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之林

作品数:48 被引量:23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6篇小说
  • 25篇文学
  • 9篇代文
  • 9篇当代文学
  • 6篇文化
  • 5篇赵树理小说
  • 5篇女性
  • 5篇文学研究
  • 5篇小说观
  • 5篇小说观念
  • 4篇叙事
  • 4篇学史
  • 4篇十七年文学
  • 4篇题材
  • 4篇文学史
  • 4篇写作
  • 3篇当代小说
  • 3篇姚雪垠
  • 3篇艺术
  • 3篇茹志鹃

机构

  • 38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文学评论》...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耶鲁大学

作者

  • 44篇董之林
  • 1篇叶立文

传媒

  • 7篇文学评论
  • 4篇文艺争鸣
  • 4篇扬子江(评论...
  • 3篇新文学评论
  • 2篇东南学术
  • 2篇江海学刊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海南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清远职业技术...
  • 2篇现代中文学刊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9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想象与历史认知——关于当代女性文学几点思考
2011年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商家和学者共同关注女性文学,这种偶然中的必然现象,促使女性文学研究要突破以往那种简单化的非此即彼的判断方式。在历史叙事中的女性文学,既不能脱离历史和传统,又对历史和传统轻视女性的某些方面反其道而行之,其特点在于:借用传统话语方式,消解历来被认为不可一世的传统,丁玲首开先河,她的作品显现了一位女作家在一个革命大时代孤寂的身影。借书写日常生活,呈现对主流叙事的疏离倾向,茹志鹃的《百合花》等作品把女性写作的疏离性或"不可思议性",潜入表层叙述的底里。通过对男性神话的拆解,转而进入对以往宏大叙事的重新解读,张洁长篇小说《无字》就讲述被以往宏大叙事遮蔽了的三代女人的故事。通过分析和研究以往女性文学的努力和成果,可以使我们体察到女性文学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基因。
董之林
关键词:女性文学历史认知
视角改变视界——董之林先生访谈录被引量:3
2014年
叶:董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作为一位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卓有建树的学者,我很感兴趣的一点是您为什么将十七年文学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志向?您介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出发点是什么?董:感谢立文和'新文学评论',让我有这样一个机会,把十多年来对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心得加以总结。我在职期间主要从事文学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处理稿件的同时。
董之林叶立文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学视界
重读《李自成》的意义与方法
2011年
引言我们曾经讨论过当代小说的传统,关于赵树理和张爱玲小说的两重文化向度。今天要谈谈姚雪垠和他的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是当代小说史上又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李自成》小说第一卷上、下两册于196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虽然在读者中有一时"洛阳纸贵"的现象,但由于作家被错划为"极右"的右派身份,不要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的主流媒体上没有宣传报道。
董之林
关键词:《李自成》小说史姚雪垠张爱玲小说小说艺术历史观念
从容中的焦虑与焦虑中的从容——沈从文创作与80年代部分“寻根小说”之比较被引量:4
2001年
80年代文化寻根小说中的鲜明主题意向 ,繁复的情节叙述 ,以及创作主体强行介入人物命运的写作方式 ,都流露出社会转型时期现代性的焦虑。而沈从文的作品以“乡下人”的执着 ,以真正艺术家的心境回答了未来世界走向一体化进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即从多元文化的审美角度来对待和处理现代性的紧张与焦虑问题。沈从文固守着自身审美立场对当时现实得出的结论 ,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80年代的寻根作家到底没能逃脱流行趋势的囿制 ,也没能取得沈从文那样的文学成就。
董之林
关键词:寻根小说焦虑文学评论多元文化
《从文自传》与“边城”的意义
2004年
"边城"写作不仅描绘出被现代都市生活放逐的湘西一隅,更为出色的是,它在现代性挑战面前鸣奏出沈从文这位现代中国作家内心倔强而复杂的音律。与中国社会开始迅速向现代化转型的背景相关,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边城"写作生动形象地说明,在逐渐被现代生活遗弃的乡土边地究竟还有着怎样的事情使人怦然心动,怎样的人性之光仍然让现代人神往。作为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一个表征,"边城"写作使我们在其中体会丰富多样的人性同时,也不能不反思现代社会一体化构想的缺欠,以及在现实理性所解释的范围之外,文学艺术还有一个多么广阔的关于人性尚有待发掘和添补的表现空间。
董之林
关键词:边城
观念与小说——关于姚雪垠的五卷本《李自成》被引量:10
2008年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是作家姚雪垠五十多年心血的结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小说观念在现代社会复杂的变化过程。小说受时代观念的影响,却没有被束缚在观念预设的框架内,表现了明末三分天下的历史情境。小说突显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爆发的必然性,也深刻地展现了李自成形象与生俱来的悲剧性,从而实现小说三维互动的艺术格局,使农民起义与明、清王朝形成政治与文化上的对比与参照。
董之林
关键词: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姚雪垠农民起义小说观念历史情境
身份焦虑幻化出的艺术空间——关于“乡下人进城”及其他
2011年
在世纪交替的变革时期,"乡下人进城"的小说或其他文学体裁,是对当下生活的迅即反映。但文学艺术的普适性,又使其意义不局限于此。作品中"乡关何处"的焦虑,如果不是寄寓着一种社会焦虑,就不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与共鸣。身份认同问题正凸现于变革时期的日常生活,使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农民工或城里的"乡下人",他们戏剧性的命运也倒映着其他人的现实处境。那些细节描写越是具体生动,所构成的意象空间,连同对人性发掘的力度就越强。这种文学状态,有可能摆脱以往对作品题材的类型定位,形成一种更富于活力的艺术表现趋势。
董之林
关键词:乡下人进城身份焦虑底层写作
“身上的鬼”和“日常的梦”——关于毕飞宇的小说被引量:9
2004年
董之林
关键词:小说人性精神传统文化
女性主义批评:并不奢侈的今日话题被引量:7
2001年
妇女解放运动是二十世纪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六十年代 ,当女权主义者试图把妇女解放问题引向文化层面时 ,遇到了文化身份认同的悖论。七十年代以降 ,女性主义批评在悖论中发展起来 ,其中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批判 ,对等级制基础上的本质主义的批判 ,对文本疏离性的研究 ,对他者和边缘视角如何介入主流社会的关注 ,对理想人性的探讨与期待等 ,都显示出这种批评理论所具有的思想活力。因此 ,不应该把女性主义批评庸俗化地理解为两性之战的产物 ,而应该重视它所表现出的时代普遍要求或宏大叙事难以涵盖的精神向度 。
董之林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他者
回想“春暖时节”——一份大跃进年代的女性写作个案被引量:7
2005年
  主持人的话:董之林的《回想“春暖季节”》,选择了茹志鹃的小说进行她的个案分析,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它并不是想要以此证明那个时代普泛化的文化事实,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从“这一个”的个案写作,研究文学现象的复杂性,尤其是女性对主流文化的疏离倾向怎样若隐若现地进入“春暖季节”。文化研究进入文学批评,并不是以牺牲文学的复杂性为其前提,恰恰相反,它的目的正是要重新揭示或者重新呈现文学的复杂构成,而牺牲了文学的复杂性,也同时意味着牺牲了文化的全部复杂性。选择期刊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它的意义也许在于,经由这种研究,“文化生产”的重要性开始呈现,郑绩对《读者》杂志的研究,也基本属于这一范畴,而且会给我们许多有意思的启示。
董之林
关键词:女性写作茹志鹃为文文学现象大跃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