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国炎

作品数:62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文学
  • 6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篇小说
  • 9篇评话
  • 9篇文学
  • 8篇扬州评话
  • 4篇心理
  • 4篇审美
  • 4篇水浒
  • 4篇平民
  • 4篇民族
  • 3篇得失
  • 3篇艺术
  • 3篇水浒传
  • 3篇文化
  • 3篇文体
  • 3篇小说批评
  • 3篇描写
  • 3篇公案
  • 3篇《水浒传》
  • 2篇心理场
  • 2篇心理描写

机构

  • 50篇扬州大学
  • 8篇山西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镇江高等专科...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作者

  • 58篇董国炎
  • 3篇刘明坤
  • 2篇徐燕
  • 2篇陈安梅
  • 1篇徐炯
  • 1篇童李君
  • 1篇李建明
  • 1篇贾立国
  • 1篇牛贵琥
  • 1篇付善明
  • 1篇骆凡
  • 1篇韩洪波
  • 1篇杨芳
  • 1篇张莉
  • 1篇邹晓华

传媒

  • 10篇明清小说研究
  • 8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文学遗产
  • 2篇求是学刊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学院...
  • 2篇苏州教育学院...
  • 2篇扬州文化研究...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选》六臣注议被引量:3
1988年
唐高宗显庆中,李善受曹宪之学为《文选》作注,人称李善注.至唐玄宗开元六年,工部侍郎吕延祚集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为集注《文选》,人称五臣注.南宋以后有人将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刻,成为所谓“六臣注”.清人又从中将李注辑出,成为现在通行的李注《文选》.唐人著述,传世已稀,而《文选》这两种不同的注释本却还完整地留存至令.研究、比较它们的特点和得失,对当今的古书注释和理解是有重大意义的.
牛贵琥董国炎
关键词:《文选》
论广义校雠学被引量:1
2002年
中国学术史上存在广义校雠学派 ,观点鲜明 ,前后相承。这一学派激烈批评狭义校雠学及目录学。后者的弊端始终存在 ,于今为甚。广义校雠学的理论主张与实践经验 ,很有针砭作用和启迪价值。
董国炎
关键词:校雠学狭义
中国口述史小说的演变
2008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记录正史的史官地位很高,而各派人物对历史的叙述因出于自己的主张而各不相同,流传在田野民间及文人、艺人笔下的稗官小说也积极参与了历史叙述,所以中国口述史小说就有自己存在与发展的独特理由。说唱艺人的讲唱文学在唐代以后发展迅速,特别宋代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为口述史小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口述史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叙述了一些重要历史真相,它灵活的表现样式和接受空间保留并传承了很多正史所不敢记载或回避的内容,所以口述史小说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刘明坤董国炎
关键词:讲唱文学平民
试论李翠莲、刘全故事与《西游记》倾向转折
2023年
李翠莲和刘全是《西游记》取经缘起故事人物,其情节简单,不受重视。实际上他们紧密关联武则天和唐中宗时期政治,刘全影射唐中宗李显,李翠莲则影射到韦后和安乐公主,均有独特认识价值。取经缘起故事的揭露讽刺倾向,反映唐朝前期人们对取经有贬抑性看法。《西游记》长期演变中,评价倾向发生巨大转折。晚唐以后,玄奘取经越来越受肯定,李翠莲和刘全独特的影射价值被忽略。她们的故事反映作品的复杂性与演变特点,引领我们重视小说发展史上作品倾向性重大转折这类重要文学与文化现象。
董国炎
谈叙事文化学研究的推进被引量:3
2012年
叙事文化学研究的成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叙事学研究,二是主题学研究,三是母题与故事类型学研究。长期以来,宁稼雨在母题和故事类型研究方面用力颇勤,亦着力于主题学和叙事学研究,并在取得可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倡"中国叙事文化学",这无疑是对叙事文化学研究的有力推进。
董国炎
“心理场”的关联性及立体效果——从《火烧赤壁》看评话小说的心理描写
2010年
扬州评话等说书艺术在心理描写方面形成鲜明民族特色,心理活动互相关联交错形成"心理场",这种心理现象特别富于动态和关联性,并与语言动作紧密配合,避免孤立和静止,擅长即时性立体性刻画人物。这使我们洞悉同时出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不动之动"、"无声之声"的生活况味和艺术韵味。"心理场"的艺术魅力使人们熟悉已久的陈旧故事焕发崭新艺术吸引力。
董国炎童李君
关键词:动态感立体感
对外矛盾与《水浒》的生成和演变
对《水浒传》主旨的理解,长期围绕国家民族内部矛盾展开,出现过农民起义说、市民斗争说等著名说法。然而《水浒传》内涵厚重复杂,从这部作品的生成和演变、阐释和传播、续书和改编来看,此书与对外矛盾激烈、民族危难深重有紧密的内在联...
董国炎
文献传递
明清小说批评与细节描写
1986年
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早已受到普遍重视。人们都知道,恩格斯提出,细节描写为现实主义三大要素之一。人们也非常赞赏巴尔扎克等人的细节描写手法。甚至人们还认识到亚里士多德"摹仿说"对细节描写的影响等等。对这一类认识,笔者并无异议,只是隐约觉得存在一个问题:我们理论"武库"中所存的,似乎都是舶来品,而中国小说思潮,特别是它成熟期的明清小说思潮,对细节描写态度如何,我们却不甚明瞭,甚至心中茫然。这显然不利于文学遗产的研究和借鉴。为此,本文不揣浅陋,试作探讨。
董国炎
关键词:细节描写小说批评明清小说描写手法巴尔扎克中国小说
论“莽汉审美”的发展与李逵形象演变
2022年
宋元时代中国通俗文艺中兴起“莽汉审美”,众多出身下层的莽汉英雄以鲁莽勇猛的姿态登上文艺舞台,这在中国文化史上前所未有。莽汉审美兴起的深层原因缘于豪门世族政治衰亡、平民地位上升。莽汉审美的发展演变波折起伏,其早期凶悍狠辣夸饰的审美风格逐渐受到矫正,诙谐调侃的审美风格兴起。莽汉审美受到正统观念压抑,三国和五代史故事的早期风格被矫正或者封杀。后起的水浒及李逵故事尚未矫正凶悍狠辣风格,就与已经发达的出版业遭遇并出现所谓小说“定本”。而中国说唱文艺和戏曲等众多文艺部类基本没有“定本”意识,不断创新演变,水浒和李逵故事尤其如此。有些研究者对中国文艺各部类关联互动关系缺乏了解,孤立静止地看待水浒文化与李逵形象,根据小说“定本”彻底否定李逵,把中国文化定性为暴力文化与黑帮文化。这些学者应当开阔研究视野,改进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
董国炎
关键词:李逵形象
论《绿牡丹》在侠义小说发展史上的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清代小说《绿牡丹》对侠义小说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它突破了当时侠义小说的基本写法,放弃清官统率侠客效忠朝廷的侠义公案模式,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民间侠义集团的主体性。小说中真实细致的武打描写、对武术的浓厚兴趣,明显区别于大量英雄传奇小说,切实推进了武侠小说的发展。小说以武林正邪斗争和男女侠情故事构成主要内容,这种写法是民国以来武侠小说主要写法,《绿牡丹》开其先河,也提供很多演变经验值得研究。
董国炎徐燕
关键词:侠义小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