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雯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频域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眼前节
  • 1篇翼状胬肉
  • 1篇翼状胬肉切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分析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范雯
  • 8篇陈长征
  • 7篇邢怡桥
  • 4篇郁想想
  • 3篇易佐慧子
  • 3篇李璐
  • 3篇翁铭
  • 3篇郑红梅
  • 2篇李菲
  • 2篇肖璇
  • 1篇周俊
  • 1篇苏钰
  • 1篇叶美红
  • 1篇沈吟
  • 1篇王龙
  • 1篇冯超
  • 1篇戈葵
  • 1篇李菲
  • 1篇易连芳
  • 1篇孙荣

传媒

  • 4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人眼Henle纤维层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正常眼Henle纤维层(HFL)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特征.方法 常规眼科检查未见异常的正常者24名28只眼纳入研究.应用Cirrus HD-OCT 5线高清单线扫描模式对黄斑区进行水平扫描,所有受检眼检查时瞳孑孔直径不低于8 mm.依照视标位置将受检眼分为A、B、C组.A、B、C组视标位分别位于瞳孑孔中央、瞳孑孔近颞侧边缘、瞳孔近鼻侧边缘.观察HFL图像特征,并测量距黄斑中心凹0.75、1.50 mm处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HFL的厚度.结果 A组受检眼外界膜(ELM)与OPL间见均一的弱反射信号区;B、C组受检眼视标一侧ELM前弱反射信号区可见两种不同信号强度的组织结构,且外侧部分组织信号强度略高于内侧组织.距中心凹0.75 mm处,C组颞侧平均OPL厚度最厚,3组间颞侧平均OPL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2.97,P<0.01).B组鼻侧平均OPL厚度最厚,3组间鼻侧平均OPL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16,P<0.01).A组颞侧、鼻侧平均ONL厚度最厚,与B、C组同侧平均ONL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侧=1 010.64,F鼻侧 =1 323.13;P<0.01).距黄斑中心凹1.50 mm处,3组间鼻侧、颞侧平均OPL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鼻侧=341.80,F颈侧 =532.97;P<0.01);同侧平均ON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颈侧 =444.40,F鼻侧 =687.84;P<0.01).结论 中心凹两侧HFL表现为两种相反的信号反射区;视标同侧HFL表现为弱反射信号区,其信号强度稍弱于ONL;视标对侧HFL表现为强信号反射区,其信号强度类似于OPL信号强度.
翁铭陈长征范雯易佐慧子郑红梅
关键词:光感受器细胞
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易佐慧子陈长征郑红梅范雯李璐郁想想翁铭
中国中部地区引起角膜穿孔的原发病因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导致我国中部地区角膜穿孔患者的原发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其干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6-2010年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角膜穿孔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角膜穿孔的原发病因。结果:角膜穿孔合计为348只眼,其中11例患者为双眼发生角膜穿孔。眼外伤是角膜穿孔最常见的病因(56.3%),其中角膜穿通伤所占比例最高(63.3%),以下依次为爆炸伤(25.5%)、热烧伤(9.2%)、化学伤(2%)。感染性角膜病位居第2(37.6%),其中真菌性角膜炎所占的比例最高(37.4%),其次为病原菌不明性角膜炎34眼(26.0%)、细菌性角膜炎26眼(19.8%)、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1眼(16.0%)。有5只眼发生2次角膜穿孔,其原发病分别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2眼)、Mooren’s溃疡(2眼)与碱烧伤(1眼)。11眼发生双眼角膜穿孔,分别为爆炸伤(7眼)、碱烧伤(4眼)。结论:眼外伤是导致角膜穿孔的最常见因素,其中以穿通伤及爆炸伤危害性最大。感染性角膜病是导致角膜穿孔的第2危险因素,其中以真菌性角膜炎危害性最大。HSK、Mooren’s溃疡易导致穿孔反复发作。由于角膜穿孔的并发症多且危害大,并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通过本调查应重视对其预防与早期治疗。
范雯肖璇陈长征邢怡桥
关键词:角膜穿孔原发病病因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眼前节影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是应用旋转scheimpnug成像原理的眼前节测量及分析系统,其通过旋转摄影获取眼前节多重图像,一次成像可获取眼前节的完整信息,具有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测量、三维前房分析和晶状体分析等多种功能。作为一种新的眼前节影像分析系统,Pentacam 可广泛应用于角膜和晶状体屈光手术、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青光眼早期防治和白内障手术选择等。就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眼前节的应用及特点进行综述。
范雯邢怡桥
关键词:眼前节影像检查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眼科中心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接受视网膜疾病检查和治疗的小儿89例,监测麻醉过程中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诱导时患儿反应、术中情况和不良反应等,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所有患儿均能平稳进入麻醉状态,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诱导时间为(65±12)s,苏醒时间为(9.3±6.2)min;全组病例术中未见体动,麻醉诱导至术毕完全清醒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诱导和苏醒迅速,术中维持平稳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小儿视网膜疾病的检查和治疗。
肖璇范雯邢怡桥陈长征王龙郁想想叶美红
关键词:七氟醚小儿视网膜疾病
NMDA受体亚基1在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分布
范雯钟咏梅邢怡桥沈吟
光损伤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其受体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光损伤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可溶性f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sFh-1)和包含激酶植入区域受体(KDR)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取第8~12代生长良好的传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同代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光损伤组。以18w冷白色荧光灯作为光源,自制光照器。采用双层高压消毒锡纸包裹对照组细胞,与光损伤组细胞一同置于自制光照器下,控制光照强度在(2200±300)Lux,持续光照12h建立光损伤模型。于光损伤后0、6、12、24h终止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VEGF-A、sFlt-1及KDR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光损伤组VEGF—AmRNA及蛋白表达在光损伤后6h时明显增加,12h时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t=2.74,2.93;P%0.05),随后降低。sFl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光损伤后12h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t=4.32,P〈0.01);24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t=2.41,P〈0.05)。KDR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光损伤后6、12h时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1.84,P〉0.05),24h时高于对照组(t=2.89,P%0.05)。结论光损伤后6、12h时,RPE细胞VEGF-A及sFh-1的表达明显增高,KDR的表达相对稳定。光损伤后24h时,RPE细胞VEGF-A及sFlt-1的表达降低,KDR的表达增高。
李菲陈长征周俊范雯邢怡桥
关键词:色素上皮受体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下正常人Henle纤维的形态学观察及厚度分析
翁铭陈长征郑红梅郁想想范雯易佐慧子李璐邢怡桥
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力两种推算方法的比较
冯超苏钰陈长征易连芳戈葵孙荣范雯李菲李璐郁想想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和缝线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目前国外已将医用纤维蛋白胶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植片的固定,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回顾性研究已有报道,但单个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和缝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高等级的研究证据。方法按照拟定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Embase(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Cochrane协作网“CENTRAL”数据库(2010年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及检索检出文献的参考文献,最大限度地收集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和缝线相关的临床RCT文献,采用Jadad量表评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统计学分析,用Meta分析对纤维蛋白胶和缝线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植片固定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为手术时间、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和缝线相关的RCT文献6篇,发表于2004--2010年,研究文献来自中国、新西兰、瑞典、以色列、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发表文种均为英文。纳入文献的Jadad评分为4~5分,总样本量377例401眼。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缝线固定法相比,纤维蛋白胶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植片的固定可缩短手术时间[MD=14.23,95%CI(-16.18~-12.29),P=0.00]并降低复发率[RR=0.49,95%CI(0.26~0.95),P=0.03]。在植片裂开或丢失率方面,两种固定方
范雯陈长征李菲邢怡桥
关键词:翼状胬肉随机对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