甚至更大层面的社会人际关系都会影响其捐献决策。与此同时,在捐献的过程中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实际上扮演了一个超越医学功能范围的角色。再次,生命礼物分配的机制打破了传统礼物“赠予-接受-回赠”的简单模式,介入了医学与政策的第三方因素。最后,生命礼物的接受意味着技术与文化的双重融合,传统和现代力量相互碰撞,共同发生在移植者的身体上。只有真正理解生命礼物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涵,才能制定出更具人文关怀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政策。
彭博曾梦君王心强王平潘青山蒋继贫
关键词:人体器官捐献人体器官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肾移植的近期效果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移植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tandard criteria donors,SCD)肾移植的近期存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施行的尸体供肾移植89例,其中DCD供肾移植(DCD组)56例,SCD供肾移植(SCD组)33例。DCD组供肾采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HMP)25例,单纯低温保存31例;SCD组供肾全部采用单纯静态低温保存。DCD组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TAC)+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SCD组采用TAC+MMF+Pred三联用药。随访评价2组移植肾6个月、1年存活率与受者6个月、1年存活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以及肾功能状况。结果随访6~15个月。DCD组受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假性肾动脉瘤和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各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8.2%,1年存活率94.4%,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4.6%,1年存活率83.3%;SCD组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AMR导致移植肾切除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7.0%,1年存活率92.9%,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3.9%,1年存活率85.7%。2组受者6个月与1年存活率及移植肾6个月与1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发生率DCD组为21.4%,SCD组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1、3、6、12个月血肌酐值,DCD组均显著高于SCD组(P〈0.05),但是2组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供肾移植近期存活效果良好,术后肾功能恢复和维持情况与司法途径SCD供肾移植相当,DCD可以成为扩大尸体肾移植供者池的重要来源,其远期存活效果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刘斌曾凡军陈知水蒋继贫明长生张伟杰陈刚
关键词:肾移植存活率
儿童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疗效
2018年
目的分析儿童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儿童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病例,按照首次肾移植、移植肾动脉与受者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的入选标准,回顾性分析14例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按供肾长径将其分为2组,供肾长径〉6 cm者为A组,供肾长径为5-6 cm者为B组,分析14例受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2组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术后移植肾功能、移植肾长径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7例,供肾长径均值(7.5±1.2) cm;B组7例,供肾长径均值(5.7±0.1) cm;14例受者手术均成功,截至随访日期,移植肾及受者均存活。A组与B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2组术后第7天、第14天、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均P〉0.05。A组、B组术后移植肾长径值均出现增加,术后2个月时分别为(9.9±0.6) cm和(10.4±1.5) cm,P〉0.05。14例受者中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3例,其中A组2例,B组1例;术后出现蛋白尿7例(50.0%),其中A组2例(28.6%),B组5例(71.4%);发生血尿4例(28.6%),A组、B组各2例(28.6%);B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A组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所有受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栓塞、尿漏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组受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中,将供肾长径的标准扩大到〉5 cm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儿童供肾移植术后蛋白尿、血尿的发生率较高,远期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梦琴卢峡徐晶明长生蒋继贫陈知水陈忠华宫念樵
关键词:肾移植
三种不同重建肝静脉回流术式的背驮式肝移植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 (PBLT)不同重建肝静脉回流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自 1 995年 9月至 2 0 0 2年 1月 ,对 59例各种不同适应证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 63例次PBLT ,其中 4例为再次背驮式肝移植 (RTLPB)。PBLT对肝静脉重建采用 3种吻合方法 :A组 1 7例 ,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 (standardpiggybacklivertransplantation ,SPBLT)技术 ,即供肝肝上下腔静脉 (sup H IVC)与受体成型的肝静脉行端端吻合术 (EEAT) ,为EEAT组 ;B组 1 2例 ,采用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 (APBLT)技术 ,即供、受体sup H IVC端侧吻合术 (ESAT) ,为ESAT组 ;C组 34例 ,采用APBLT技术 ,即供肝肝后下腔静脉后壁与受体肝后下腔静脉前壁侧侧吻合 (SSAT) ,为SSAT组。结果 EEAT组与ESAT组均有肝静脉回流受阻综合征、肝功能恢复延迟等并发症 ,SSAT组无上述并发症。结论 SSAT组技术易掌握 ,避免了EEAT组和ESAT组技术上的弊病 ,减少了并发症 。
叶启发曾凡军陈知水林正斌夏穗生张伟杰沙波文志向宫念樵李岗山蒋继贫刘洪明英姿肖建生裘法祖
关键词:肝移植肝静脉对照临床试验
核糖核酸对合并HBV感染肾移植受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其生存率、生活质量均高于持续血液透析者.但患者接受移植手术前均经过或长或短的透析过渡,而经透析器感染乙肝病毒(HBV)的发生率很高(22.8%).5年前医师在选择受体时往往将HBV感染列为相对禁忌症,此后虽然有所放宽,但由于术后免疫抑制剂的肝毒性和HBV的共同作用使HBV感染者手术近期肝功能不良,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机率明显高于无合并HBV感染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HBV对受者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蒋继贫郭辉曾凡军陈知水张伟杰林正斌
关键词:核糖核酸合并症HBV感染肾移植受者乙型病毒性肝炎
自体输尿管用于肾移植尿路重建的临床观察26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自体输尿管重建尿路技术用于治疗肾移植输尿管并发症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将采用自体输尿管重建尿路的26例肾移植受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受者年龄为13-55岁。26例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其中供肾肾盂输尿管高位损伤者3例,于移植术中行供肾肾盂或输尿管与自体原输尿管吻合;复杂型尿瘘者8例,行自体原输尿管与移植肾盂成形术;移植肾中重度积水、输尿管梗阻者15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定移植肾盂类型、形态、与周围组织位置关系,应用同侧原输尿管与移植肾盂/输尿管行边侧吻合,其中10例于开放手术前经微创内镜处理失败,4例先期施行经皮穿刺移植肾盂造瘘引流,待血肌酐下降至基线水平,二期再用自体输尿管重建尿路。所有病例均留置双J型输尿管内支架管,一端经自身原输尿管置入受者膀胱,一端置入移植肾盂,术后4~6周经膀胱镜拔除支架管。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除1例术后5年因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外,其余25例受者肾功能维持基线水平,尿瘘、梗阻肾积水等并发症未复发。结论采用自体输尿管重建尿路能够有效治疗肾盂输尿管高位损伤、尿瘘和输尿管梗阻肾积水等肾移植输尿管并发症,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尿路并发症复发率低等特点,是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时的优先选择。
刘斌卢峡蒋继贫施辉波明长生张伟杰曾凡军
关键词:肾移植输尿管并发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